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广东南博教育研究院开展VARK模型教学策略专题培训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5 16:44 1

摘要:为精准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核心能力,2025年9月4日上午,广东南博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姜云霞教授应邀为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全体教师带来一场题为《解构学习风格 优化教学策略——VARK模型教学策略应用》的深度专题培训。

为精准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核心能力,2025年9月4日上午,广东南博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姜云霞教授应邀为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全体教师带来一场题为《解构学习风格 优化教学策略——VARK模型教学策略应用》的深度专题培训。

本次培训是学院“高校教师综合能力提升实务培训”系列课程的重要一环,聚焦国际前沿的学习风格理论与实践转化,致力于推动教学模式从“知识传递”向“学习体验”的深刻转型,打造更具包容性与实效性的现代课堂。

从“教不会”到“频道对”:一场关于教学共鸣的思考

培训以“痛点共鸣”开场,姜云霞教授引导教师们反思日常教学中常见的困境:“我讲得清清楚楚,学生怎么还是不会?”她提出“教与学的频道错位”这一核心命题,并生动比喻:“就像用收音机去听电视节目——频道不对,声音再大也听不清。”这一形象类比迅速引发全场共鸣,点燃了教师对学习差异性的深度关注。

数据说话:教学盲区的首次“显影”

在“前测洞察”环节,教师们通过扫码实时参与投票,完成了一次关于自身教学理念的自我诊断。数据揭示出当前教学设计中的认知盲区,也为后续策略的引入奠定了科学基础。

深入VARK模型:看见每一种学习的“光频”

培训核心聚焦国际广泛应用的VARK学习风格模型,系统解析四类感知偏好:

视觉型(Visual):偏好图像、图表、色彩与空间布局

听觉型(Auditory):通过讲解、讨论、音频获取信息

读写型(Read/Write):倾向文字阅读与书面表达

动觉型(Kinesthetic):在实践、操作与体验中建构理解

姜教授特别强调:“学习风格是偏好,不是能力;是工具,不是标签。”

她指出,92%的学习者依赖多种感官通道协同处理信息,单一讲授模式已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真正的教学智慧,在于提供“多模态入口”,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通往知识的路径。

实战演练:从理论到课堂的“最后一公里”

为增强实践性,培训设置了“自测+分组+共创”三阶体验环节:教师扫码完成VARK自测,识别个人学习偏好;按主导风格分组,围绕学科抽象概念设计教学活动;各组代表分享创意方案。现场火花四溅,充分展现了多元教学策略的可行性与创造力。

姜教授适时以《电路基础》《文学欣赏》为例,现场演绎VARK跨学科应用:理工课通过仿真动画(V)、故障日志(R)、实验操作(K)、小组互评(A)实现多维解析;人文课借助情景剧(K)、朗诵(A)、虚拟策展(V)、评论写作(R)激活文本生命力,生动诠释“知识适配多元大脑”的理念。

直面争议:学习风格,真的有效吗?

面对学界对“学习风格有效性”的争议,姜教授并未回避。她引用约翰·哈蒂(John Hattie)《可见的学习》及最新神经科学研究指出:

“匹配假说”(即按学生风格教学效果更好)的证据较弱,但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迎合”,而在于“丰富”。多元教学策略的意义,在于打破“一言堂”的单一模式,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与学习弹性,帮助他们发展跨通道的信息处理能力。

从五分钟开始改变:行动卡与学习闭环

培训最后,姜教授发放“五分钟重构课堂”行动卡,鼓励教师立即优化下一节课的设计。同时引入库伯经验学习圈(Kolb’s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倡导构建“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主动实验”的完整学习闭环。

“与其期待学生适应课堂,”她总结道,“不如让课堂成为每一颗独特大脑的助燃剂。”

结语

这场兼具系统性、科学性与实操性的培训,不仅传递了前沿理论,更赋予教师信心与工具去重构教学。当教育真正看见“人”的差异,课堂才能成为点燃思维、激发潜能的生命场域。

来源:臻园记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