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难以复刻的文旅商业创意街区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5 17:58 2

摘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一方文化。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当下,承载着地域文化基因与商业消费功能的特色街区,正成为激活城市文旅活力、传承本土文脉的重要载体。这些街区以文化为内核、商业为支撑、体验为纽带,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形成了差异化发展路径——既有深挖民俗传统与

盘点 REVIEW&ANALYSIS

文旅商业

当旅游、文化、街区与商业相互交融,也能碰撞出无限的创意与可能。

中购联新媒体中心

作者丨陈晓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一方文化。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当下,承载着地域文化基因与商业消费功能的特色街区,正成为激活城市文旅活力、传承本土文脉的重要载体。这些街区以文化为内核、商业为支撑、体验为纽带,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形成了差异化发展路径——既有深挖民俗传统与历史底蕴的文化体验类、历史保护类街区,也有聚焦特定主题、打造沉浸式场景的主题创意类街区。

它们通过多元业态组合、场景化空间营造与特色活动运营,不仅满足了游客对文化感知、休闲消费的需求,更成为展现城市独特气质、推动文化传承与经济增长的重要窗口。本文将从文化体验、历史保护、主题创意三大类别出发,剖析国内典型文旅街区的发展模式与特色亮点,探索文旅商业中特色街区的实践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9月24日-26日,“中购联第二十三届购物中心行业年会暨场景共创与生态协同研学&链接大会”将在广州举办。会议将围绕消费洞察、经营协同、场景共创,破解增量范式、存改同质、生态缺失等多个议题展开,涵盖文旅商业、购物中心等多个领域,力促跨界化智联、特色化育成、在地化创新,同业内最具前瞻理念与创新经验的企业家、行业专家们交流探讨新方法与新智慧,构建跨产业合作的消费场景生态圈。届时,欢迎各位行业同仁前来沟通交流。

PART.01

文化体验类

此类街区以深度挖掘地域特色文化为核心,通过与多元业态组合及场景化营造的融合,为游客打造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之旅,使游客能够充分领略民俗、非遗、红色文化等的独特魅力。同时,街区注重通过传统节日活动、非遗技艺展示等形式,进一步强化文化体验,不仅让游客在休闲娱乐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更实现了地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为文化与商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范例。

成都锦里

成都锦里街区商业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多元的业态组合,成为成都旅游商业的典型代表。锦里定位为民俗休闲步行商业街区,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为核心内涵,有着“成都版的清明上河图”之称。

业态分布上,餐饮约占16%,购物约占56%,休闲娱乐约占18%,其他约占10%,涵盖酒吧娱乐区、四川餐饮名小吃区、府第客栈区、特色旅游工艺品展销区等区域,集中展示和推广三国宴、四川名小吃、蜀锦、蜀绣、漆器、竹编工艺品、川酒、川茶等特色产品。其中,金立的文化特色尤为突出,街区内包含27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民俗技艺、传统小吃保护等领域,如古法织锦、蜀绣、瓷胎竹编、成都灯影等,还有吹糖人、糖画等传统民俗表演,且在传统节日会举办特色活动,集中展现民间传统节俗。

锦里整体呈线性发展,采用“步行街—广场—步行街—广场”的哑铃式布局,通过广场或庭院连接各段步行街,并点缀牌坊、诸葛井、碑碣、笮桥等点状功能性设施,构建出完整的商业空间。目前,锦里年游客量超1000万人次,每年带动消费额约10亿元,在提升成都旅游目的地形象、促进消费增长和传承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

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是中国首个沉浸式唐风市井生活街区,它以全唐市井文化生活体验为核心,融入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影视IP与唐风市井文化内容,打造出集全唐空间游玩、唐风市井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融合新消费场景。

街区由《长安十二时辰》美术指导及原班美术设计团队搭建,还原了靖安司、花萼相辉楼等经典剧中场景,搭配日晷、沙盘等道具及12街巷、万余件软装等,营造出浓厚的唐朝氛围。在美食体验方面更是汇聚了庾家粽子、萧家馄饨等100余种唐朝长安美食与胡风美食,同时,街区还有《霓裳羽衣舞》《万邦来朝》等唐乐歌舞演艺与人物定点互动,还融入影视级VR项目“中华图志——上元长安”、AI换脸等科技体验,为游客带来虚实结合的游玩感受。

凭借独特的文旅价值,该街区先后获得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最佳创新成果”“2022年国内旅游宣传推广十佳案例”等20余项荣誉,2023年入选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2025年获携程“2025全球旅游创新贡献奖”。

宝鸡市西府老街

宝鸡市西府老街坐落于宝鸡市北坡胜利塬上,景区整体由“老街区”和“会馆区”构成。其中老街区以宝鸡地区饮食文化为主线,融合西府民俗文化与建筑文化,还原古陈仓历史风貌及市井生活场景;会馆区则以党崇雅府邸和马勺脸谱博物馆为核心,成为历史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基地。

街区由文昌街、丰膳街、羽阳街构成:文昌街以现代化建筑为载体,汇聚非遗技艺传承与文创产品,同时发展夜间经济;丰膳街(美食街)汇集宝鸡三区九县的名优美食,不乏百年老店与老字号,如擀面皮、臊子面、肉夹馍等;羽阳街(作坊街)以传统手工艺现场制作与展演为特色,辣子面作坊、挂面作坊等让游客可直观感受西府美食制作过程。

2021年开园的“西府里文化艺术村”是街区文化特色的重要延伸,集扶贫作坊、专家艺术小院、特色美食、精品民宿于一体,并且还邀请宝鸡当地国家级非遗大师、文创设计师等现场创作交流,传承展示西府原乡文化与非遗文化。凭借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特色体验,西府老街先后获评陕西省特色美食街区、陕西省首批旅游休闲街区、陕西省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文化产业重点园区、宝鸡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及宝鸡市农民丰收节永久会址等称号。

延安市金延安步行街

延安市金延安步行街是依托延安红色文化与陕北民俗特色打造的文旅融合街区,也是延安新区重点文旅项目之一,旨在通过沉浸式场景还原,让游客感受红色历史与陕北风情的交融。

街区在建筑风格上兼具陕北窑洞元素与民国时期延安古城风貌,灰砖窑洞、坡屋顶、木质廊柱等设计凸显地域特色,同时融入现代文旅设施,既保留历史厚重感,又满足游客休闲体验需求。核心区域以红色文化为脉络,布局有红色主题展馆、革命历史场景还原区,通过实物陈列、多媒体互动等方式,展现延安时期的革命历程与奋斗精神;同时穿插陕北民俗体验区,汇聚陕北民歌表演、安塞腰鼓展演、剪纸刺绣非遗展示等内容,游客可近距离感受陕北民间艺术的魅力。

步行街集红色研学、民俗体验、特色餐饮、文创购物于一体。特色餐饮区汇聚陕北羊肉面、油糕、碗托等地方美食,让游客品味陕北风味;文创店铺则以红色文化、陕北民俗为核心,开发售卖延安主题文创产品、陕北特色手工艺品,兼具纪念意义与地域特色。此外,街区还常态化举办红色主题研学活动、陕北民俗节庆活动,如春节秧歌汇演、国庆红色文化展演等,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

PART.02

历史保护类

历史保护类以“保护历史肌理、传承历史文脉”为核心原则,依托现存珍贵历史建筑与地段,在修缮保护文保建筑、保留历史风貌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商业与文化体验功能。此类街区多为城市现存完整的历史建筑群,通过明确街巷功能分区、引入首店经济、文化体验业态及特色活动,实现 “历史保护与商业激活” 的双赢。

成都宽窄巷子

成都宽窄巷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是市区现存最完整、最具川西民居特色的清末民初建筑群,与大慈寺、文殊院并称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更是展现老成都生活百态的“城市活化石”。

建筑以川西“四合院落”为核心,融合北方四合院与四川本土天井院落特点,呈“青瓦灰墙、木窗格、砖墙花饰”风格,宽巷子多“大宅门”院落显世家气息,窄巷子以“小院落”为主更精致紧凑,井巷子则增设“老成都影像墙”“砖文化墙”还原旧时生活,拴马石、老门头等同为历史印记。

三条街巷功能各异:宽巷子主打“闲生活”,有特色茶馆、民宿与文化展馆,游客可品盖碗茶、看川剧变脸;窄巷子以“慢生活”为特色,聚集文创店、特色餐厅与咖啡馆,尽显文艺小资情调;井巷子侧重“新生活”,有创意市集、街头表演及美术馆,文化墙兼具观赏性与文化性。

作为老成都文化的活态传承地,宽窄巷子常态化举办川剧变脸、糖画等非遗展演,传统节日还会推出庙会、赏月雅集等活动,同时汇聚夫妻肺片、钟水饺等成都经典小吃与众多茶馆,承载着川西民俗、饮食文化与市井记忆。凭借深厚底蕴与独特价值,它先后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成为成都对外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与游客体验“老成都慢生活”的必打卡地。

福州烟台山

福州烟台山街区商业位于仓山区闽江南江滨,依托“万国建筑博物馆”的历史基底(曾汇聚17国领事馆、33家洋行及191处文保建筑、历史建筑)与“领事文化”和本土文化交融的独特气质,以“保护历史肌理、融合现代商业”为核心,构建起兼具文化深度与消费活力的商业生态。

业态上,烟台山以“首店经济”为引领,截至2023年引入全国首店21家、全省首店14家、全市首店30家,如美国达美乐披萨、苏州fufuland甜品等首店开业即成为热门打卡地,显著提升街区吸引力;同时深度融合文化体验,超30%商铺带有文化属性,烟台山记忆馆通过展陈与互动还原历史,非遗工坊提供软木画制作、闽剧脸谱绘制等体验,艺术画廊定期举办展览,让消费与文化感知深度结合。

烟台山凭借主理人团队与特色活动激活商业活力,约50位古厝主理人通过运营方组织的主理人大会、圆桌派交流经验,还常推出跨界联名,同时定期举办沉浸式话剧、街头艺术节、咖啡市集、露天音乐会等活动,以此不断聚拢人气。

2024年上半年街区接待游客近660万人次,国庆期间客流66.6万人次、销售额2133万元,1-10月销售额达4.22亿元,还成功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福建省特色步行街,常年位列各大平台榜单前列,媒体曝光量超2.1亿,成为福州兼具经济价值与文化影响力的商业地标,既带动周边发展,也助力城市形象提升。

重庆十八梯

重庆十八梯的街区商业以“保留历史肌理、融合现代体验”为核心,依托其“重庆母城文化地标”的定位,构建了兼具在地特色与多元功能的商业生态,既延续了老重庆的市井烟火气,又满足了当代消费者对文化体验、潮流消费、休闲社交的需求。

从商业空间布局来看,十八梯街区商业围绕“四大功能分区”有序展开,各区域商业定位明确且互补。其中,传统文化体验区是街区商业的“文化根基”,聚焦巴渝非遗、传统美食与民俗体验;国潮文创体验区主打年轻潮流市场,聚集了国潮服饰店、文创周边店、沉浸式剧本杀场馆、主题咖啡馆等;国际交流中心通过引入了特色异国餐饮、精品民宿、艺术画廊等业态,满足中高端游客及商务人群的需求,同时承接文化交流展览、品牌发布等活动,提升街区商业的高端属性;生活方式中心则偏向“便民+休闲”,为周边居民提供日常消费便利,实现“旅游商业”与“社区商业”的融合。

并且,十八梯街区商业高度强调“在地性”与“体验感”。一方面,在地美食是核心引流业态,除了重庆火锅、小面、酸辣粉等经典美食店铺,还引入了“老重庆茶馆”,游客可在此品尝盖碗茶、观看川剧变脸、听重庆言子儿表演,感受传统市井消费场景;另一方面,文化体验类业态占比突出,超过30%的商铺带有明确的文化属性,例如“十八梯记忆馆”通过实物展陈、多媒体互动还原抗战时期与开埠时期的街区生活,“非遗文化工坊”提供手工制香、剪纸等体验项目,让商业消费从“物质购买”延伸至“文化感知”。

如东复地历史街区

如东复地历史街区(又称如东上河印巷),是豫园复悦生活旗下复悦商管打造的“城市文化名片”样板项目,这片拥有200多年建街史的区域,是如东市区唯一完整保留的历史地段,1794-1820年间,当地商贾用20000余块花岗石铺就北街、南街、竖街三条主街,彼时商贾云集、店肆林立,亦是仕宦望族聚居地,承载着如东深厚的市井记忆与商业文脉。

在政府推动下,项目携手全球十大建筑设计事务所“伍兹贝格”展开改造,以“保护性开发”为核心,既修缮了王氏老宅、东家老宅、银杏古井、梨园戏台等多处文保建筑,保留砖木结构、乌漆实心厚木门扇的传统风格与粉墙黛瓦的建筑特色,又通过重檐坡顶与玻璃石材的碰撞、多元建筑风格的融合,打造出古今交织、巷弄交错的沉浸式文化商业街区。

项目依托复星及豫园股份生态资源,引入松鹤楼、四海楼、上海手表、银杏树下的守艺人等豫园系及本地老字号品牌,近百个商户中包含23家首店、13家旗舰形象店,同时汇聚霸王茶姬、爷爷不泡茶、塔斯汀等新锐网红餐饮,以及孟非小面、宽城子等创意餐饮品牌,覆盖多元消费需求。

文化活动上,不仅有如东非遗“跳马夫”传统舞蹈,还有“花朝节”“七夕游园会”“中秋雅集”等传统节日活动。2024年1月还点亮豫园灯会同系列灯组,灯会期间总传播声量超1000万,实现“历史肌理保护、商业活力激活、在地文化传承”的三重价值。

PART.03

主题创意类

主题创意类街区以特定主题(如戏曲文化、异域风情、运河文化、热带风情等)为核心定位,通过复刻主题相关建筑风貌、聚焦主题业态、打造主题活动,构建差异化沉浸式体验空间。此类街区注重以“主题 IP”为抓手,围绕主题划分功能区,业态与活动紧密贴合主题特色,或传承本土特色主题文化(如戏曲、运河),或引入异域主题风情(如日式、南美风情),通过常态化主题演出、节庆活动等持续激活活力,以此来满足消费者对特色文化体验与潮流消费的需求。

武汉汉口镇·戏码头

武汉汉口镇·戏码头主题街区是依托汉口百年商埠文化与湖北戏曲艺术打造的“文化+商业+旅游”复合型主题街区。其核心定位为“再现汉口繁华,传承戏曲文脉”,通过复刻清末民初汉口租界与码头文化的建筑风貌,结合楚剧、汉剧、京剧等传统戏曲元素,构建起兼具历史怀旧感与文化体验感的商业空间,成为武汉文旅融合的代表性项目之一。

街区以“戏曲文化”为串联主线,划分出“戏曲文化体验区”“老汉口风情商业区”“休闲娱乐配套区”三大核心功能区,各区域业态既紧扣主题,又形成互补,涵盖了专业演出、戏剧服饰体验、主题文创产品、特色美食以及现代化多元消费场景。街区内还专门打造了“戏码头大剧院”“小戏台”等3处专业戏曲演出场所,其中戏码头大剧院可容纳800余人,配备专业灯光音响设备,为常态化戏曲演出提供硬件支撑,而散布在街巷中的小戏台则以“即兴表演”“互动体验”为主,让游客在逛街区时随时能邂逅戏曲片段,沉浸式感受湖北戏曲文化的魅力。

并且汉口镇·戏码头始终以“戏曲IP”为核心抓手,通过“常态化演出+主题活动”持续激活街区活力。日常运营中,戏码头大剧院每天固定上演2~3场戏曲演出,涵盖汉剧经典剧目以及京剧选段等,同时邀请戏曲名家开展“名家讲堂”“票友交流会”,吸引戏曲爱好者与游客专程到访;街区还定期举办“戏曲文化节”“老汉口民俗节”“民国风情嘉年华”等主题活动,游客可参与戏曲快闪、与演员互动,甚至登台体验“票友演唱”,让传统戏曲从“舞台艺术”走向“全民参与”。

苏州淮海街

苏州淮海街是一条以日式风情为核心特色的商业街区,凭借浓郁的异域氛围、特色建筑与美食,成为苏州文旅打卡的热门地标。其历史可追溯至1994年,最初是苏州高新区为服务当时入驻的日资企业而打造的街道,历经多年发展后,在深圳万科城市研究院与苏州万科的共同改造下,转型为如今兼具日式文化体验与商业消费功能的主题街区。

街区以日式餐饮为核心特色,聚集了五六十家风格各异的日料店,例如主打拉面与煎饺的饺子酒厂、专注鳗鱼饭的鳗道、提供日式烧烤的大吉、经营精致日料的京料理,以及主打炉端烧的一炉一会·炉端烧等,满足不同消费者对日式美食的需求;同时,街区还引入了来自日本大阪的泉屋百货——这是苏州首家日本全资商场,主要售卖日式便当盒、寿司、清酒等特色商品,进一步丰富了日式消费场景。

此外,淮海街的特色景观也极具吸引力,街道两侧悬挂着大量日式灯笼,夜晚亮起时,柔和灯光洒满路面,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搭配霓虹灯牌、日式门头与多层次景观灯光设计,夜晚的街区宛如一场小型灯光秀,绚烂夺目。许多游客会选择身穿和服在此拍照,独特的日式场景与灯光效果,让这里成为兼具视觉美感与体验感的拍照胜地,进一步强化了其“日式风情打卡地”的定位。

杭州运河三街

杭州运河三街主题商业街区,以“运河文化”为灵魂纽带,串联起“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桥西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三大特色街区。它依托京杭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底蕴,在保留明清至民国时期水乡建筑肌理的基础上,注入现代商业与文化体验功能,形成“一河连三街、一步一景一文化”的独特格局,成为杭州“运河文旅”与“城市更新”的标杆项目。

从三大街区的定位与特色来看,三者既互补又各有侧重,共同构建起完整的运河商业生态。“桥西直街历史文化街区”是运河三街的“文化核心”,紧邻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等6大专业博物馆,街区内保留了大量清末民初的仓储、民居建筑,商业业态以“文化体验+非遗传承”为主,引入了杭州老字号、非遗手作工坊、运河主题文创店等,游客可在逛街区的同时走进博物馆,感受运河的漕运历史与手工业文化。

“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则主打“原生态水乡市井生活”,街区沿小河而建,保留了“前店后宅”“下店上宅”的传统水乡建筑格局,商业业态更贴近“日常消费与慢生活”,聚集了特色咖啡馆、小众书店、手作甜品店、精品民宿,还有售卖新鲜河鲜的小餐馆,傍晚时分,河埠头旁的灯光亮起,尽显“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氛围。

“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是运河三街的“高端商业与休闲配套区”,紧邻香积寺,历史上曾是杭州城北的“粮食码头”与“商业重镇”,改造后引入了高端餐饮、精品酒店、文化艺术空间,同时保留了香积寺码头、大兜路码头等历史遗存,游客可在此品尝精致美食,或乘船沿运河游览,感受“古寺+码头+商业”的融合魅力。

长春国泰·Rio Mall

长春国泰·Rio Mall主题街区是国泰集团打造的“文旅商”融合型商业项目,以“复刻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热带风情与活力基因”为核心定位,通过建筑景观、业态布局与活动运营的深度联动,打破北方城市的季节与地域限制,为长春乃至东北消费者打造了一处“不出国门就能体验南美风情”的沉浸式商业空间。

项目将“异域风情” 贯穿于商业空间的每一处细节,整体规划10栋特色建筑,既萃取南美热带雨林的鲜活色彩——如葱郁绿、明黄、亮橙等自然色调,还原雨林的生机与活力,又融入葡萄牙式建筑的经典基因,通过拱券、雕花、坡屋顶等元素传递欧式传统韵味,更以亚马逊雨林珍稀物种 “蓝蝴蝶” 为设计符号,将其图案融入建筑立面、景观雕塑、导视系统等,形成 “一步一景皆异域” 的视觉体验。

这种场景并非单纯的装饰堆砌,而是与商业功能深度绑定,例如雨林风格的连廊串联起各业态区域,葡萄牙式庭院成为餐饮外摆与休闲社交的天然空间,让消费者在购物、娱乐过程中,仿佛置身南美异域,实现“消费即度假”的体验升级。核心板块“拾乐街”以24小时“食色生活”为定位,引入具有异域风味的特色餐饮、居酒屋、清吧,搭配热带雨林风格的旋转木马地标,营造出 “白天逛吃、夜晚微醺” 的异域休闲氛围。

结语

从成都锦里的三国民俗到西安长安十二时辰的唐风沉浸,从福州烟台山的历史建筑活化到苏州淮海街的异域风情营造,这些特色文旅街区以各自独特的发展模式,诠释了“文旅+街区”融合的无限可能。无论是以文化体验为核心,通过非遗展示、民俗展演唤醒地域记忆;以历史保护为前提,在修缮文保建筑的基础上注入现代商业活力;还是以主题创意为抓手,打造差异化场景吸引特定客群,其本质都是对“文化赋能商业、商业激活文化”理念的实践。

这些街区不仅成为城市文旅消费的新增长点,更在传承文化脉络、塑造城市品牌形象、促进在地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随着消费者对文化体验需求的不断升级,文旅街区需持续深化文化内涵挖掘、优化业态组合、创新体验形式,在保护与创新的平衡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文旅融合产业以及商业地产提供更多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来源:中购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