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真的,跟物业打交道这事儿,我可太有发言权了。记得去年冬天,我们小区供暖出了问题,室内温度只有15度,老人孩子冻得直哆嗦。我给物业打了不下20个电话,每次都是"正在处理中",这一处理就是半个月。最后气得我直接去物业办公室拍桌子,这才有人来修。从那以后,我就开始
说真的,跟物业打交道这事儿,我可太有发言权了。记得去年冬天,我们小区供暖出了问题,室内温度只有15度,老人孩子冻得直哆嗦。我给物业打了不下20个电话,每次都是"正在处理中",这一处理就是半个月。最后气得我直接去物业办公室拍桌子,这才有人来修。从那以后,我就开始研究怎么跟这些"大爷"们斗智斗勇,现在总算摸出点门道来。
第一招:拍照录像留证据,比吵架管用多了
刚开始跟物业理论时,我也就知道扯着嗓子喊。后来发现这招根本没用,人家一句"没这回事"就把你打发了。现在我学聪明了,手机相册里专门建了个"物业不作为"的文件夹。
上个月楼道灯坏了整整三周,我每天下班回家都得摸黑上楼。我不仅拍了黑暗中的楼梯照片,还录了段视频,特意把日期时间都拍进去。更绝的是,我把物业值班表也拍了下来,证明这期间他们确实有人值班但没来修。把这些证据往物业经理桌上一摆,第二天灯就修好了。
小贴士:拍照要讲究技巧。比如拍垃圾堆积,不能光拍垃圾,要把物业张贴的"每日清理"通知也拍进去,形成鲜明对比。我邻居老张就因为掌握了这个技巧,成功让物业退还了三个月的保洁费。
第二招:找几个靠谱邻居,比单打独斗强百倍
去年夏天,我们小区有户人家被盗,查监控才发现小区一半的摄像头都是坏的。我挨家挨户找业主联名,结果吃了几十次闭门羹。后来在小区遛狗时认识了几个同样对物业不满的邻居,大家一合计,决定正经八百地成立业委会。
筹备过程那叫一个艰难。物业各种使绊子,连开会场地都不给借。最后我们只能在小区花园里开会,三十多号人围着石桌石凳讨论到晚上十点多。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我们的业委会有7个人,都是实打实为业主办事的。上周刚让物业把拖欠两年的公共收益账目给公布了,看着他们那副不情愿又不得不从的样子,真解气!
经验之谈:找业委会成员要擦亮眼睛。我们小区之前就有人想混进来捞好处,好在被大家识破了。现在这几位成员,有退休的会计王阿姨管账,有当律师的小李负责法律文书,配合得特别好。
第三招:把物业合同当"圣经",条款抠得越细越好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们小区的物业合同在抽屉里躺了五年没人看过。直到前年换物业公司时,我才仔细研究了一遍,结果发现里面猫腻大了去了。
比如合同里明明写着"每日清运垃圾",实际上却是两天才来一次;承诺的"24小时安保",晚上值班的保安都在打瞌睡。最气人的是绿化维护条款,要求"草坪高度不超过10厘米",我们小区的草都快长到膝盖了。
我把这些违约条款一条条整理出来,配上照片证据,做成PPT在业主大会上播放。物业经理的脸当时就绿了,没过多久就开始按合同标准提供服务。现在想想,这份每年交几千块物业费换来的合同,不好好利用真是太亏了。
实用建议:看合同时要特别注意服务标准和违约责任。我们小区合同里有个"电梯故障需2小时内响应"的条款,之前电梯坏了一天都没人管,后来就凭这条款让物业赔了全体业主一个月的管理费。
第四招:朋友圈曝光比投诉信管用,但要讲究方法
去年我们单元门禁坏了三个月,报修了十几次都没人修。我一气之下在小区业主群里发了个短视频,拍的是快递员在单元门里随地小便的画面。这下可炸锅了,群里三百多号人集体声讨物业。
第二天物业就来修门禁了,还贴了张道歉告示。不过我也吸取了教训,后来发类似内容都会注意两点:一是绝对不造假,二是就事论事不人身攻击。上个月我发现地下车库漏水,拍了视频发到群里,特意标注了具体位置和漏水程度,结果两天就修好了。
心得分享:现在物业最怕的不是投诉电话,而是业主群里的真实照片和视频。我们小区有个"物业监督群",专发各种物业不作为的证据,效果比打12345还好。不过要注意,曝光归曝光,千万别造谣传谣,否则可能要吃官司。
写在最后:维权路上那些哭笑不得的事
跟物业斗了这么多年,遇到过不少奇葩事。有次为了追讨公共收益,我们业委会几个人轮流去物业办公室"上班",硬是磨了半个月才拿到账本。还有次因为停车位问题,物业偷偷把我们的公告栏拆了,结果被监控拍个正着,最后不得不赔钱又道歉。
说实话,跟物业较劲确实累,但看到小区环境一点点变好,又觉得特别值。现在物业见到我都客客气气的,去年还给我发了张"最佳监督业主"的奖状,虽然我觉得这奖状透着股子讽刺味儿。
最后给正在跟物业斗智斗勇的各位提个醒:维权要讲方法,更要有耐心。记住,你们交的物业费不是孝敬钱,而是购买服务的对价。该较真的时候就得较真,但也要给物业改进的机会。毕竟把关系搞得太僵,最后吃亏的还是业主自己。
来源:快乐奔跑的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