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据流行病学统计,我国甲亢的总体患病率约为1.2%,其中 20-40 岁人群最为高发。与甲减相反,甲亢同样 “重女轻男”,男女患病率之比约为1∶4-6。
什么是甲亢?
甲亢,又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过多,导致的全身代谢亢进综合征。
本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据流行病学统计,我国甲亢的总体患病率约为1.2%,其中 20-40 岁人群最为高发。与甲减相反,甲亢同样 “重女轻男”,男女患病率之比约为1∶4-6。
甲亢的病因主要有自身免疫性因素(如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即Graves 病,占甲亢病因的80% 以上)、甲状腺自主功能亢进结节、碘摄入过多(如长期大量食用高碘食物、含碘药物)、甲状腺炎(如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的一过性甲亢期)等。其它少见原因包括垂体瘤引起的中枢性甲亢、异位甲状腺组织功能亢进等。
甲亢的分类有多种:①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原发性甲亢(甲状腺自身病变所致,最常见)、继发性甲亢(如垂体性甲亢)和异位性甲亢;②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Graves 病甲亢、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甲状腺炎伴甲亢等;③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症甲亢、中度甲亢、重症甲亢以及甲亢危象(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在各类甲亢当中,最常见的是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 病)引起的原发性甲亢,约占全部甲亢的80%-85%。
患上甲亢都有哪些症状?
甲亢早期症状可能与“劳累、压力大” 相似,容易被忽视,且不同患者的症状表现存在差异。那么,患上甲亢都有哪些典型表现?
症状一:食欲亢进、体重下降
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加速全身代谢,使机体能量消耗大增。因此甲亢患者常表现为“吃得多却瘦得快”—— 即使每餐食量明显增加,频繁加餐,体重仍在短期内(1-2 个月)下降 3-5 斤,部分患者甚至伴随口渴、多尿。
症状二:心慌手抖、怕热多汗
这是甲亢最具特征性的症状之一:安静状态下心跳也明显加快(常超过100 次/ 分),甚至能感觉到心跳 “咚咚” 作响;同时对热极度敏感,比常人更怕热,夏天离不开空调,冬天也穿得单薄,稍微活动就大汗淋漓,手心、脚心常年潮湿。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不明原因的手抖,拿杯子、写字、夹菜时尤为明显。
症状三:情绪易躁、失眠多梦
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兴奋中枢神经,导致患者情绪波动剧烈:容易暴躁、焦虑,一点小事就发脾气,难以控制情绪;同时伴随失眠—— 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即使睡够时间,晨起仍觉得疲惫乏力,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
症状四:脖子变粗、眼球突出
多数甲亢患者(尤其是Graves 病患者)会出现甲状腺肿大,表现为脖子前侧变粗,严重时从外观上可明显看出,部分患者伴随脖子发紧、异物感。
约25%-50% 的 Graves 病患者会出现 “甲亢突眼”:眼球向前突出,眼神显得 “炯炯有神”,可伴随眼睛干涩、流泪、怕光、视力模糊,严重时眼睑闭合不全,甚至影响视力。
症状五:大便频繁、肌肉无力
代谢加快会使肠道蠕动增快,导致患者大便次数增多(每天2-3 次甚至更多),大便多为稀溏状,少数患者伴随腹胀、腹痛。
同时,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会加速肌肉分解,患者常感到全身肌肉无力,爬楼梯、提重物吃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钾性麻痹”—— 突然下肢发软、无法站立(尤其在劳累、饮酒后易诱发)。
症状六:月经紊乱、皮肤异常
女性患者可出现月经周期紊乱,表现为月经推迟、经量明显减少,甚至闭经;男性患者可能出现性欲减退、阳痿等症状。
皮肤方面,患者常表现为皮肤潮湿、多汗,部分人出现皮肤潮红、瘙痒,少数Graves 病患者会出现小腿前侧黏液性水肿(皮肤增厚、粗糙、呈暗红色)。
如何治疗甲亢?
甲亢的治疗主要分为三大类:药物治疗、放射性131I 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是否有生育需求等因素综合决定。
1. 药物治疗
是甲亢的首选治疗方式,尤其适合年轻患者、轻度甲亢及备孕/ 妊娠期患者。常用药物包括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来控制病情。
药物治疗的疗程较长(通常1.5-2 年),需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指标调整药量,避免自行停药(否则易复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疹、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需遵医嘱监测。
2. 放射性¹³¹I 治疗
通过口服放射性碘剂,利用碘被甲状腺组织特异性吸收的特点,通过射线破坏过度活跃的甲状腺细胞,减少激素分泌。
该方法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复发或不耐受药物副作用的患者,以及中重度甲亢患者。但治疗后可能出现永久性甲减(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及儿童禁用。
3. 手术治疗
通过切除部分或全部甲状腺组织,达到减少激素分泌的目的。适用于甲状腺肿大明显、压迫气管/ 食管的患者,或怀疑甲状腺结节恶性的甲亢患者。
手术风险包括出血、感染、喉返神经损伤(可能导致声音嘶哑)等,术后也可能出现甲减,需长期服药。
4.中医调理:辅助改善症状、减少复发
中医认为甲亢属“瘿病” 范畴,核心病机是 “肝郁化火、阴虚火旺”,常伴随 “气阴两虚、痰瘀互结”,调理需围绕 “疏肝清热、滋阴降火、益气化痰” 展开,可辅助现代医学治疗,缓解不适、降低复发率:
1. 辨证分型调理:一人一方更精准
中医治疗甲亢需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舌苔、脉象辨证,常见分型及对应方案如下:
肝郁化火型:症状为心慌手抖、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失眠多梦、大便干结,舌苔薄黄、脉弦数。
调理方案:以“疏肝清热” 为主,常用方剂为丹栀逍遥散(丹皮、栀子、柴胡、白芍、当归、茯苓),可加夏枯草、龙胆草增强清热之力,缓解情绪暴躁、心慌等症状。
阴虚火旺型:症状为怕热多汗、口干咽燥、手足心热、潮热盗汗、体重下降,舌红少苔、脉细数。
调理方案:以“滋阴降火” 为主,常用方剂为知柏地黄丸(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可加玉竹、麦冬养阴生津,改善口干、潮热等阴虚症状。
气阴两虚型:多见于甲亢中后期或长期服药者,症状为乏力疲倦、气短懒言、怕热但不耐劳累、口干但不欲饮,舌淡苔少、脉细弱。
调理方案:以“益气养阴” 为主,常用方剂为生脉散合玉女煎(人参、麦冬、五味子、石膏、知母、熟地黄),可加黄芪、太子参增强补气效果,缓解乏力、气短。
痰瘀互结型:症状为甲状腺肿大(脖子变粗)、质地较硬,伴随胸闷、吞咽不畅,舌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滑。
调理方案:以“化痰散结、活血化瘀” 为主,常用方剂为海藻玉壶汤(海藻、昆布、海带、半夏、陈皮、当归、川芎),可加浙贝母、夏枯草软坚散结,改善甲状腺肿大。
饮食调理辅助治疗
低碘饮食:严格限制高碘食物摄入,如海带、紫菜、海鱼、海虾、加碘盐(可选用无碘盐),避免食用含碘药物(如胺碘酮);
补充营养:由于代谢亢进,需增加优质蛋白(如鸡蛋、瘦肉、牛奶)、维生素(新鲜蔬菜、水果)和矿物质(尤其是钾、钙)的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咖啡、浓茶),戒烟戒酒。
三招自测隐匿的甲亢
甲亢早期症状易与“压力大、焦虑” 混淆,容易被误诊或漏诊。以下 3 招可帮助自测甲亢风险:
测试一:手抖实验
双手平举,掌心向下,在双手背上各放一张A4 纸,观察纸张是否明显抖动。若纸张抖动剧烈,且排除紧张、低血糖等因素,可能提示甲亢风险。
测试二:基础体温监测
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导致代谢亢进、基础体温升高。连续3 天晨起未进食、不活动时测量腋下体温,若体温持续高于 37.2℃,且排除感冒、感染等其他疾病,需警惕甲亢。
测试三:10 项症状自测
以下10 项症状中若占5 条及以上,建议及时就医排查:
1.心慌明显,安静时心跳超过100 次/ 分;
2. 手脚频繁发抖,拿东西时加重;
3. 食欲亢进但体重下降;
4. 怕热多汗,手心脚心常年潮湿;
5. 情绪易暴躁、焦虑、坐立不安;
6. 失眠多梦、易醒,晨起疲惫;
7. 大便次数增多(每天2 次以上)、不成形;
8. 脖子变粗或有紧绷感;
9. 眼睛突出、干涩、怕光;
10. 肌肉无力,爬楼、提重物吃力。
由于部分甲亢起病隐匿,或症状不典型,定期检查尤为重要。建议20-40 岁高发人群、有甲亢家族史者,每2-3 年做一次甲状腺功能检查(TSH、FT3、FT4)和甲状腺彩超;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慌、消瘦、情绪波动时,应及时就医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来源:甲状腺专家任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