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因在銀行與證券類上市公司的投資小有斬獲,對這些行業頗具感情。但正如巴菲特所言:“If you cannot control your emotions, you cannot control your money.”情感只能是回憶,面對技術浪潮,唯有理性才
1. 銀行、證券等傳統金融領域正遭遇區塊鏈技術的嚴峻挑戰。
以前因在銀行與證券類上市公司的投資小有斬獲,對這些行業頗具感情。但正如巴菲特所言:“If you cannot control your emotions, you cannot control your money.”情感只能是回憶,面對技術浪潮,唯有理性才能生存。
傳統的銀行、證券等金融企業正面臨區塊鏈技術的嚴峻挑戰,沒有參與、沒有變革的企業,其結局或如過去的報紙雜誌等傳媒企業般江河日下。
2. 在銀行和證券領域,區塊鏈解決方案一覽
3. 以Coinbase 與 Robinhood 的股票代幣化方案爲例,展現新技術對傳統證券業的衝擊
4. 多國官方的支持,加速加密貨幣與區塊鏈技術的推廣
2025年美國眾議院通過了多項與加密貨幣相關法案。《GENIUS Act》已於2025年7月由美國總統簽署生效。
目前的美國國會和總統是有史以來最支持加密貨幣以及區塊鏈技術的。
此外,歐盟加密資產市場監管局(MiCA)正在分階段為該行業提供了清晰的框架。20國集團國家以及英國、阿聯酋、香港和新加坡等主要金融中心也積極制定規則,以適應數字資產的發展。
5. 區塊鏈生態:由區塊鏈技術構成的基礎設施、協議、應用、社群與經濟體系
組成層級(由底向上):
5.1 基礎層(Layer 0/1):公鏈(如 Bitcoin、Ethereum、Solana)、共識機制、網路節點。
5.2 協議層:代幣標準(ERC-20、ERC-721 等)、跨鏈協議、隱私協議。
5.3 應用層:DeFi、NFT 市場、GameFi、DAO、供應鏈追蹤等。
5.4 支撐要素:錢包、預言機、Layer‑2 擴容、基礎開發工具、社群治理(橫跨各層,為生態提供運行保障)。
6. 傳統企業的保守與拖延
傳統銀行與券商雖已意識到區塊鏈衝擊,但往往以延緩監管、保護既得利益為應對。例如知名做市商Citadel Securities 7月21日向SEC加密貨幣工作組提交評論信函,敦促SEC放慢代幣化證券的審批步伐,警告此舉或對傳統資本市場帶來意外衝擊。
然而,以美國官方對加密貨幣及區塊鏈技術的支持態度,至少未來3年,區塊鏈或者類似的新技術會高歌猛進。
傳統金融機構在追求監管合規的同時,往往無法跟上區塊鏈技術的快速迭代。龐大的遺留系統與緩慢的決策流程,使其在新產品研發、架構升級、跨境協作上均處於劣勢,難以與靈活的區塊鏈原生企業或者與時俱進的中小企業正面競爭。
7. 區塊鏈生態帶來的革命性影響
區塊鏈帶來的革命不僅限於銀行和證券業,未來很可能大面積波及整個金融行業。
例如,智能合約能將複雜金融邏輯程式化,並在條件觸發時自動執行,減少人工幹預與中介依賴,應用範圍已經超越銀行與證券業,涵蓋衍生品交易、資產託管、P2P 借貸、供應鏈金融、跨境支付等多個領域。
可編程資產令分紅、投票、風控自動化,顛覆傳統人工核對、結算和管控流程,大幅降低運營成本並提升效率。
8. 總結:迎接金融業的區塊鏈時代
在區塊鏈的浪潮衝擊下,許多保守的傳統金融機構如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等──可能面臨衰退,甚至被市場淘汰。這場轉變或許如同報紙、雜誌等傳統媒體,可能需要10年、20年才能完全顛覆;也可能在3到5年內就出現明顯的業績滑坡。
面對這場無聲卻激烈的革命,與其被動觀望監管進展,或在猶豫中錯失時機,不如審慎評估並逐步配置那些真正擁抱變革、積極參與新生態的企業。
順應創新是必要的,但並不意味著盲目追逐成長故事。價值投資的原則依然要堅持:擁抱創新時,最好在低估時買入,或者至少確保估值合理。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