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7万亿蓝图:细分赛道及标杆企业解析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5 16:49 2

摘要: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做大做强体育企业,扩大规模以上体育企业数量,培育一批专业化体育场馆运营主体和服务品牌。到2030年,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

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做大做强体育企业,扩大规模以上体育企业数量,培育一批专业化体育场馆运营主体和服务品牌。到2030年,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

体育产业的基本概念

体育产业是指以体育活动为核心,整合体育资源、提供体育产品与服务的经济活动总和,属于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涵盖赛事运营、全民健身服务、体育培训等直接体育服务,也包含体育装备制造、场馆建设运营、体育传媒、体育旅游等关联领域。

体育产业兼具经济与社会双重属性:经济上能拉动消费、创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社会层面可促进全民健康、传播体育文化、增强社会凝聚力。

2025年8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体育产业稳步发展,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已达3.67万亿元,年均增速10.3%。

由此可推测,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将达到4-5万亿元。我们根据体育产业的细分领域,选取几大核心赛道,来介绍一下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概况。

1. 体育用品

体育用品指为体育活动、健身锻炼、竞技比赛提供装备、服饰、器材及相关配套产品的产业领域,是体育产业的基础支撑板块。具体分类可分为制造端与销售端,制造端包含运动服饰、健身器材、竞技装备。

2. 体育赛事

体育赛事是指按照特定规则组织,以体育竞技为核心,具备观赏性、竞技性与参与性的各类活动,它是体育产业的核心IP载体。具体分类按赛事级别可分为国际顶级赛事(如奥运会、世界杯)、国家级赛事(如全运会、中超联赛)、地方级赛事(如城市马拉松、社区篮球赛);按项目可分为球类赛事(足球、篮球)、田径赛事(马拉松、短跑)、冰雪赛事(滑雪世界杯、冰球联赛)等。

数据来源:行行查 | 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3. 健身娱乐

健身娱乐是指为满足居民健身需求、休闲娱乐需求而提供的各类服务与场景,是全民健身战略落地的重要载体。体育产业中健身娱乐细分领域具体分为线下场景与线上服务。线下包含商业健身房、特色健身工作室(瑜伽馆、拳击馆)、公共健身空间(社区健身点、公园健身区);线上涵盖健身APP课程、家庭健身设备配套内容等。

4. 体育科技

体育科技是指将科技技术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用于提升体育训练效率、观赛体验、装备性能及产业运营水平的领域。具体分类按技术应用可分为人工智能(AI)应用、可穿戴设备、VR/ AR技术(如VR沉浸式观赛、AR赛事解说)、智能场馆技术等等。

5. 体育彩票

体育彩票指由国家发行,以体育赛事为依托,兼具公益属性与娱乐属性的彩票类型,是体育事业资金筹集的重要渠道。我国体育彩票可分为竞猜型、乐透数字型、即开型三类,具体包括超级大乐透、竞彩、传统足球、顶呱刮、排列、7星彩等彩种,体育彩票的基础彩种玩法与福利彩票类似,除此之外,体彩结合自身特点推出的体育竞猜型彩票是一大亮点。

6. 体育传媒

体育传媒指以体育内容为核心,通过各类媒介进行传播,连接体育IP与受众的领域,涵盖内容生产、传播渠道与商业变现。具体分类按媒介形式可分为传统体育传媒(体育报纸、体育电视台)与网络体育传媒(体育APP、短视频体育账号、体育论坛);按内容类型可分为赛事转播、体育新闻、体育评论、体育综艺等。

7. 运动医学

运动医学指围绕运动健康展开,涵盖运动损伤预防、诊断、治疗及康复,同时提供运动健康管理的医疗服务领域,是体医融合的核心板块。具体分类分为运动康复服务(术后康复、运动损伤康复)、运动健康管理、运动医疗产品等。

8. 体育地产

指将体育元素与房地产开发、运营相结合,打造集体育竞技、健身休闲、商业消费于一体的复合型地产项目,是体育产业与地产行业跨界融合的产物。具体分类包括体育特色小镇、体育城市综合体(涵盖场馆、商场、酒店)、社区体育配套设施。

体育行业产业链的上游为赛事内容层,涵盖国内职业联赛、大众体育赛事及国外核心赛事,通过企业赞助、广告赞助、联赛分红、门票收入等实现变现,是产业链的核心IP来源。

中游为媒体传播层,依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通过付费体育订阅、衍生节目制作、体育用品带货等方式传播赛事内容,放大赛事影响力并承接上游商业价值。

下游为衍生产业层,分为传统变现渠道(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彩票)与新兴变现渠道(体育旅游、健身培训),借助上游赛事IP与中游传播流量,拓展消费场景,形成“内容-传播-消费”的闭环。上中下游通过赛事资源、媒体流量与衍生消费的联动,推动体育产业从单一赛事向“赛事+传媒+消费”的综合生态发展。

体育用品

(1) 耐克(美国):运动科技标杆,Flyknit 鞋面与 Air 气垫技术领先,全球运动服饰与装备创新代表。

(2) 安踏(中国):多品牌矩阵整合国际资源,国货市占率领先,技术研发与顶级赛事赞助能力突出。

(3) 阿迪达斯(德国):Boost 中底技术领跑缓震领域,运动服饰与足球装备全球市场份额领先,设计兼具功能性与时尚感。

(4) 彪马(德国):赛车运动装备技术突出,与顶级赛事合作推出专业鞋服,潮流跨界设计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5) 迪卡侬(法国):全品类体育用品零售商,覆盖入门到专业级装备,高性价比产品下沉大众健身市场。

赛事运营

(1) Endeavor(美国):旗下含 UFC、WWE 等顶级 IP,覆盖赛事制作、版权分销全链条全球运营。

(2) 万达体育(中国):拥有世界杯等核心赛事资源,全球化赛事运营与商业开发能力强劲。

(3) 中奥体育(中国):运营北京马拉松等顶级赛事,运动员经纪资源丰富,全运会等综合赛事管理经验深厚。

健身娱乐

(1) Peloton(美国):智能健身生态典范,将动感单车等设备与线上课程结合,打造居家运动闭环。

(2) Keep(中国):线上健身头部平台,课程覆盖 60 余种运动,智能手表与 APP 联动监测数据,虚拟赛事与俱乐部运营提升用户粘性。

(3) 超级猩猩(中国):以小班课和社区化运营为特色,创新健身服务场景与用户体验。

体育科技

(1) Garmin(美国):专业运动可穿戴设备领先,Elevate 心率监测等技术赋能精准运动数据追踪。

(2) 华为运动健康(中国):依托穿戴设备构建健康生态,运动数据监测与 AI 训练建议功能完善。

数字体育

(1) Electronic Arts(EA,美国):体育游戏巨头,《FIFA》系列以引擎技术还原真实赛事体验。

(2) 疯狂体育(中国):AI 赛事分析工具领先,打造体育知识付费与数字内容生态。

体育传媒

(1) ESPN(美国):全球体育传媒标杆,赛事转播与原创内容覆盖多平台用户。

(2) 咪咕视频(中国):依托 5G 技术提供多视角赛事转播,VR 沉浸式观赛体验创新。

体育医疗

(1) Zimmer Biomet(美国):运动医学创新者,肩袖修复锚钉等植入物技术领跑行业。

(2) 施乐辉(英国):运动医学植入物全球领先,肩袖修复锚钉与膝关节假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职业运动员康复。

(3) 威高骨科(中国):聚焦运动损伤康复器械,本土化研发适配多样运动医疗需求。

体育教育

(1) IMG Academy(美国):精英体育培训基地,覆盖多项目青训与职业运动员培养体系。

(2) 动因体育(中国):青少年体育培训龙头,标准化课程覆盖篮球等多项目素质教育。

体育地产

(1) 陕体科创(中国):体育综合体运营服务商,聚焦场馆智能化升级,打造 “赛事 + 商业” 融合场景。

(2) 融创文旅(中国):体育小镇开发代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结合赛事与旅游,年接待量超百万。

(3) 莱茵体育(成都):深耕西南体育地产,运营多个城市体育公园,推动 “场馆 + 社区” 便民服务。

(4) 中体产业场馆运营(中国):管理北京奥体中心等大型场馆,赛后利用模式获国家体育总局推广。

(5) 奥山冰雪(中国):室内冰雪场馆连锁运营商,在商业综合体中嵌入冰场,普及冰雪运动。

欢迎评论、点赞、收藏和转发! 有任何喜欢的行业和话题也可以查询行行查

来源:行行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