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浙江大学搞出了个全球首创的电驱动钙钛矿激光器,钙钛矿激光器并不稀奇,它属于半导体激光器,已经存在很久了。但之前的钙钛矿激光器多是光驱动,也称为光泵浦,就是驱动激光器的外部能量是光,但这个光源一般比较大,所以应用场景十分有限。而浙江大学这次搞出的电驱动激光器
近日浙江大学搞出了个全球首创的电驱动钙钛矿激光器,钙钛矿激光器并不稀奇,它属于半导体激光器,已经存在很久了。但之前的钙钛矿激光器多是光驱动,也称为光泵浦,就是驱动激光器的外部能量是光,但这个光源一般比较大,所以应用场景十分有限。而浙江大学这次搞出的电驱动激光器,其实使用电驱动LED,再用LED驱动激光器,但能集成的非常小,这是创新的地方。
不过说了半天,什么是钙钛矿呢?这个材料大家在光伏上听得可能比较多,它是第三代光伏材料。但其实它的用途非常广,在锂电池、半导体领域也有应用。并且钙钛矿也不是一种单一材料,而是一种结构。
钙钛矿是德国矿物学家 Gustav Rose 1839年在俄罗斯发现的,原始成分是钛酸钙,是名副其实的钙钛矿。后来人们发现了更多拥有这种结构的ABX3物质,就把这类物质统称为钙钛矿。再后来ABX3中的A和X甚至都不要求是单个原子了,也可以是有机分子,这样就出现了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结构。太阳能电池领域的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就是这种有机-无机杂化结构。
钙钛矿在光伏上的应用是2009年日本先搞出来的,用的是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转换效率3.8%。之后转换效率一路上升,2018年中科院团队将转换效率提升到了23.3%,之后又提升到了23.7%。但是2019年,韩国化学技术研究所又将转换效率提升到了24.2%,打破了中科院记录。后来南京大学谭海仁教授团队,做出了转换效率28.2%的全钙钛矿电池,夺回了这个世界记录。
谭海仁教授这个成果是1.05平方厘米级别的,而在更小面积上谭海仁团队转换效率达到过30.1%,这已经超过晶硅电池理论上限。晶硅太阳能理论上限只有29.4%,而钙钛矿电池理论上限是44%。
钙钛矿电池的结构,是电子传输层(ETL)和空穴传输层(HTL)夹着一层钙钛矿。钙钛矿受光激发后会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电子通过电子传输层运动到阴极,空穴通过空穴传输层运动到阳极,就产生了外部电压。
在光伏上,钙钛矿除了转换效率上限更高,还有一个特点是透光,这意味着它可以用来做玻璃。如果把大楼玻璃都换成钙钛矿电池,那意味着整个城市就是个光伏电站。这个概念,就是光伏建筑一体化,简称BIPV。
另外钙钛矿还能应用于固态电池。在固态锂电池的电解质中,有几种是钙钛矿材料,比如锂镧钛氧(LLTO)。当然固态电池除了钙钛矿,还有锂镧锆氧(LLZO),这是石榴石型氧化物;磷酸锗铝锂(LAGP),这是钠超离子导体氧化物;硫代磷酸锗铝锂(LGPS),这个是硫化物。
这几个固态电解质要用到锆、镧、锗、钛等金属元素。锆国内资源储量少,进口依赖度超过90%。锆主要是石榴石型的锂镧锆氧要用,这意味着这种电解质在国内发展可能会有风险。当然锆这种矿物我们也不是完全没有,国内能生产锆的主要是东方锆业、三祥新材、盛和资源。
同时石榴石型的锂镧锆氧和钙钛矿型的锂镧钛氧,两者都需要镧。镧是轻稀土,这个咱国家不缺。国内生产这个的,主要是北方稀土和盛和资源。盛和资源前面刚提过,锆元素也是它。然后锗也是我们优势资源,之前镓锗管制就有它,这个氧化物和硫化物都有电解质要用。并且不光固态电池要用,半导体也要用,所以真是个香饽饽。国内生产锗的,主要是云南锗业。最后钛,也是我们的优势资源,主要是钙钛矿型的锂镧钛氧,和钠超离子导体的磷酸钛铝锂要用。国内生产钛原料的,主要是龙佰集团和中核钛白。
所以只要锂镧锆氧不被做成最佳实践,我们基本不面临资源问题。反过来,如果其他三个被做成最佳实践,那我们就能从源头上碾压全世界了。进一步细分的话,钙钛矿型的锂镧钛氧主要依赖镧和钛,而另外两个依赖锗。锗明显更贵,半导体上都嫌不够用。而镧和钛相对来说便宜些,所以从资源角度,钙钛矿型的锂镧钛氧非常有战略意义。
当然还有完全不需要贵金属的,我这里只是说,如果电化学不凑巧,让这几种电解质,成为了固态电池天选之子,那么我希望这个天选之子是锂镧钛氧钙钛矿,而千万不要是锂镧锆氧石榴石。
除了钙钛矿其实还有反钙钛矿。所谓反钙钛矿,就是本是阳离子的地方换成阴离子,本是阴离子的地方换成阳离子,这个咱将来有机会再说!
来源:科工洞洞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