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人特别讨厌的5种鱼,看到就想消灭它们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5 20:09 1

摘要:麦穗鱼是野钓中最常见的干扰者,体型小却数量多,什么都吃,从商品饵到昆虫尸体,来者不拒。

野钓时,最让人崩溃的不是没口,而是有些烦人的鱼总是来捣乱。

麦穗鱼

麦穗鱼是野钓中最常见的干扰者,体型小却数量多,什么都吃,从商品饵到昆虫尸体,来者不拒。

喜欢在浅水区成群活动,饵料刚入水就会被它们疯抢,让目标鱼根本没机会靠近。

麦穗鱼的嘴巴极小,无法吞下较大的饵料。

因此,在钓鱼的时候遇到麦穗,可以选择颗粒较大、硬度较高的饵料,挂钩时整粒使用,让麦穗鱼只能啃咬却无法吞下。

如果目标是鲫鱼,可以用酒泡麦粒挂钩,硬度和大小都能避开麦穗鱼,同时不影响鲫鱼咬钩。

打窝时要虚实结合。先用少量酒米混合麸皮打虚窝,吸引麦穗鱼聚集,再在旁边30厘米处打实窝,将目标鱼诱到实窝中。

虚实窝分离,能让麦穗鱼集中在虚窝,减少对实窝的干扰。

打窝时不要用雾化太好的饵料,雾化快会让麦穗鱼聚集得更多,用颗粒状窝料缓慢释放香味,才能更精准地诱来目标鱼。

调漂时钓钝一点,过滤虚假信号。

白条

白条比麦穗鱼更嚣张,不仅数量多,还喜欢在水域上层活动,饵料刚入水就被它们盯上,往往没等沉到水底就被抢光。

白条多,可以将钓点选在2米以上的深水区,用吃铅量2克以上的大浮漂,加快饵料下沉速度。

浮漂翻身站立后,出现快速下沉或上顶,多是白条抢食,不要提竿,等饵料到底后再观察信号。

饵料要清淡黏硬。白条对腥香饵料特别敏感,改用清淡的谷物饵,并加少量面粉增加黏度,让饵料入水后不易雾化,减少对白条的吸引力。

挂钩时捏成较大的团状,增强重量和硬度,进一步加快下沉速度,同时让白条难以咬散。

如果白条实在太多,实在无法正常钓,不如换成短竿钓浮,专门钓白条。

鳑鲏鱼

鳑鲏鱼体型小巧,繁殖能力极强,尤其在春夏季节,能在短时间内占据水域的浅水区和水草区。

它们的嘴巴特殊,吃钩时会用吻部顶饵,导致浮漂出现轻微晃动,却很难中鱼,经常让钓鱼人误以为是鲫鱼咬钩,空竿率极高。

鳑鲏鱼的体型小,最大也不过10厘米,用较大的鱼钩能避开它们。

饵料状态要硬且不雾化。挂钩时饵料捏成黄豆大小,既方便目标鱼吸食,又能避免鳑鲏鱼啃咬,让饵料能长时间留在钩上,等待目标鱼。

鳑鲏鱼喜欢在水草茂密的地方活动和繁殖,将钓点选在亮水区或水草稀疏处,能减少它们的数量。

罗非鱼

罗非鱼作为外来物种,适应能力强,在南方水域尤其泛滥,不仅抢食凶猛,还会攻击其他鱼类的鱼卵,影响本地生态。

它们的肉质较粗,且体内寄生虫较多,很多钓鱼人钓到后也会放生,却不知它们会继续干扰钓点,让人头疼不已。

罗非鱼是热带鱼类,水温低于20℃时活跃度会大幅下降。选择清晨或傍晚出钓,此时水温较低,罗非鱼活动减少。

饵料要清淡且大颗粒。用清淡的谷物饵,能减少对它们的吸引力;同时用大颗粒饵料,让罗非鱼难以一口吞下,而目标鱼却能轻松吸食。

罗非鱼对震动敏感,发现它们聚集时,用竿梢轻拍水面,制造震动,能暂时将它们吓走,为目标鱼进窝争取时间。

清道夫

清道夫是最让钓鱼人深恶痛绝的外来物种,几乎什么都吃,从藻类、残饵到其他鱼类的鱼卵、幼鱼,甚至会啃食水草根部,对水域生态破坏极大。

它们的肉质坚硬且有土腥味,无法食用,钓到后放生,会继续危害生态,必须妥善处理。

清道夫喜欢在底层活动,尤其偏爱水流较急、石头多的区域,避开这些地方能减少碰到它们的概率。

钓到清道夫后,必须彻底处理,不要放生。可以深埋或交给相关部门处理,避免它们继续繁殖扩散。

保护水域生态,是每个钓鱼人的责任,处理清道夫看起来残忍,实际上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必要举措。

钓友们在钓鱼的过程中,最讨厌哪种鱼呢?欢迎分享。

来源:钓鱼户外的搬运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