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郭竹梅有一项特殊的使命:巡讲支教。“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我要努力把最高检党组的新理念、新要求、新精神宣讲好;紧扣兵团检察办案实际,帮助兵团同仁解难题;此外也要深入调研了解西部边疆地区基层办案实际,加强和改进办案指导等工作。”
第十七期全国检察教育培训讲师团集中巡讲支教兵团篇
把最“硬核”的实务干货送到边疆
8月25日,北京飞往乌鲁木齐的飞机上,最高人民检察院重大犯罪检察厅副厅长郭竹梅拿出提前准备的课程讲义,改了又改。
此次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郭竹梅有一项特殊的使命:巡讲支教。“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我要努力把最高检党组的新理念、新要求、新精神宣讲好;紧扣兵团检察办案实际,帮助兵团同仁解难题;此外也要深入调研了解西部边疆地区基层办案实际,加强和改进办案指导等工作。”
与郭竹梅同行的,还有来自全国不同检察业务条线的4位“专家型”检察官:北京市检察院第三分院副检察长宋海,最高检刑事执行检察厅主办检察官、三级高级检察官谢佳;云南省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部副主任杨帆;天津市滨海新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曹纪元。
他们5人跨越3000余公里,面对面为兵团检察干警授课解惑,让最“硬核”的实务干货跨越山海、直抵边疆。
8月26日,最高检第17期集中巡讲支教活动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班。
公检法司同上一堂课
活动启动之初,最高检政治部便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检察机关征集培训需求,得到具体需求46条。政治部推动巡讲支教需求精准匹配,从全国范围内精选良师,组建5人讲师团赴边疆送教。
郭竹梅授课现场。
8月26日上午,郭竹梅在兵团检察院第八师分院以《审判监督问题实务》拉开此次巡讲支教的序幕。她详细介绍了全国刑事审判监督工作近年来的总体情况、趋势特点,地方加强刑事审判监督工作的有益工作经验和做法,并且针对“一取消三不再”后如何加强审判监督工作,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同时,还结合最高检抗诉的典型案例,和大家交流了抗诉案件的证据审查判断和补强等问题,为兵团检察干警绘制了一张加强“三个管理”、强化刑事审判监督工作的“路线图”。
宋海授课现场。
宋海带来的课程是《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理论与实践》。他在课上分享了北京检察机关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方面的有益探索,为兵团检察干警打开了借助科技之力发现监督线索、提升监督质效的“新视界”。
杨帆授课现场。
从北京启程那天,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杨帆在赶往兵团的路上第一时间学习了这一司法解释,只为在《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案件审查难点及解决途径》的授课中为兵团干警解读最新的司法理念和法律规定。
谢佳授课现场。
2020年,社区矫正法正式施行。谢佳此次授课以“第三批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典型案例”为脉络,详细分析社区矫正制度的演进与实践难点。“希望通过这次巡讲了解基层情况,为下一步做好全国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指导奠定良好的基础”。她告诉记者。
曹纪元授课。
曹纪元多次向兵团检察院政治部宣传教育培训处处长耿卫江了解兵团检察机关职务犯罪检察工作的特点,进行靶向施教,讲授的《职务犯罪审查起诉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课程让干警们直呼解渴。
据了解,此次巡讲所有授课均通过视频直播方式覆盖兵团各级检察机关,共计800余人线上线下共同听课。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检察院第十四师分院,当地公安、法院、司法局的30余名干警也受邀同堂参训,有力推动各政法单位在办案理念、实体、程序问题上的“同频共振”。
值得注意的是,在兵团检察院第十四师分院,当地公安、法院、司法局的30余名干警也受邀同堂参训,推动各政法单位在办案理念、实体、程序问题上“同频共振”,增进理解与协作,为提升当地政法单位工作整体效能注入了强劲动力。
兵团第十四师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的李营利听说检察院组织同堂培训,早早就来到了教室。“讲师团的老师结合典型案例把法律条文背后的立法精神和司法实践讲得特别透彻,很多平时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一下子就‘通’了。借此机会,也加强我们和公安、检察院、司法局的沟通交流,凝聚了共识,我们一定会共同回应好兵团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李营利课后告诉记者。
“现场聆听各位专家授课真是受益匪浅,这不仅是传授新理念、新方法的课程,更是帮助我们和其他政法单位增进理解,共同提升办案质效的课程。”和田垦区检察院检察业务管理部副主任戴自荐深有感触地说,听完课程他坚定了持续学习的决心——唯有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升级办案理念、提升专业素养,才能跟上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步伐。
“授课内容系统、视野前瞻,都是干货。特别是对刑事案件办理方法的深度解读,紧扣办案重点难点,进一步明晰了证据审查、法律适用的标准与方法,对我们强化精准指控、守住案件质量底线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兵团检察院第八师分院副检察长郑丽告诉记者。
打造“带不走的讲师团”
记者了解到,此次巡讲支教中,在1位老师集中授课的同时,其他4位老师会在不同教室与干警们座谈答疑。
巡讲组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检察院第八师分院座谈答疑。
“一人独资公司、一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串通投标,是否应当认定为单位犯罪?”
“虚假诉讼监督发现难、取证难,特别是在民间借贷、离婚析产、执行异议之诉等领域,检察机关如何有效运用调查核实权?”
…………
在座谈答疑现场,讨论声此起彼伏。干警们将自己提前梳理好的问题一个个抛出,讲师们结合自身多年积累的办案经验,从证据审查、法律适用、政策把握等多角度进行专业解答与指导,并且与大家深入探讨如何在办案中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深刻领悟法治精神、做到法理情有机统一,把“三个善于”的理念融会贯通运用到工作中。
记者在现场看到,郭竹梅的一句“不能钻入法律的小逻辑,忘记生活的大道理”,深刻诠释不能机械办案、就案办案的硬道理,令在场干警醍醐灌顶;曹纪元提出用法律监督模型破解同行业公司合作围标的“潜规则”,为干警打开新思路;几位刑事执行条线的检察干警在座谈会后仍围着谢佳请教交流。
宋海坦言,此次巡讲答疑的意义绝非是解决几个疑难案件,而是致力于毫无保留地交付思维范式、工作方法和实战技能,激活兵团检察机关内生性的活力。
“老师的解答不仅清晰阐释了罪与非罪的认定标准,还细致区分了相似罪名之间的差异,为我们基层检察院办理相关案件提供了扎实的指导和有力的支持。”石河子市检察院检察官助理窦妍告诉记者。
9月1日,巡讲团离开兵团已有3天,晚上9点,杨帆收到了八师检察机关一位干警发来的微信,表示对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认定还有一些疑惑。杨帆立马打过去电话,足足讨论了1个小时。
“2019年,我曾到西藏巡讲支教,结识了许多西藏同仁,至今还经常探讨问题。这次来到兵团,我感受到了兵团检察人员扎实的业务功底和严谨好学的作风,也希望和兵团的干警保持常态化的联络,相互启发、共同提升。”杨帆告诉记者,虽然此次巡讲只有一周,但只要兵团干警有需要,自己随时在线。
“此次巡讲过程中,我们通过答疑座谈、一线调研等多种方式与兵团干警进行了深入交流。在帮助干警们答疑解惑的同时,也发现了兵团检察机关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例如:兵团八师检察机关积极推进数字检察工作,研发的多个数字模型运用成效突出;十四师检察机关深入团场连队做普法、上门调解帮助群众实质性化解矛盾等等。”郭竹梅告诉记者,兵团巡讲组会和兵团检察机关同志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搭建起一个跨地域、可持续的业务交流平台,互促互学,致力于打造一支“带不走的讲师团。”
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此次巡讲的足迹遍布天山南北,穿越戈壁荒漠。这场扎根大地的巡讲是全面的学习调研,更是深刻的精神洗礼。
“巡讲过程中,一个群体、一种精神被反复提及,那就是派驻监狱检察室的刑事执行检察干警和他们所传承的‘张飙精神’。张飙同志是刑事执行检察条线乃至全国检察系统的楷模,他‘忠诚、执着、担当、奉献’的精神,在兵团检察干警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谢佳告诉记者,这些故事和精神都激励着她无论身处何地,都要牢记检察初心,努力“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巡讲支教。一路走来,深切感受到边疆检察同仁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追求,也体会到不同地区司法实践的特点和差异,这些都进一步深化了我对检察工作一体履职、协同发展的理解。”曹纪元告诉记者。
“与兵团干警的交流倒逼我跳出‘标准答案’,和他们一起在鲜活的案例里‘掘井’,在“三个善于”司法理念指引下去法条中‘寻路’。我忽然明白:真正的‘巡讲支教’不只‘送法’,更是‘共研’。”杨帆告诉记者,离开兵团那天,她用矿泉水瓶带走了小半瓶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粒,今后会时刻提醒自己学习兵团人牢记“国之大者”的胸怀,将检察履职工作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和法治建设大局。
“兵团检察人在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同时,还服务于戍边维稳、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多重战略需求。”宋海表示,“今后,北京三分院会进一步增进与兵团检察机关在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业务和数智赋能方面的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兵团的历史,是全体兵团人在党的领导下用热血、青春与生命写就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郭竹梅告诉记者,她深切感受到兵团检察人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为民司法、担当作为、牺牲奉献。在这里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案多人少”,有的基层院只有八九个人,有的分院十几人;在这里才能体会到什么叫“一专多能”,每一位检察人都能“以一当十”,个个都是“全科检察官”。兵团检察人扎根边疆,默默耕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的真谛,生动刻画了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我们会把所受的教育和内心震动化作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个案件,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