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4日,先导智能在互动平台表示,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作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服务商,已成功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全线工艺环节。当日,先导智能收盘市值站上700亿元大关。自半年报发布以来,这家装备厂商仅用6个交易日,股价飙升71.5%。
9月4日,先导智能在互动平台表示,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作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服务商,已成功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全线工艺环节。当日,先导智能收盘市值站上700亿元大关。自半年报发布以来,这家装备厂商仅用6个交易日,股价飙升71.5%。
先导智能的实控人为王燕清,持股29.3%,据此估算,这部分资产估值已超过200亿元。其子王磊则是另一家明星企业微导纳米的掌舵人,主营半导体、泛半导体高端微纳装备制造,该企业于2022年上市,市值约为177亿元。
据《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王燕清家族拥有170亿元财富。经过此轮股价上涨,这对无锡父子的资产或将更上一层楼。
固态电池的跃迁
近年来,被称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固态电池正从概念走向现实,而对于固态电池的技术突破,也正是先导智能此次股价飞涨的原因。
与主流的液态锂电池相比,固态电池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易燃的液态电解液,具备更高能量密度、更长续航、更安全(如穿刺不起火)等优势,被视为破解电动车“里程焦虑”和“安全焦虑”的关键路径。
过去几年,固态电池更多停留在科研阶段,但2024年至2025年成为关键转折点:科学问题基本解决,工程化和量产进入快车道。行业普遍预计,2025年将是技术验证完成的“突破年”,2026年有望实现量产线投产,2027年开始在无人机、高端电动车等细分场景示范运营,到2030年后逐步迈向大规模商业化,未来可能打开万亿级市场空间。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产业链的全面提速。先导智能作为产业龙头,其2024年全年固态电池设备订单接近1亿元,而仅2025年上半年就已达4-5亿元,公司预计全年订单将突破10亿元。这一数据极具风向标意义——设备订单的爆发,意味着头部电池厂已进入实质性投入阶段,不再只是“喊口号”。
先导智能称,2024年推出的整线解决方案,打通制造工艺环节,覆盖全固态电极制备、全固态电解质膜制备及复合设备等关键设备。
早在2018年,王燕清及其团队就洞察到固态电池潜力并展开技术布局——“全固态电池设备的研发,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征程。”为了击穿关键材料技术壁垒,王燕清亲自带领团队,抽调内部精英工程师与科研人员,组建“多学科攻坚小组”,同时,邀请外部专家加入,多次开展技术交流。
目前,工信部相关项目已进入中期审查阶段,各大电池厂商需在9月底前送样检测,结果有望超预期。同时,多家企业启动“500天计划”,目标在2025年底前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产业链进入密集验证与迭代期。
固态电池正从“科学可行”迈向“工程可造”,2025年是验证产业真实性的关键窗口。随着设备订单放量、中试线落地和车企车型推出,这场电池革命已不再是概念炒作,而是正在发生的产业变革。
全球新能源装备巨头
2002年,王燕清在无锡正式创办无锡先导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这便是如今赫赫有名的先导智能的前身。靠着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敏锐的市场嗅觉,王燕清带领公司迅速崛起。短短五年内,先导智能就在电容器设备领域做到国内第一、全球前三。其核心产品——高压电容器缠绕设备的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80%,成功超越美国老牌企业希尔顿,实现国产装备的弯道超车。
2008年至2009年,王燕清再次展现前瞻眼光。他敏锐地捕捉到新能源产业的崛起趋势,果断通过收购与自主研发并行的方式,进军锂电池和光伏设备领域。这一战略转型为公司打开了全新的增长空间。
2015年,先导智能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迈入资本市场快车道。
如今,先导智能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公司业务横跨锂电池、光伏、3C、智能物流、汽车产线、氢能及激光精密加工等多个高端装备领域。其中,锂电池设备是其核心支柱,营收占比常年超过60%。先导智能是全球锂电池装备领域唯一具备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整线方案提供商,全球市占率达22.4%,在中国市场更是高达34.1%。宁德时代、比亚迪、特斯拉、宝马、LG新能源等全球头部电池与车企均为其长期客户。
在光伏领域,先导智能覆盖TOPCon、HJT、XBC、钙钛矿等主流技术路线,其XBC串焊机出货量突破30GW,位居全球第一。通威股份、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等光伏巨头均是其合作伙伴。此外,公司在智能物流领域市占率也高居全球首位,达到23.5%,并已在2023年斩获氢能领域金额最大的海外订单。
然而,近年来公司发展也面临挑战。2023年净利润下滑23%,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29%,归母净利润骤降85%至2.86亿元。主因是锂电池与光伏设备需求放缓,导致收入下滑及毛利率承压。
2025年上半年,先导智能实现营业收入66.10亿元,同比增长14.9%,毛利率33.8%,同比下降3.6%,扣非净利润为7.32亿元,同比增长63.5%。
在此背景下,先导智能持续推进“二次上市”战略。2024年2月宣布发行GDR赴瑞交所上市,后终止;随即转向港股,8月26日重新递交上市申请,能否成功仍待市场检验。
励志“父子兵”,从住仓库起家
富豪圈内,富二代常有,创二代难得,偏偏王燕清父子,都在创业之路上作出了一番成绩。
王燕清
王燕清,这个名字在江苏无锡代表着一段从贫困到财富的励志故事。1966年,王燕清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辛勤耕作,以种植桃子为生。从小,王燕清就展现出非凡的学习能力和对电子技术的浓厚兴趣。
1982年,王燕清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开始了他的专业学习之旅。1986年,毕业后的王燕清被分配到无锡县无线电二厂工作,成为一名设备助理工程师。1999年,王燕清毅然决然地辞去了稳定的工作,踏上了创业的道路。
最初的日子异常艰难,王燕清在无锡东亭租了一个简陋的仓库,为了节约成本,他把仓库隔断,前面是车间,后面就是王燕清一家三口的家,王燕清带着妻儿在这个仓库里住了四年。
通过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以及对市场的精准洞察,王燕清抓住了国内电容器薄膜制造设备领域的空白,成功吸引了包括日本松下在内的大客户。
2002年,王燕清成立公司之后,开始购地建厂,扩展生产规模。2008年,王燕清开始进军光伏和锂电池设备行业。这一次,他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还将目光投向了国际舞台,与ATL、松下、LG化学、特斯拉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锂电池业务迅速成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先导智能也因此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之一。
微导纳米的成立与王燕清息息相关。2014年,在先导智能上市的前一年,王燕清领投成立了微导有限,注册资本2000万元,王燕清出资1735.4万元,占股比近87%,这个公司就是微导纳米的前身。彼时的王磊,还只是一个学生。
王 磊
王磊本科就读于新泽西州立大学计算机和数学专业。大学毕业后,他先是在一家日资企业工作了半年,之后又去王燕清控制的江苏恒云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资管中心工作了半年,熟悉实业和金融业务。
2018年,王磊进入了先导智能的董事会,成为一名董事。2019年12月,27岁的王磊正式出任微导纳米董事长,接过了王燕清交过来的接力棒。先导智能,无疑是微导纳米启动的第一助力。2022年底,微导纳米成功登陆科创板,当年王磊身家超过了60亿元。对于王燕清而言,这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投资和教育。
拥有海外求学背景与跨国公司工作经验的王磊,有望助力父亲,斩获更多海外订单。今年1至6月,微导纳米海外业务收入达到11.54亿元,毛利率提升至40%。
截至目前,微导纳米与国内前十名电池片企业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并获得了通威股份、隆基绿能、晶澳科技、阿特斯、天合光能等在内的多家知名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商的广泛认可。
或许也正是有了父亲艰苦奋斗的历程作为榜样,王磊才能够成为“创二代”。
参考资料:
新能源正前方:《背靠宁德时代和无锡首富,技术含量超高的光伏新锐,下一个迈为股份?》
光伏盒子:《营收突涨125%!光伏“破产潮”下,谁在狠赚?》
21世纪商业评论:《无锡父子入局电池,带出700亿装备龙头》
重磅头条: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苏商讲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商会活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集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书记面对面:/ / / / / / / / / /
产城融合1+1: / / / / / / / / / / / /
来源:苏商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