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如何缔造4,000亿神话?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6 07:23 1

摘要:大家好,今天这篇文章是“司马茶馆”写的第327篇文章。最近,我身边不少朋友都在讨论一家神奇的公司——泡泡玛特。这个曾经被视作“玩具厂”的潮玩品牌,如今市值突破4000亿港元,股价两年暴涨10倍,甚至被纳入富时中国50指数。它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年轻人心甘情愿为

$泡泡玛特(09992)$$蜜雪集团(02097)$$万辰集团(SZ300972)$

大家好,今天这篇文章是“司马茶馆”写的第327篇文章。最近,我身边不少朋友都在讨论一家神奇的公司——泡泡玛特。这个曾经被视作“玩具厂”的潮玩品牌,如今市值突破4000亿港元,股价两年暴涨10倍,甚至被纳入富时中国50指数。它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年轻人心甘情愿为“塑料玩具”掏腰包?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

十倍股神话:Labubu如何改写潮玩规则

2015年,设计师龙家升笔下的Labubu只是泡泡玛特货架上的“小透明”。谁能想到,9年后这个“丑萌”的精灵会成为全球顶流?2024年,Labubu所属的THEMONSTERS系列营收从3.68亿飙升至30.4亿,同比激增726.6%。更夸张的是,美国市场销售额同比涨8倍,欧洲涨5倍,洛杉矶旗舰店首日销售额突破120万美元。

二级市场同样疯狂。原价99元的Labubu3.0系列盲盒,二手价炒到2300元,溢价超20倍;Vans联名款发售价599元,二手市场竟卖到1.48万元,相当于23.6克黄金的价值。这种现象级热度,直接推动泡泡玛特股价从2024年初的17.52港元飙升至2025年6月5日的243港元,市值突破3303亿港元。

盲盒经济学:比茅台更野的消费密码

泡泡玛特的核心竞争力,藏在盲盒的“概率论”里。隐藏款抽中概率仅1/48,限量联名款采用饥饿营销,精准刺激消费者的“收集强迫症”。神经经济学实验显示,盲盒的不确定性会让大脑伏隔核活跃度比实际获得奖励时高63%,这种生理机制让复购率提升至行业平均的2.3倍。

这种模式比茅台更贴合Z世代。2024年,泡泡玛特线上销售同比增287%,抖音渠道暴涨457%;线下门店同店增长50%,部分门店单店日销破10万元。年轻人不仅买玩具,更在社交平台分享开箱视频,将盲盒变成“社交货币”。TikTok上#LABUBU话题播放量3天破7亿,相关开箱视频点赞超千万。

资本狂欢:从质疑到追捧的180度转身

2023年底,泡泡玛特股价跌破10港元时,只有13只基金重仓。但2024年Labubu爆火后,机构跑步入场:2025年一季度末,209只基金持有泡泡玛特,景顺长城、广发等基金合计持仓超200只。外资占比超60%,摩根大通、美林轮番唱多。

这种转变源于泡泡玛特的“IP飞轮”。每年推出50-80款新品,IP矩阵从Molly扩展到Labubu、SKULLPANDA等6大顶流。长城基金经理曲少杰曾感叹:“他们的IP更新频率是同行3倍,相当于每年再造一个新茅台。”

对标茅台:泡泡玛特的护城河有多深?

市场常拿泡泡玛特和茅台比较,两者确实有相似点:成瘾性消费、品牌溢价、供不应求。但司马认为,两者的护城河截然不同:

1.历史底蕴:茅台有2000年文化积淀,泡泡玛特只有10年IP史;

2.价格体系:茅台出厂价969元,市场价2800元,价差是护城河;泡泡玛特依赖新品迭代,一旦IP退热,溢价可能消失;

3.全球化:茅台海外收入占比不足5%,泡泡玛特已进入30国,但海外渠道仍以代理为主,本土化不足。

不过,泡泡玛特的优势也很明显:谷子经济市场规模2024年达1689亿,2029年预计破3000亿,赛道增速远超白酒。建银国际预测,2025-2027年泡泡玛特营收复合增速38%,远超茅台的10%。

看了泡泡玛特股东大会的一个简短视频,创始人王宁的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不是卖玩具,是卖情感连接。”当Z世代愿意为Labubu排队3小时,为隐藏款溢价20倍,他们买的是“我独一无二”的身份认同。

但风险同样存在:IP生命周期、竞争加剧、监管不确定性。去年某竞品抄袭Labubu设计,虽被起诉,但也暴露了潮玩行业的模仿门槛。司马的建议是:关注三个指标——新品首周销量、海外直营店增速、联名IP的稀缺性。

有意思的是,最新数据显示,泡泡玛特股东户数达12万,90后占比65%。这届年轻人,正在用真金白银投票,把童年的玩具,变成了成年的“茅台”。

@今日话题@球友福利@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星计划##股民日常##泡泡玛特的泡泡大不大#

来源:扫地僧司马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