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5日23时,济南公交车厢内,晚归的白领靠着车窗小憩;身着工装的外卖小哥小心翼翼地安置好电瓶车,熟练地扫码乘车;刚从夜市出来的游客手捧还冒着热气的奶茶,轻声交流着一天的见闻。灯箱式站牌上,荧光标注的夜间线路时刻表格外醒目;身着制服的乘务管理员手持扩音器,有
8月25日23时,济南公交车厢内,晚归的白领靠着车窗小憩;身着工装的外卖小哥小心翼翼地安置好电瓶车,熟练地扫码乘车;刚从夜市出来的游客手捧还冒着热气的奶茶,轻声交流着一天的见闻。灯箱式站牌上,荧光标注的夜间线路时刻表格外醒目;身着制服的乘务管理员手持扩音器,有序引导乘客排队上车;电子显示屏实时更新着车辆到站信息,红色数字在夜色中清晰可见。
2025年夏夜,济南市多条主干道及交通枢纽周边,仍有公交车持续运行至零点以后,部分公交线路在客流高峰时段保持5至6分钟的发车频率。近日,记者多次夜间在经十路、泉城广场及济南西站等地走访,济南公交集团在延长运营时间、增加夜间班次的基础上,通过智能调度系统、电子站牌实时信息提示和人员现场引导等措施,保障夜间公共交通服务。
夜里8点:只要在后视镜见到挥手的乘客,我们都会等
对于许多晚归的乘客而言,夜晚的公交车意味着一天忙碌的结束,更是安心的起点。“我夜班下班就经常坐公交车。以前最怕错过公交车,但现在站牌上会公示到站时间,心里踏实多了。晚上7点到8点的时候正是下班晚高峰,我攥着包在公交车后面追,没想到司机师傅慢慢踩了刹车,还特意多等了两分钟。”乘客张明笑着回忆,“上车后,司机师傅对我说‘不着急,只要在后视镜见到挥手的乘客,我们都会等’,劳累一天那种感觉特别温暖。”坐上车后的张明便靠在椅背闭上眼睛放松下来。“因为坐上公交车了,就很安心踏实。”
K101、K202等客流量较大的线路甚至在高峰时段基本实现“随到随走”。在泉城广场、济南西站等人流密集区域,电子站牌实时显示车辆位置,乘务管理员现场组织排队乘车,智能调度平台根据实时客流灵活调配运力,避免乘客长时间滞留。“我们晚上一直到零点都不会断车,尤其晚上7点到9点是晚高峰时期,市民出行需求较大,发车频率会更高,平均五六分钟就有一班。”已经坚守济南公交车驾驶员岗位二十余年的周华语气坚定。为防止深夜疲劳驾驶,他常备冰袋敷于颈后提神,“既然做这份工作,就要做百姓们最靠谱的司机。”每一辆公交车完成运营回到场站后,工作人员便会拿起喷水设备在夜色中忙碌,座椅、扶手、车窗被仔细擦拭,他们细致地清洗车辆内外。
深夜零点:没事,平安到家就好
公交车不仅提供通勤服务,更在深夜中传递城市温度。7月11日0时,翟坤驾驶公交车抵达腊山立交桥西站点时,车厢内仅剩一名年轻女乘客。该乘客突然面色苍白,胳膊已经即将抬不起来,微弱的声音向翟坤传来:“师傅,你有糖吗?我低血糖犯了。” 翟坤心头一紧,立即翻找自己的背包和驾驶室,却未找到糖果,时间紧迫,他看到路边有间棋牌室还在亮着灯,便嘱咐乘客稍作等待,随即毫不犹豫地快步冲向棋牌室求助。很快,他便拿着糖果返回车厢,此时女乘客已出现手部无法自主活动、头晕眼花的症状。他迅速剥开糖纸,将糖果喂入她口中,并轻柔按摩其手部经络,帮助缓解症状。待乘客意识逐渐恢复,他主动协助联系其朋友到腊山河东路站牌接应。
然而,当朋友骑电动车赶到时,女乘客因浑身无力无法行走,更无法乘坐电动车。翟坤没有犹豫:“我来背你吧!” 他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将女乘客背起。夏夜的晚风裹挟着闷热,汗水很快浸透了他的工作服,但他顾不上擦拭,始终弓着背保持平稳。在朋友陪同下将人送至附近家中。临别时,女乘客哽咽道:“谢谢您,师傅……” 翟坤只是摆摆手,笑着说:“没事,平安到家就好。”
凌晨1点:守护好每个人的归途,是我们的责任
针对济南高铁站夜间到站客流,公交推出“高铁不到站,公交不收车”专项接驳服务,最晚班次曾调度至凌晨4点,实现“列车终到,公交仍在”。站内设置公交爱心服务岗,工作人员手持引导牌为旅客提供换乘咨询,部分车辆还配备手机充电接口。
从夜间通勤保障到深夜服务互动,从智能调度到高铁接驳,济南夜间公交系统正成为城市夜间运行的关键支撑。8月31日凌晨1时,济南西站公交枢纽站内灯火通明,高铁列车陆续到站,拖着行李箱的旅客们步履匆匆,奔赴各自的目的地。“本来以为这么晚到站,人生地不熟,不知道怎么去酒店才安全方便,”一位来自江苏的年轻姑娘王明告诉记者,“可是一抬头,就看到了济南公交的守护牌,还有工作人员在站台等候主动指引,心里真的暖暖的。”更让她惊喜的是,公交车上还配备了充电接口,正好为电量告急的手机续上了电。“没想到凌晨的公交服务这么贴心,”她笑着说,“一个小小的充电接口,解了燃眉之急。”
济南公交西部分公司四队服务管理员潘宗鲁坚定地表示:“就算站台上没有一个人,我们也会安排公交车准时前往高铁站。因为,我们不知道下一趟列车上,会不会有一位需要帮助的旅客。”他回忆道,此前最晚的一次调度,是凌晨4点仍有公交车辆驶入济南西站枢纽,只为接回深夜抵达的乘客。“守护好每个人的归途,是我们的责任。”(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受访者张明、周华、王明为化名)
摄影:夏晰琳 摄像:夏晰琳 编辑:韩璐莹 校对:汤琪
本文来自【新黄河】,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