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男人自驾去北京,交警:外地车禁行,直到副驾掏出阅兵观礼函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5 17:45 1

摘要:陈志华比往常早起了两个小时。他站在五金店门前,手里拿着一把生锈的锁头。这把锁已经跟随这家店十五年了,从来没有在工作日的早晨被使用过。

"我要去北京办点事。"陈志华放下手中的扳手,目光望向远方。

妻子愣了一下,"去北京?你一个卖五金的,去北京干什么?"

他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洗手,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坚毅。

01

周一的早晨,潮州古城还笼罩在薄雾中。

陈志华比往常早起了两个小时。他站在五金店门前,手里拿着一把生锈的锁头。这把锁已经跟随这家店十五年了,从来没有在工作日的早晨被使用过。

"老陈,今天不开门?"对面包子铺的王大妈探出头来问道。

"暂时关几天。"陈志华的声音很平静,仿佛这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王大妈皱起眉头。她在这条街上住了三十年,从来没见过陈志华在周一关门。这个男人勤劳得像头老黄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天天开门营业。

陈志华锁好门,转身走向停在巷子里的那辆白色面包车。

车子看起来很普通,甚至有些破旧。车身上有几处擦痕,左前门还贴着一块补丁。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辆车的轮胎比普通面包车要宽一些,车身也显得更加厚重。

他打开车门,从副驾驶座下面取出一个黑色的小铁盒。

铁盒很旧,表面的漆已经斑驳脱落。陈志华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里面放着几张泛黄的纸张和一枚褪色的徽章。他看了一眼,又迅速合上了盒子。

"志华,你真的要去北京?"妻子林秀从屋里走出来,手里还拿着湿漉漉的抹布。

"嗯。"陈志华把铁盒放回原处,"有些事情,到时候了。"

"什么事情这么重要?你连店都不要了?"林秀的声音里带着担忧,"咱们一个月的生意就指着这家店呢。"

陈志华没有直接回答妻子的问题。他走到车后,检查了一遍轮胎,又打开引擎盖看了看机油。动作很熟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司机在进行长途旅行前的例行检查。

"你准备开车去?"林秀跟在他身后,"那得多远啊,坐飞机不是更快吗?"

"我想开车去。"陈志华合上引擎盖,"有些路,必须自己走。"

他的话里带着一种奇怪的坚定,让林秀不敢再追问下去。她只是默默地看着丈夫,试图从他的表情中读出什么来。但是陈志华的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情绪,就像他平时面对顾客时一样平静。

陈志华从口袋里掏出一沓现金,递给妻子。

"这些钱你拿着,我不在的这几天,有什么事就给我打电话。"

林秀接过钱,发现比平时给她的生活费多了一倍。她心里的疑问更深了,但是看到丈夫已经坐进了驾驶室,也只能把话咽回肚子里。

"路上小心。"她趴在车窗边说道。

"我会的。"陈志华启动引擎,车子发出低沉的轰鸣声,"过几天我就回来。"

面包车缓缓驶出巷子,消失在晨雾中。

林秀站在原地看了很久,直到车子的尾灯完全看不见了,才转身回屋。她心里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但又说不出来是什么。

王大妈走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

"你家老陈这是怎么了?神神秘秘的。"

"我也不知道。"林秀摇摇头,"他说要去北京办事。"

"办什么事啊?你们家又没有亲戚在北京。"王大妈一脸好奇,"而且开车去,得开多久啊。"

林秀想起刚才丈夫检查车子时的认真模样,心里突然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她想起昨天晚上,陈志华在洗澡的时候,她无意中看到了他背上的几道疤痕。那些疤痕她以前从来没有注意过,看起来不像是普通的外伤。

更奇怪的是,昨天晚上陈志华失眠了。

她半夜起来上厕所的时候,发现丈夫坐在阳台上抽烟。他很少抽烟,更不会在深夜抽烟。月光下,他的侧脸显得特别陌生,就像变成了另一个人。

02

高速公路上,陈志华的面包车稳稳地行驶在中间车道上。

他开车的方式很特别,始终保持着安全距离,变道时总是提前很久就打转向灯。每经过一个服务区,他都会停下来检查一遍车况,就像在执行某种严格的规程。

第一天晚上,他在韶关的一家小旅馆住下。

旅馆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女人,见陈志华独自一人开着面包车,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师傅是跑运输的?"老板娘一边办理入住手续一边问道。

"不是,去北京办点事。"陈志华的回答简洁明了。

"开车去北京?那得开好几天呢。"老板娘递给他房卡,"路上小心啊,现在查得严。"

陈志华接过房卡,点了点头。他没有问老板娘为什么说查得严,但是心里记下了这句话。

房间很简陋,只有一张单人床和一个小桌子。陈志华把行李放下,从包里取出那个黑色铁盒,放在桌子上。

他坐在床边,看着这个伴随了他二十多年的铁盒。

盒子是他退伍时带回来的,里面装着一些对别人来说毫无价值,但对他来说却珍贵无比的东西。除了那几张泛黄的纸张,还有一张老照片,照片上是他和战友们的合影。

那些年轻的脸庞现在看起来既熟悉又陌生。

照片中间的那个人是他们的班长,叫张建军。那个时候张建军才二十五岁,比陈志华大不了几岁,但在他们眼里就像个大哥哥一样可靠。

陈志华记得张建军最后一次见到他时说的话。

"小陈,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们一起去北京看看天安门。"

那是1998年的秋天,他们刚刚完成了一次特殊任务。张建军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脸色苍白但眼神坚定。

"班长,等你好了我们就去。"陈志华握着张建军的手说道。

"好,一言为定。"张建军笑了笑,"到时候我们穿着军装去,让那些北京人看看咱们南方兵的风采。"

但是张建军再也没有机会去北京了。

三天后,他因为伤重不治去世了。临终前,他把一个小包裹交给陈志华。

"这里面有我的观礼函,"张建军用微弱的声音说道,"如果你有机会用得上,就代我去一趟吧。"

陈志华小心翼翼地从铁盒里取出那张观礼函。

纸张已经发黄了,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这是1997年香港回归庆典的观礼函,本来是发给张建军的,因为他在某次行动中立了功。

二十多年来,陈志华一直把这张观礼函保存着,从来没有使用过。

他也从来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妻子,关于张建军的事情,关于那些年他们经历的事情。在别人眼里,他就是一个普通的五金店老板,没有什么特别的过去。

陈志华把观礼函重新放回铁盒,躺在床上闭上了眼睛。

明天他要经过湖南,那里有很多山路。他需要好好休息,保持足够的精力应对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

第二天一早,陈志华被一阵敲门声惊醒。

"师傅"外面传来老板娘的声音。

陈志华看了看手表,才六点半。他平时在家也是这个时间起床,但今天感觉特别累,好像昨晚做了很多梦。

"马上就走。"他回应道。

洗漱完毕后,陈志华下楼结账。老板娘正在前台看早间新闻,电视里播报员在说着什么建军节的相关新闻。

"师傅这么早就上路啊?"老板娘收了房费,"今天是建军节,路上可能会有活动,小心堵车。"

陈志华愣了一下。他算了算日期,确实是八月一日建军节。

这个巧合让他的心里涌起了一阵复杂的情绪。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让他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踏上这趟特殊的旅程。

03

湖南的山路比陈志华想象的还要难走。

连续的弯道和上下坡让他不得不放慢速度,原本计划中午就能到达的地方,现在看来要到下午才能抵达。

上午十点左右,面包车突然发出一声异响,动力明显减弱了。

陈志华赶紧靠边停车,打开引擎盖检查。但是他对汽车修理只是略懂皮毛,看不出什么具体问题。

路边正好有一个小修车铺,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满手机油,正在给一辆货车换轮胎。

"师傅,能帮忙看看吗?"陈志华走过去问道。

"什么毛病?"修车师傅放下手里的工具,跟着陈志华走向面包车。

"刚才突然没力了,还有异响。"

修车师傅打开引擎盖,仔细检查了一遍。他的手很熟练,一会儿摸摸这里,一会儿听听那里。

"应该是离合器的问题。"师傅站起身,"不过你这车..."

他蹲下身子,往底盘下面看了看,表情突然变得有些奇怪。

"师傅,这车底盘怎么这么厚啊?而且这钢板,看起来不像普通面包车啊。"

陈志华心里咯噔一下,脸色却保持平静。

"以前被人改装过,我也不太清楚。"他说道,"能修好吗?"

修车师傅又仔细看了看,发现车子的底盘确实经过特殊改装,钢板比普通车厚了一倍,而且焊接工艺明显是专业级别的。

"师傅,你这车可不简单啊。"修车师傅站起来,眼神里带着好奇,"这种改装可不是一般地方能做出来的。"

"能修吗?"陈志华没有接修车师傅的话,只是重复了一遍自己的问题。

修车师傅看出陈志华不想多谈这个话题,也就不再追问。

"能修,不过得两个小时。"

"多少钱?"

"八百块。"

陈志华没有讨价还价,直接掏出钱给了修车师傅。这让师傅更加好奇了,一般跑运输的司机都会为了几十块钱讨价还价,这个人却爽快得有些异常。

修车期间,陈志华坐在路边的小凳子上等待。

他看着师傅在车底下忙碌,心里有些不安。这辆车确实不是普通的面包车,是他退伍后托朋友在特殊渠道买到的。车子经过了防弹改装,还加强了底盘和悬挂系统。

当年他买这辆车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万一有什么紧急情况,这辆车能够保护家人的安全。但是这么多年来,他从来没有用到过这些特殊功能,车子就像普通的面包车一样,用来拉货和接送家人。

"师傅,你这车的油箱怎么也改过?"修车师傅从车底下爬出来问道。

"是吗?我不知道。"陈志华回答得很平静。

其实他很清楚,这辆车的油箱比普通车大了一倍,可以跑一千公里不用加油。这也是当年改装时特意要求的,为的是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长途行驶。

修车师傅摇摇头,继续工作。他修了二十多年车,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改装车。车子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专业性,绝不是普通的改装店能做出来的水平。

下午两点,车子修好了。

陈志华付了钱,准备离开。修车师傅把他送到车边。

"师傅,不管你是什么身份,路上小心。"师傅突然说道,"这年头,开这样的车上路,还是低调点好。"

陈志华点点头,发动车子离开了修车铺。

从后视镜里,他看到修车师傅还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车子,脸上带着若有所思的表情。

下午的路程很顺利,但是到了晚上,新的问题出现了。

陈志华在一个服务区加油的时候,发现钱包不见了。他把车子里里外外找了一遍,都没有找到。

钱包里有他所有的现金,大概三千多块钱,还有身份证和驾驶证。

"师傅,丢东西了?"加油站的工作人员看到他焦急的样子,过来问道。

"钱包丢了。"陈志华说道,"可能是在修车的时候掉了。"

"那你报警吧,或者回去找找。"

陈志华摇摇头。回去找已经不现实了,而且他也不确定是在哪里丢的。

他摸了摸口袋,只剩下两百多块现金,这点钱连加满油都不够。

"师傅,你看这样行不行,"工作人员说道,"你先加一百块的油,够你开到下个城市了。到了地方再想办法。"

陈志华感谢了工作人员的好意,加了一百块钱的油。

剩下的一百多块钱,他必须省着花。晚上不能住旅馆了,只能在车里过夜。吃饭也要尽量节省,买些方便面对付。

当晚,陈志华把车停在一个24小时营业的加油站旁边。

他放倒座椅,躺在车里看着外面的星空。这种感觉很熟悉,让他想起了当年在部队时野外训练的日子。

那个时候,他们经常要在野外过夜,有时候连帐篷都没有,就这样直接躺在地上看星星。张建军总是在这种时候给大家讲故事,讲他的家乡,讲他的梦想。

"等我退伍了,我要开一家修车店。"张建军曾经这样说过,"然后攒钱娶媳妇,生个儿子,教他做个好人。"

陈志华闭上眼睛,试图不去想这些往事。但是在这样的夜晚,在这样的环境里,那些记忆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

第二天一早,他用剩下的钱买了几包方便面和几瓶水,继续上路。

04

距离北京还有五十公里的时候,陈志华遇到了此行最大的困难。

前方出现了一个大型检查点,警察正在对所有过往车辆进行检查。车流缓缓前行,每辆车都要停下来接受检查才能通过。

陈志华心里有些紧张。他没有做过任何违法的事情,但是这种大规模的检查通常意味着有特殊情况。

排在他前面的是一辆货车,司机被要求出示各种证件,还要接受询问。看起来检查得很严格。

轮到陈志华了。

一个年轻的交警走过来,敲了敲车窗。

"师傅,出示一下身份证和驾驶证。"

陈志华把证件递给交警。他的身份证还在,只是钱包丢了。

交警仔细检查了证件,又往车里看了看。

"广东的?来北京干什么?"

"办点事。"陈志华回答得很简单。

"什么事?"交警的语气有些严厉,"外地车现在限行,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进京。"

陈志华心里一沉。他没想到会有限行的规定。

"我有急事要办。"他说道。

"什么急事?"交警的态度变得更加严肃,"你一个卖五金的,有什么急事非要来北京?"

周围的车流开始堵塞,后面的司机开始按喇叭表示不满。其他交警也注意到了这边的情况,开始往这边走。

"师傅,你要是没有特殊的证明,就只能绕道或者返回。"交警说道,"这是规定,没有商量的余地。"

陈志华看着交警年轻的脸庞,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那个时候他也是这样认真负责,严格执行上级的命令。

"我真的有很重要的事情。"他再次解释道。

"那你说说是什么事?"交警显然失去了耐心,"如果是一般的商务活动,可以改期或者换成视频会议。"

陈志华沉默了。他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自己此行的目的。难道要告诉这个年轻的交警,他是来完成二十多年前和一个死去战友的约定吗?

后面的车主开始下车观看,有人开始抱怨。

"怎么回事啊?快点放行吧!"

"一个破面包车,检查这么久干什么?"

"我们还急着进城呢!"

现场的气氛变得越来越紧张。更多的交警围了过来,其中一个看起来像是队长的中年警察走向陈志华的车。

"师傅,到底是什么情况?"队长问道。

"他说有急事要进北京,但是说不出具体是什么事。"年轻交警汇报道。

队长看了看陈志华的身份证,又看了看他的车。

"一个广东的五金店老板,开着面包车来北京,确实有些奇怪。"队长说道,"师傅,你要是没有正当理由,我们只能请你绕道了。"

陈志华感到一阵绝望。他已经开了两天两夜,克服了重重困难,眼看就要到达目的地了,却被拦在了最后五十公里的地方。

他想起了张建军临终前的话,想起了那个二十多年前的约定。

陈志华深吸了一口气,伸手去摸副驾驶座下面的那个黑色铁盒。

所有的警察都注意到了他的动作,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

"师傅,请把手放在我们能看到的地方。"队长警惕地说道。

"我需要拿一样东西给你们看。"陈志华慢慢地说道,"这样你们就明白我为什么一定要进北京了。"

他小心翼翼地取出铁盒,放在方向盘上打开。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个看起来很普通的铁盒上。

陈志华从盒子里取出那张泛黄的观礼函,递给交警队长。

队长接过纸张,仔细看了一眼,脸色瞬间变了。他看了看观礼函,又看了看陈志华,眼中闪过震惊和敬意。

"这...这是..."队长的声音有些颤抖。

周围的人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只看到这个平时威严的队长突然变得恭敬起来。陈志华平静地看着他,等待着最后的判决。

05

队长仔细看着手中的观礼函,脸色越来越严肃。

这张观礼函虽然已经泛黄,但上面的印章和字迹都清晰可见。更重要的是,队长认出了观礼函上的特殊标记,那是只有特定身份的人才能拥有的证明。

"师傅,请问您是..."队长的语气完全变了,带着明显的尊敬。

"退役军人。"陈志华简单地回答道,"这次来北京,是来参加建军节纪念活动的。"

年轻交警凑过来看观礼函,但是队长示意他不要声张。队长明白,能够拥有这种观礼函的人,一定有着不平凡的经历。

"师傅,您为什么不早说呢?"队长小声问道。

"我以为不需要说。"陈志华看着队长,"而且,这些年我已经习惯了普通人的生活。"

队长把观礼函还给陈志华,同时向他敬了个礼。

这个突然的举动让周围的人都愣住了。刚才还在抱怨的车主们也停止了喧哗,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同志,请您稍等。"队长对陈志华说道,"我需要向上级汇报一下。"

队长走到一边,拿起对讲机开始联系。陈志华听不清他在说什么,但能感觉到队长的语气很恭敬。

几分钟后,队长回来了。

"同志,上级指示,我们不仅要放行,还要为您提供护送。"队长说道,"您为国家做出过贡献,我们应该为您提供最好的服务。"

年轻交警这才明白发生了什么,看向陈志华的眼神也变得敬重起来。

"不用护送。"陈志华摇摇头,"我自己开车就行。"

"这是上级的指示。"队长坚持道,"而且路上可能还有其他检查点,有我们护送会方便一些。"

周围的车主们开始议论纷纷。

"这是什么人啊?连警察都要敬礼?"

"看起来像是个当过兵的。"

"能让警察护送的,肯定不是一般人。"

一个年长的车主走过来,对陈志华说道:

"师傅,您是老兵吧?我父亲也是军人,我知道这种观礼函意味着什么。"

陈志华点点头,没有说话。

"谢谢您为国家做出的贡献。"那个车主说道,"像您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

其他车主听到这话,也纷纷过来表示敬意。刚才还在抱怨的人们,现在都变得恭敬起来。

一个年轻的女司机说道:"师傅,您先走吧,我们不着急。"

"是啊,您先走。"其他人也纷纷表示。

陈志华感到一阵暖流涌上心头。这么多年来,他一直以普通人的身份生活着,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过去。这种被认可和尊重的感觉,让他想起了当年在部队时的日子。

"谢谢大家。"陈志华对众人说道,"让大家久等了。"

交警队长安排了两辆警车护送陈志华进京。前面一辆警车开道,后面一辆警车跟随。

车队缓缓启动,向北京城的方向驶去。

坐在车里,陈志华的心情很复杂。他想起了张建军,想起了那些年他们一起经历的日子。如果张建军还活着,他一定会为今天的情况感到高兴。

"班长,我终于要到北京了。"陈志华在心里默默地说道,"我会代替你去看看天安门,会替你向那片土地致敬。"

护送的警车一路畅通无阻。在其他检查点,当值警察看到护送车队时,都会立即放行,还会敬礼致意。

陈志华透过车窗看着路边的风景,心里涌起了一种即将完成使命的激动感。

二十多年了,他终于要完成当年的约定了。

06

下午四点,车队驶入了北京市区。

陈志华从来没有来过北京,对这座城市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宽阔的街道,高大的建筑,熙熙攘攘的人群,一切都显得那么宏伟和繁华。

护送的警车在前面带路,直接开向天安门广场方向。队长通过对讲机告诉陈志华,建军节的纪念活动就在那里举行。

"同志,您是第一次来北京吗?"对讲机里传来队长的声音。

"是的。"陈志华回答道。

"那您今天算是选对了日子。建军节的纪念活动很隆重,您会看到很多老战友。"

陈志华的心跳加快了。他不知道今天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会看到什么样的场面。但是有一点他很确定,张建军会为他感到骄傲的。

车队停在天安门广场附近的一个停车场里。

队长下车走到陈志华的车旁。

"同志,纪念活动五点开始,您还有一个小时准备。"队长说道,"需要我们为您安排什么吗?"

"不用了,谢谢。"陈志华摇摇头,"你们已经帮了我很多。"

"应该的。"队长敬了个礼,"那我们就不打扰了。有什么需要,随时联系我们。"

警车离开后,陈志华独自坐在车里,看着远处的天安门城楼。

那座红色的城楼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庄严。他想起了在电视上无数次看到过的画面,想起了小时候课本上的图片,想起了当年入伍时对这座城市的向往。

陈志华打开车门,走下车来。

他从后备箱里取出一套干净的衣服,在车里换上。虽然不是军装,但他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整洁一些。

五点整,纪念活动开始了。

广场上聚集了很多人,有现役军人,有退役军人,也有普通民众。大家都怀着庄严的心情参加这个特殊的仪式。

陈志华站在人群中,看着台上的领导讲话,听着庄严的国歌。当国旗缓缓升起的时候,他情不自禁地敬了个军礼。

周围的老兵们也都敬起了军礼。那一刻,年龄、身份、职业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都曾经是这个国家的守护者。

仪式结束后,陈志华独自走向天安门城楼。

他从铁盒里取出那张张建军的照片,轻声说道:

"班长,我来了。我代替你看到了天安门,代替你参加了建军节的纪念活动。"

夕阳西下,给整个广场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陈志华站在那里很久,心里五味杂陈。

一个老兵走过来,看到陈志华手里的照片。

"小伙子,这是你的战友吗?"

"是我的班长。"陈志华说道,"他已经走了二十多年了。"

"好样的。"老兵拍了拍陈志华的肩膀,"能够记住战友,你是个好兵。"

天色渐暗,陈志华准备离开了。他把照片重新放回铁盒,向天安门城楼深深地鞠了一躬。

"班长,我完成任务了。"他在心里说道,"现在该回家了。"

07

第二天一早,陈志华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这次回程的心情和来时完全不同。来的时候他心里装着使命和责任,现在他心里充满了满足和释然。

在北京的一个加油站,陈志华遇到了一个热心的老板。当老板听说他是从广东开车来参加建军节活动的退役军人时,坚持要免费给他加满油。

"师傅,您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尊敬。"老板说道,"这点油钱算不了什么。"

陈志华想要坚持付钱,但老板说什么也不收。

"您为国家做过贡献,我们这些老百姓应该表示一点心意。"

路上,陈志华接到了妻子的电话。

"志华,你什么时候回来?"林秀的声音里带着关切。

"明天就能到家。"陈志华说道,"我把事情办完了。"

"到底是什么事啊?神神秘秘的。"

陈志华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回去再跟你说吧。有些事情,面对面说比较好。"

挂了电话,陈志华继续开车。这次回程的路上,他没有再遇到什么困难。车子很顺利,路况也很好,仿佛连老天爷都在为他开绿灯。

第二天下午,陈志华开着面包车回到了潮州的那条小巷子。

林秀早早地就在门口等着了。看到丈夫平安回来,她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怎么样?事情办得顺利吗?"她问道。

"很顺利。"陈志华停好车,从副驾驶座下取出那个黑色铁盒,"秀儿,有些事情我想跟你说说。"

当天晚上,陈志华向妻子讲述了自己的过去,讲述了张建军的故事,讲述了这次北京之行的真正目的。

林秀听得很认真,眼中时而闪过惊讶,时而流露出敬佩。

"原来你还有这样的经历。"她说道,"难怪你总是这么沉稳,这么有责任心。"

"那些都过去了。"陈志华说道,"现在我只想好好经营咱们的五金店,好好过日子。"

"那个铁盒你还要保留吗?"林秀问道。

陈志华看了看铁盒,里面的观礼函静静地躺在那里。

"保留吧。"他说道,"但不是为了缅怀过去,而是为了提醒自己,有些承诺是需要坚守一生的。"

第三天,陈志华重新开门营业。

王大妈看到他回来了,赶紧过来询问。

"老陈,这次去北京怎么样?"

"挺好的。"陈志华一边整理货架一边说道,"该办的事都办了。"

"到底是什么事啊?"王大妈好奇地问道。

陈志华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

"大妈,您家的水龙头是不是还在滴水?我这里有合适的垫圈。"

王大妈见他不愿意多说,也就不再追问。但她发现陈志华似乎变了一些什么,虽然说不出具体是什么,但感觉他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傍晚时分,陈志华坐在店门口的小凳子上,看着夕阳西下。

一个邻居家的小孩子跑过来,好奇地问道:

"叔叔,我妈妈说你去了北京,北京好玩吗?"

"好玩。"陈志华摸了摸孩子的头,"等你长大了,也可以去看看。"

"北京有什么?"

"有天安门,有很多了不起的人,还有很多故事。"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蹦蹦跳跳地跑开了。

陈志华继续坐在那里,心里很平静。他完成了二十多年前的约定,也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从今以后,他可以心无挂碍地做一个普通的五金店老板,和妻子一起过平凡而踏实的生活。

夜深了,陈志华关好店门,回到家中。

他把那个黑色铁盒放在床头柜上,就像以前一样。但现在的感觉完全不同了,以前铁盒是一种负担,现在它是一种纪念。

林秀已经睡了,陈志华轻手轻脚地洗漱,然后躺在妻子身边。

窗外传来虫鸣声,远处有火车经过的声音。这些声音以前他从来没有注意过,现在听起来却格外悦耳。

陈志华闭上眼睛,这一次他睡得很安稳。

在梦里,他梦见了张建军。班长穿着整齐的军装,笑容依然那么灿烂。

"小陈,做得好。"张建军说道,"现在你可以安心过自己的生活了。"

陈志华想要回答什么,但梦境慢慢模糊了。

第二天醒来,他感觉前所未有的轻松。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床上,新的一天开始了。

陈志华知道,从今天开始,他将真正地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去。但是他永远不会忘记这次北京之行,不会忘记那个二十多年前的约定,也不会忘记那些年轻时共同战斗过的战友们。

有些路,一定要自己走。 有些承诺,一定要自己完成。 有些故事,值得用一生去守护。

陈志华的北京之行结束了,但他的人生故事还在继续。在潮州的那条小巷子里,在那家不起眼的五金店中,他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平凡而珍贵的人生。

来源:方圆故事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