【丝路话语】“考研祈愿师”,商业祈愿能否为梦想护航?

摘要:随着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脚步的临近,一种名为“考研祈愿师”的职业在网络悄然涌现。近日,某知名招聘平台上出现了“考研祈愿师”及“考研祈愿实习生”等新兴岗位,这些岗位以收集考研学子心愿、前往全国孔庙祈福,并全程记录分享至社交媒体为职责,迅速在网络上引发

随着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脚步的临近,一种名为“考研祈愿师”的职业在网络悄然涌现。近日,某知名招聘平台上出现了“考研祈愿师”及“考研祈愿实习生”等新兴岗位,这些岗位以收集考研学子心愿、前往全国孔庙祈福,并全程记录分享至社交媒体为职责,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热议和深刻反思。(12月19日紫牛新闻)

自古以来,祈愿作为一种心灵寄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与向往。然而,当这份秉持真诚的信仰被商业化浪潮席卷,甚至成为一门新兴职业时,其本质与意义是否还能得以保持,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现象。

从商业角度来看,“考研祈愿师”的崛起无疑是一次创新的营销尝试。它将人们的祈愿需求转化为商业服务,通过提供个性化的祈福体验来获取经济回报。然而,这种商业化的祈愿模式是否真的能为考研学子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却让人不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毕竟,考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考生的个人努力与准备情况,而非简单的祈愿所能左右。

更为关键的是,商业化的祈愿活动可能会对考生造成误导,让他们陷入一种虚幻的依赖之中。部分考生可能会过分看重祈愿结果,而忽视了真正需要付出的努力与汗水。这种心态不仅不利于考生的备考进程,更可能让他们在关键时刻失去自信与动力,最终与梦想失之交臂。因此,有必要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让他们明白真正的成功源自不懈地努力与坚持。

当然,也不宜全盘否定祈愿的意义。祈愿虽不是考试神器,但对于一些人而言,却是一种心灵慰藉与寄托,它能够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增强信心。但前提是,这种祈愿必须是建立在个人自愿与信仰自由的基础之上,而非被商业利益所裹挟。否则,祈愿将失去其原有的纯净与力量,成为商业化的牺牲品。

“考研祈愿师”现象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当前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折射出人们对于考试与成功的焦虑与期待。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里,人们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考试与祈愿的关系,既要尊重信仰自由,更要注重实际行动与努力,后者才是更为厚实可靠的根基。与此同时,还应该看到,考研并非唯一出路,关键在于明确自己的目标与追求。无论是选择考研还是其他道路,都需要付出努力与坚持。因此,应该鼓励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考试与人生中的挑战与机遇。

总之,“考研祈愿师”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既是商业化浪潮下的产物,也是社会文化心理的一种折射。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机遇的时代里,人们需要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这一现象,但更应保持“努力才能成功”的信仰,这才是最好的祈愿。只有这样,才能在追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更精彩。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