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ureus》的部分作者就钻过空子:2021年,新泽西州一名住院医师邀请妻子评审其论文却未声明关系,导致五篇论文被撤稿;2019年,另有作者伪造了两位著名神经外科医师的审稿账号,最终在常规编辑审计中被发现。
作者推荐审稿人是部分期刊在提交稿件时的标准流程,近期大型期刊《Cureus》发邮件表示将取消该政策。
2025年8月25日,该刊发送给现任及往届审稿人的邮件如下,期刊表示这是为了规避作者推荐导师/同事担任审稿人时可能产生的“利益冲突”。
针对“作者推荐的审稿人更倾向于给论文做出正面评价”这一点,早在十多年前就催生出了“同行评审圈”和“自我评审”等舞弊行为,且不断蔓延。
《Cureus》的部分作者就钻过空子:2021年,新泽西州一名住院医师邀请妻子评审其论文却未声明关系,导致五篇论文被撤稿;2019年,另有作者伪造了两位著名神经外科医师的审稿账号,最终在常规编辑审计中被发现。
新规实施后,作者推荐五位“同事或导师”担任顾问而非审稿人,这些顾问不再进行同行评审,而是通过内部评论提供“咨询反馈”。邮件通知指出,此前由作者推荐的审稿人需在8月28日之前提交评审意见,之后提交的任何意见“都将转为咨询反馈”。
澳大利亚元科学家Hilda Bastian批评:这是一种“倒退式”改革,会增加编辑流程中的偏倚风险"。她指出:“将其美化为“授权”作者获取导师与同事反馈的措施实在牵强,想要获取这些人的建议根本不需要通过期刊”。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研究员Adrian Barnett也表示,“没有办法理解这种机制”并对以下问题提出质疑:内部评论是否公开,审稿人能否查阅顾问意见,紧急截止期限是否会导致现有审稿人仓促提交或直接退出。(Adrian Barnett近期研究发现,如果稿件引用了审稿人的研究,他们更可能推荐该论文。)
针对“顾问”的具体职能以及是否所有投稿都必须提供顾问等疑问,《Cureus》与Springer Nature都没有给予答复。
在Retraction Watch的追踪数据库中,自Springer Nature于2022年12月收购该刊以来,《Cureus》已撤稿125篇,其中77篇是因为作者造假、身份未验证或作者变更等问题。去年该刊就因文章质量问题被Web of Science暂停收录。
此次也并非该刊首次尝试改进出版流程。去年11月,在Retraction Watch披露其允许可疑机构自行指定编辑后,《Cureus》关闭了六个“学术渠道”。
文章整理自: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5/08/29/mega-journal-cureus-halts-author-peer-reviewer-suggestions/
医咖会基础会员全面大升级,赶快去领取一年基础会员!
来源:小刘讲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