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翔区:让科学之光照亮每一双眼睛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6 11:38 1

摘要:从城区校园到山村课堂,临翔区把器材、课程、教师培训、赛事指导一并送进各类学校,机器人、天文望远镜、无人机让学生们从“看热闹”到“忙动手”,把科普做成一张没有边界的“网”,让校园科普真正扎下根。

从城区校园到山村课堂,临翔区把器材、课程、教师培训、赛事指导一并送进各类学校,机器人、天文望远镜、无人机让学生们从“看热闹”到“忙动手”,把科普做成一张没有边界的“网”,让校园科普真正扎下根。

临翔区邦福小学坐落在章驮乡的山腰上,曾经“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是全部家当。2023年9月起,临翔区科协携手“临沧丁丁优课”团队,每月驱车数十公里,把电脑、机器人和一堂堂趣味编程课送进大山。两年间,1156公里的往返里程,960分钟的授课时长,824人次的帮扶记录,在孩子们心里埋下“科技强国”的种子。

邦福小学的学生沙国敏第一次看到科普的展具,看着电子狗在面前移动,像有魔法一样会跳舞的回形针,科学对她而言不再只是枯燥遥远的概念,充满了吸引力,她兴奋地对老师说:“这太神奇了!我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长大当科学家,为家乡做贡献!”

临翔区的校园时常会传出阵阵惊叹之声。今年5月19日,“趣科普·智同行”携手“萤火虫计划”乡村科普百校行云南临沧站首站活动在临翔区忙令小学举行,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勇把银河“搬”到孩子们眼前,当天,2600余名师生在VR里“登陆”火星,在画纸上描绘宇宙,在教室里组装火箭模型。

“过去是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如今是孩子们围着老师追问‘为什么’。”忙令小学科学教师俸智楠,今年与同事们接受了天文望远镜操作培训——这是临翔区科协“强师资”计划的一部分。3台天文望远镜、6台VR设备、成箱的机器人套件被送进3所学校,与之配套的是“怎么用、怎么教、怎么赛”的系统培训。南屏小学、前进小学开设人工智能构建小课堂,进一步深化科技人才培养。

科学的种子一旦发芽,便以惊人的速度生长。在刚刚落幕的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中,临翔学子张祥龙勇夺小学组个人飞行赛一等奖,实现临翔区在该项高水平赛事中的历史性突破。27名学生在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云南赛区、第9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云南省赛)、第39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摘得一、二、三等奖16项。一个个奖项背后,是一颗颗科学种子的茁壮成长。临翔区将持续致力于让越来越多的孩子站在更高的舞台,看见更大的世界。

作者:张云凤 罗 纬 陈天飞 杨学勇 龙春威

编辑:付天美

编审:杨 斌

责编:赵菁菁

总编:王泽思

投稿邮箱:lxqwxb@vip.163.com温馨提示:如转载请注明“微播临翔”

来源:临翔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