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垢(Scaling)是海水反渗透系统中最为常见的膜污染形式之一,主要指水中溶解的难溶盐类因浓度超过其溶度积而在膜表面析出、沉积形成的无机污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₃)、硫酸钙(CaSO₄)、硫酸锶(SrSO₄)、硫酸钡(BaSO₄) 以及硅酸盐(S
结垢(Scaling)是海水反渗透系统中最为常见的膜污染形式之一,主要指水中溶解的难溶盐类因浓度超过其溶度积而在膜表面析出、沉积形成的无机污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₃)、硫酸钙(CaSO₄)、硫酸锶(SrSO₄)、硫酸钡(BaSO₄) 以及硅酸盐(SiO₂)。结垢会导致系统产水量下降、脱盐率降低、段间压力升高,严重时不可逆地损坏膜元件,极大增加运行成本和维护负担。本方案旨在提供一套从预防到处理的全方位专业解决方案。
一、 结垢控制原理
结垢控制的核心理念是预防为主,处理为辅。所有措施都围绕一个中心目标:将难溶盐的离子积(IP)控制在其溶度积(Ksp)之下,防止其析出结晶。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实现:
离子浓度控制:通过预处理降低结垢离子(Ca²⁺, Mg²⁺, Ba²⁺, Sr²⁺, HCO₃⁻, SO₄²⁻)的浓度。
pH值调节:降低pH值可使HCO₃⁻转化为CO₂,从而抑制CaCO₃的形成。
分散与晶格畸变:投加阻垢剂,其有效成分可吸附于微晶颗粒表面,抑制晶体生长或使其保持分散状态,无法形成大尺度沉积。
物理冲洗:定期清除膜表面初始形成的软垢。
二、 综合处理方案
该方案是一个多层级、系统化的工程,贯穿从设计到运行维护的全过程。
第一层级:系统设计与预处理优化
回收率的合理设计:
回收率是结垢的首要驱动因素。回收率越高,浓水侧的离子浓度越高,结垢风险呈指数级增长。
必须根据原海水水质,通过计算或软件模拟(如Hydranautics的IMSDesign、FilmTec的ROSA)确定最大允许回收率。通常海水RO系统的回收率设计在40%-50%之间,以避免严重的结垢问题。
强化预处理:
介质过滤/超滤(UF):高效去除胶体、悬浮物等,为后续阻垢剂的有效作用提供清洁环境,避免形成混合污染(Fouling with Scaling)。
混凝/絮凝:可部分去除导致硅垢的大分子有机物和胶体硅。
加酸处理:
目的:主要用于控制碳酸钙垢。
原理:投加H₂SO₄或HCl,降低进水pH值,将水中的HCO₃⁻转化为游离的CO₂,从而阻止CaCO₃的形成。
控制点:通常将pH调节至6.5-7.0范围内。需通过Langelier Saturation Index (LSI) 或Stiff & Davis Saturation Index (SDSI) 进行精确计算控制。
抗氧化剂投加:
若预处理中使用氧化性杀菌剂(如NaClO),必须在进入RO膜前100%中和余氯,通常投加亚硫酸氢钠(SBS)。余氯会不可逆地氧化破坏聚酰胺RO膜层,导致膜脱盐率下降和不可逆的污染。
第二层级:化学药剂投加与在线控制
投加专用阻垢剂(Antiscalant):
这是控制结垢(尤其是硫酸盐垢和硅垢)最核心、最经济的手段。
机理:
阈值效应(Threshold Effect):极低浓度的阻垢剂即可抑制远高于溶度积的成垢盐类析出。
晶格畸变:阻垢剂分子吸附在微晶核上,破坏其正常晶体结构,使其变得松散易被水流冲走。
分散作用:使形成的微小胶体颗粒带负电荷,相互排斥而稳定分散在水中。
选择标准:
针对海水高硬度、高硫酸根的特点,选择对硫酸钙、硫酸钡、硫酸锶有高效抑制能力的阻垢剂。
具备良好的硅容忍度(Silica Tolerance),能有效分散胶体硅,延缓硅垢形成。
与膜材料兼容,且不易被氧化降解。
投加点:通常在保安过滤器前,确保与进水充分混合。
投加量:根据水质和回收率,遵循阻垢剂供应商的建议(通常为2-5 ppm)。
第三层级:运行与维护管理
规范启停操作:
启动时需低速低压冲洗,排除膜壳内空气。
停机时必须用RO产水或低浓度碱液(pH~11)冲洗膜系统,置换出高浓度的浓水,防止停机期间结垢。
定期物理冲洗(Flushing):
低压冲洗:每运行24小时或系统启停时,进行短期(2-5分钟)的低压冲洗,去除膜表面的疏松污染物。
在线清洗(CIP, Clean-In-Place):
当标准化后的产水量下降10%、压差增加15%或脱盐率明显下降时,需进行CIP。
针对结垢的清洗方案:
酸性清洗:使用pH≈2-3的柠檬酸、盐酸或专用酸性清洗剂,循环浸泡,有效去除碳酸钙垢和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垢。
碱性清洗:使用pH≈11-12的NaOH+EDTA/STP等配方,去除有机污堵和部分硅垢。对于顽固硅垢,需使用专有的硅垢清洗剂(通常含铵氟化物等,但需极其谨慎地控制浓度、pH和温度,以防损坏膜元件)。
三、 监控与预警体系
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是执行上述方案的眼睛:
标准化数据监控:实时监控并标准化产水量、压差、脱盐率,剔除温度、压力、浓度变化的影响,准确判断污染趋势。
浓水侧结垢预测软件:利用专业软件实时计算浓水中各难溶盐的饱和度(LSI, SDSI, SO₄²⁻饱和度),实现结垢风险的早期预警。
定期膜元件检测:必要时从系统两端取出膜元件进行性能检测和解剖分析,通过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确定垢样成分,为精准调整药剂方案和清洗策略提供依据。
四、 总结
处理海水淡化膜的结垢问题,绝非单一措施所能解决,必须采用 “预处理优化 + 加酸调节 + 专用阻垢剂 + 规范运行与定期清洗” 的综合防治体系。该体系以实时监控和预警为基础,通过精细化化学加药和标准化操作维护,形成一个闭环管理,从而最大程度地抑制结垢,保障SWRO系统的高效、稳定和长周期运行,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
来源:道尔顿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