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驻村工作队对所驻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履行监管责任。这意味着驻村工作队需要关注村里三资管理是否真实、合法,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
从政策层面来看,驻村工作队有责任协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驻村工作队对所驻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履行监管责任。这意味着驻村工作队需要关注村里三资管理是否真实、合法,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
驻村工作队可以组织村“两委”等集中学习“三资”相关政策,涵盖资金使用规范、资产登记与处置流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原则等内容,提高相关人员对三资管理的认识和规范操作意识。
驻村工作队可以协助清查核实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家底,针对白条入账、问题合同、侵占集体利益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抓紧抓好问题排查梳理、监督检查执法、行业纠风治乱等重点整治工作,精准摸排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
当然,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村级“三资”管理主体,承担日常的“三资”管理工作;其法人代表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责;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三资”管理的日常监督。驻村工作队主要是起到指导、监督和协助的作用,而不是替代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具体的操作。
如果村里三资管理出现违法违纪问题,驻村工作队会不会承担责任?
驻村工作队的权力来源于组织部门或乡村振兴部门的授权,其责任范围需与授权内容一致。若驻村工作队未被授权直接管理“三资”,则无需对具体管理行为承担直接责任;但若存在监督失职、知情不报、参与违规决策等行为,则需承担相应责任。
若驻村工作队成员直接参与“三资”违规操作,如签字审批虚假合同、挪用资金,需承担直接责任,可能面临党内警告、记过、撤职等处分。
若驻村工作队负责人未履行监督职责,导致村级“三资”管理长期混乱、问题频发,可能被认定为“领导责任”,面临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组织调整等处理。
若驻村工作队明知问题存在但未及时制止或上报,可能因“不作为”承担连带责任。
若驻村工作队因疏忽导致村集体资产损失,可能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若驻村工作队成员利用职务便利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可能需承担刑事责任。
若驻村工作队已通过组织学习政策、定期检查账目、督促整改问题等方式履行监督职责,且无证据表明其存在疏忽或故意放任,可主张免责。
若“三资”违法违纪问题涉及村“两委”成员或村民个人行为,且驻村工作队无直接参与或知情,可主张责任不在己方。
若问题因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不可抗力导致,或因村级历史遗留问题引发,且驻村工作队已尽力应对,可减轻责任。
来源:风闻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