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软件新贵Figma到巨头Salesforce,再到纯AI代表C3.ai,最新一轮财报季显示出企业AI支出正在放缓,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该行业天文数字般的估值是否合理。
从软件新贵Figma到巨头Salesforce,再到纯AI代表C3.ai,最新一轮财报季显示出企业AI支出正在放缓,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该行业天文数字般的估值是否合理。
美东时间9月4日,美股市场遭遇一场针对AI概念的集体抛售。全球软件行业新势力Figma股价盘中一度暴跌超21%,其第二季度营收2.496亿美元,同比增长41%,但未能达到华尔街预期。与此同时,SaaS巨头Salesforce因业绩指引不及预期,股价大跌超8%。
更引人关注的是,纯AI代表企业C3.ai股价暴跌超11%,其多项财务指标显著恶化,自由现金流从上一年同期的710万美元骤降至-3430万美元。
明星AI企业遭遇滑铁卢,多项指标亮起红灯
C3.ai的最新财报显示,2026财年第一财季营收仅为7030万美元,远低于分析师预期的1.042亿美元,调整后每股亏损0.37美元也差于预期。更令市场担忧的是,该公司撤回了全年业绩指引,并预计第二财季营收将同比下降15%至24%。
这一表现与上一季度接近盈利的状况形成强烈反差。公司前首席执行官Thomas Siebel将本季度销售业绩描述为"完全不可接受",归因于全球销售服务组织重组及其个人健康问题。
与此同时,尽管Salesforce第二财季营收102.4亿美元同比增长9.8%略超预期,但其销售额增速已经连续4个季度停滞在个位数水平。更令人担忧的是,自由现金流利润仅为6.1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20%,远低于分析师预期。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Keith Weiss指出,这反映出"市场对AI颠覆传统软件的担忧持续加剧"。
巨头也难幸免:AI支出放缓冲击全行业
即使是被称为"AI卖铲人"的英伟达也未能幸免于这场寒流。虽然其2026财年第二财季营收467.4亿美元同比增长56%超预期,但增速创两年多来最低。
最关键的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同比增长56%至411亿美元,但低于市场预期的413.4亿美元,这是该业务连续第二个季度不及预期。
英伟达对当前财季的销售额展望约为540亿美元,虽然与华尔街平均预估基本一致,但远低于一些乐观分析师此前预计的600亿美元。这不温不火的预测加剧了人们对AI投资步伐难以为继的担忧。
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近日警告称,尽管AI是"多年来最重要的事情",但这项技术可能正处于类似于世纪之交互联网泡沫的境地。
深层原因:企业谨慎态度与投资回报疑虑
Salesforce首席财务官Robin Washington透露,大型企业及受监管行业对部署AI工具持谨慎态度,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放心采用。这一观点揭示了当前AI应用面临的实际障碍。
麻省理工学院NANDA项目研究人员8月中旬发布的报告提供了数据支持:调查的公司中有95%尚未从AI投资中获得任何回报。这一惊人数字解释了为何企业开始对AI支出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
Figma和Salesforce的业绩问题也表明,即使是在AI热潮中,传统软件商面临的竞争压力正在加剧,新兴AI企业正在侵蚀市场份额。
市场影响:美股创纪录涨势面临考验
英伟达在标普500指数中的权重约为8%,其业绩表现对整个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在英伟达公布财报后,其股价盘后一度大跌逾5%,美股创纪录势头面临熄火风险。去年标普500指数上涨了23.31%,今年又上涨了超10%,这一涨势很大程度上是由AI热潮推动的。英伟达股价在2024年上涨近两倍后,今年又上涨了超35%。
然而,当前的市场抛售表明投资者正在重新评估AI相关股票的估值。从软件新贵到行业巨头,市场正在对AI概念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现实检验。
AI行业正从狂热追捧转向理性评估阶段。企业开始要求看到AI投资的实际回报,投资者则更加关注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而非单纯的增长故事。这场AI现实检验才刚刚开始,投资者需重新评估AI行业的增长逻辑——从“概念炒作”转向“盈利验证”,美股或进入新一轮估值再平衡周期。
来源:薛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