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2025九三阅兵,西方不甘示弱,意大利打前阵,日菲也来凑热闹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5 16:18 1

摘要:可还没等这股热乎劲过去,地中海那头就传来另一场“大场面”的消息:意大利要在自家军港上演一次不输气势的军力展示。

| 人文社

| 人文社

«——【引言】——»

阅兵式还在新闻热榜上挂着,镜头里的导弹阵列、空中梯队让不少人至今记忆犹新。

可还没等这股热乎劲过去,地中海那头就传来另一场“大场面”的消息:意大利要在自家军港上演一次不输气势的军力展示。

军舰停满码头、各国将领云集,甚至连日本、菲律宾这些亚太熟面孔也赫然在列。

这一前一后,会只是凑巧的巧合,还是一次有意的回应?

舞台换了地方,主角变了口音

很多人都觉得,军力展示无非就是给自己国家壮行声,但在国际政治的角度,这更像是一种火力充沛的外交手段。

阅兵式落幕,西方也不甘心在舆论场上静悄悄,毕竟谁都想在全球的镜头面前证明“我也有牌面”。

于是,意大利站了出来,把这个舞台搬到了地中海的一个重要军港,拉斯佩齐亚。

这是一个不对普通游客开放的地方,平时就算欧洲的军迷也很难进去。

如今,这片海军重地不仅敞开大门,还直接用作展览会场,象征意味已经明显到不能再明显:这不是单纯摆摊卖船,而是一场高调的海上秀肌肉。

海风里的“军火集市”

这场名为“海洋未来 2025”的盛会,将在9月底开幕,一直持续到10月初。

官方已经公布的阵容不虚:全球60个国家的代表团、350家涉足造船与海洋技术的企业悉数到场,有20多个国家预计会直接派出海军司令坐镇会场。

这样的规格,不仅是意大利历年来少见,在全欧洲海军展览史上也能排进前列。

最受瞩目的,自然是那些能实打实投放战斗力的“家伙事”。

本届展会的明星“的里雅斯特号”两栖突击舰,是意大利造舰业的当家花旦,兼顾了作战和运载功能,能够携带F-35B战斗机起降,也能直接运送海军陆战队切入战场。

对于一个以地中海为主场的国家来说,这样的舰船意味着它有跨出本土、向远海伸手的底气。

同场亮相的还有意大利新一代多用途巡防舰,它有点像海上的瑞士军刀,兼顾防空、反潜、护航,任务切换相当灵活。

这类舰艇是近几年造舰设计的趋势之一,因其在成本和多用性之间取得了不错的平衡,受到很多中等规模海军的青睐。

还有那些带有象征意义的训练舰:“帕利努罗号”风帆船和“韦斯普奇号”帆船。

这些船就像海军的“文化名片”,不直接杀敌,却能展示悠久的海洋传统和工艺美学,能让来访的外宾在漫长的舷梯上抬头多看几眼。

为什么是意大利,而不是美国、英国

也许有人会好奇:展览这种事,美国整天有航空母舰满世界秀存在感,英国也有造舰传统,为什么偏偏是意大利在这个节点上抛头露面?

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异常关键,横跨地中海中部,是北约南翼的枢纽。

第二,它的造舰业在欧洲地位很高,比如芬坎蒂尼船厂就是世界知名的大型造船企业,不仅为本国海军造船,还接外单。

第三,也是最现实的,因为美国、英国的军舰过于高冷昂贵,而意大利的军舰定位在“中高端市场”,恰好能吸引亚太、中东、非洲等寻求升级军力的国家,这场展会不只是外交舞台,更是军贸洽谈会。

这意味着,意大利不仅是在秀肌肉,更是在抢蛋糕,抢全球的军舰需求蛋糕。

亚太熟面孔的“意外”现身

拉斯佩齐亚的展会名单特别有意思,日本、菲律宾、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亚太国家纷纷现身。

这些名字放在一起,熟悉的人会马上脑补出区域安全的复杂图景。

日本近年来不断推动“自由开放的印太”,和美国配合密切,此类多国海军活动是它累积存在感的机会。

菲律宾近几年在南海争议问题上动作频频,这次来意大利军港,显然也是在拓展防务朋友圈。

新加坡一向是海上交通节点,把脚伸进地中海的水里,有助于扩展它的战略触角。

至于印度,它早就公开要打造蓝水海军能力,这类活动正好是学习、采购和结盟三合一。

细细对比,这些国家在中国“9·3”阅兵上并未现身,如今却集体现身意大利舞台,其选择背后的战略姿态可谓明牌。

海军展不只是晒舰艇

军事展览表面是装备林立,实际上是一场国际政治的“朋友圈可视化”。

谁的军舰停得最近、谁的司令私下聊得最多,这些都能成为外交观察家的“热词记录”。

在这种场合亮相,不仅能看别人的家底,还能用自己的新装备吸引注意力,私下签个采购意向、约个后续演训,都是家常便饭。

意大利这样的中等海军大国,通过海军展把地中海塑造成一个海上社交场,既巩固和北约、欧盟的关系,又顺势把触角伸向亚太和中东。

在多边安全话题当中,这是一种比纸面声明更直接的传播方式。

两种路线的隔空过招

如果把今年的中国阅兵和意大利海军展放在同一张时间轴上,就会发现一种微妙的“回声感”。

北京展现的是体系化的陆海空力量组合,信息化、规模化特征明显,而拉斯佩齐亚则是面向多国的海上远程投送能力展示,更强调合作与多用途。

这并不是单纯的互相模仿,而是两种不同地缘、安全战略的落地表达。

中国的阅兵突出的是自主防卫与区域威慑,西方的海军展则是在强化跨国联合、共同介入的能力。

一个更像是向内凝聚,一个更偏向向外扩张。

地中海的旧故事与新角色

历史上,地中海一直是全球贸易、军事和文化的交汇点。

从罗马帝国的舰队到冷战时期的第六舰队,这片海域见证了无数舰炮与波涛的交织。

意大利选择在这里集中展示现代化舰队,不仅是一种当代秀肌肉的方式,也是在重塑自己在地中海乃至全球海洋秩序中的话语权。

对于亚太国家来说,跨越半个地球到地中海,不仅是参观学习,更多是表态自己愿意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参与到某种阵营之中。

军火与外交的生意经

在展会上亮相的每一型舰船,都有可能成为合同上的一串数字。

中等规模的舰艇采购,不会像航母那样昂贵到让多数国家望而却步,又能显著提升国防能力。

这正是意大利的优势所在:它能提供高品质、相对经济的选项,而且还能搭配培训、维护和未来升级服务。

这样的打包方案,对很多预算有限但有防务需求的国家来说,极具吸引力。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展会,从本质上就是一次现实的生意谈判场。

接下来,可能看到什么

从目前曝光的信息看,意大利希望通过“海洋未来 2025”,巩固自己在军贸和海洋事务中的多重角色。

如果多国在展会期间敲定演习合作、技术转让协议,接下来在印度洋、南海、地中海同时出现相同型号舰艇的场景,就并不奇怪。

更有可能的是,意大利及其北约伙伴会利用这个平台,为后续的跨区域海军演训打前站。

这种跨洋的合作一旦常态化,将会进一步压缩传统安全格局中的“中立地带”。

这是一次全球的力量对答

两场活动之间隔着几千公里,但背后的逻辑是相通的,因为都是围绕“展示实力”和“塑造影响”这两个关键词展开。

中国用整齐划一的方阵和新式武器,传递的是体系自信,意大利用开放的军港和伙伴云集的舰队,传递的是国际化的协作姿态。

在信息瞬息流动的今天,这类军事“对答”不需要火药味就能搅动舆论和战略的波澜。

对普通人来说,或许只觉热闹、壮观,但对当事国而言,这是一种默契又无形的博弈。

未来,当不同阵营通过各自擅长的方式持续沟通力量感时,地缘政治的棋盘可能会越来越复杂,连结点也不再受限于区域本身。

阅兵和海军展,很可能只是这一轮新玩法的开场曲,后面的合奏会更加值得留意。

参考资料:光明日报——意大利将办展秀海军实力 美日马菲60国代表团参加

来源:渣叔罗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