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退休老干部林建华万万没想到,安逸的晚年生活会被一连串借钱请求彻底打乱。
退休老干部林建华万万没想到,安逸的晚年生活会被一连串借钱请求彻底打乱。
短短一周内,三个人找上门来,张口就是十几万。
拒绝吧,担心伤了多年的情分;答应吧,又怕血本无归。
直到遇见了那位睿智的老前辈,一切才有了转机。
三句话的秘诀,究竟能否化解这场人情与金钱的博弈?
退休在家的林建华正在书房里整理相册,突然听到楼下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林叔,在家吗?我是小赵啊!」
楼下站着的是他从前的助手小赵,脸上写满了焦急。
这已经是本周第三个登门求助的熟人了。
前天是失联多年的大学室友孙伟民,一开口就要借八万。
昨天又是楼上的邻居老刘,声称急用钱看病。现在五十八岁的林建华感到心力交瘁。
直到两周后在社区花园里偶遇了六十八岁的退休局长方书记,局面才出现了转机。
「建华,借钱这档子事我也碰到过不少,后来琢磨出了一套应对之法。」方书记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就是三句万能话,百试百灵。」
「真有这么神奇?」林建华半信半疑。
「你试过就明白了。」方书记拍了拍他的手臂,
「既能守住钱袋子,又不至于伤了和气。」
01
林建华今年58岁,从市政府机关退休整整三年了。
凭借每月五千八的退休待遇,再加上这些年的一点积蓄,小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可最近这段时间,他却为一件事愁得茶饭不香——总有熟人上门借钱。
这不,刚看完新闻联播,手机就嗡嗡响个不停。
「喂,建华吗?我是孙伟民啊!」话筒里传来略显生疏的嗓音。
林建华楞了几秒,这个名字当然熟悉,大学室友,毕业后就断了联系。
「伟民?天哪,多少年没通话了,你还好吧?」林建华声音里带着惊喜。
「我还凑合,只是……」孙伟民的语调有些犹豫,
「建华,我现在碰到点麻烦,你能不能帮帮忙?」
林建华心头一紧,这种开头让他隐约感到了不祥。
「什么麻烦?你详细说说。」
「我现在搞个小项目,本来进展挺顺利的,可是资金链出了问题。
你也知道,现在做什么都不容易,客户的账款收不上来,但供货商又催得很紧。」孙伟民说话的节奏越来越快,
「我想找你借八万块,最多四个月,保证如数奉还。」
林建华紧紧攥着手机。八万块,这可不是小数目。
「伟民,这个……」林建华想要拒绝,但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毕竟是多年的同窗,况且人家已经开了口,直接回绝会不会显得太无情?
「建华,我明白这样开口很不合适,但我确实走投无路了。你放心,我肯定会还的,利息按银行标准给你算。」
林建华瞟了一眼坐在沙发上的老伴周梅,她正不停地摇头。
「这样吧,伟民,我和我老伴商量商量,明天回复你。」
「好好好,那我等你消息。建华,真的太感谢了。」
挂了电话,林建华深深叹了一口气。
「又是要钱的?」周梅问道。
「大学同学,孙伟民,说是做项目缺钱,要借八万。」
「八万?」周梅的嗓门立刻提高了,「老林,咱家的老底就那么点,儿子明年要买房,处处都要花钱。」
林建华点点头,这些他自然清楚。但同学既然开了口,不借的话,今后碰面岂不是很尴尬。
「可人家都已经求到头上了,咱们不帮的话……」
「不帮怎么了?」周梅有些激动,「钱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凭什么别人一张嘴咱们就得掏腰包?」
「话不能这么说,好歹是同窗四年。」
「同窗四年就得借钱?那这些年他咋不联系?」周梅话里带着怒火。
林建华被老伴说得哑口无言,心里更加纠结了。
第二天下午,林建华正在客厅看书,门铃又响了。
「林叔叔,您在家吗!」门外站着一个年轻人,林建华仔细一看,认了出来。
「小赵?你咋过来了?」
小赵叫赵军,以前是林建华的助手,工作认真负责,为人也挺机灵。
「林叔叔,我有个事想跟您商量。」赵军表情有些不好意思。
「进来说吧。」林建华让他进了客厅。
坐定后,赵军直奔主题:「林叔叔,是这样,我现在准备结婚,彩礼还差四万块钱。我想跟您借一下,每月还您六千,大半年就能还清。」
02
林建华愣了一下,心想怎么又来一个要钱的。
「小赵,结婚是喜事,但是四万块……」
「林叔叔,我知道这样不妥当,但我真的没辙了。女方家已经松口了,下个月就要订婚,我实在凑不够彩礼钱。」赵军眼圈都红了,
「您放心,我肯定按时还,还会给您算利息。」
看着这个曾经的下属,林建华心软了。小赵工作这些年确实辛苦,结婚也是人生大事。
「这样吧,小赵,你让我考虑考虑。」
「好的,林叔叔,那我等您的答复。」
送走赵军,林建华更加烦躁了。
「什么情况?」周梅询问道。
「小赵,以前我的助手,说是结婚缺钱,要借四万。」
「结婚?」周梅无奈地摇头,「现在的年轻人,结个婚都找老领导借钱。」
「他确实不容易,工作这么多年,结婚也是正当需求。」
「正当是正当,但找别人借钱就不正当了。」周梅摇摇头,「老林,你的心太善良了。」
当晚,楼上的邻居老刘也敲响了房门。
「建华,在家不?」
「在在在,刘大哥,快请进。」
老刘进门后,神色凝重:「建华,我今天来是有事相求。」
「什么事?你说。」
「我家出了急事,老太太突然中风住院了,急需三万块钱。你能不能先借给我,我下月退休金一到就还你。」
林建华感觉脑袋都要炸了。这一天,三个人找他借钱,加起来十五万。
「刘大哥,这个……」
「建华,我知道这样唐突,但老太太的病拖不得。咱们也是多年的邻居了,你帮帮忙。」老刘眼中含着泪花。
看着老刘的模样,林建华实在说不出拒绝的话。
「刘大哥,我理解你的急迫,但我也得和家里商量商量。」
「理解理解,那我等你的消息。」
送走老刘,林建华彻底坐不住了。
「这下好了,三个人,十五万。」周梅苦笑道。
「我也没料到会这样。」林建华揉着太阳穴,「一个同学,一个下属,一个邻居,都是熟人,不借的话……」
「不借又怎样?」周梅有些恼火,「咱们又不开银行,凭什么别人一开口咱们就得借?」
「可是人情往来……」
「什么人情往来?」周梅打断了他,「老林,你想想,这些人平时跟咱们走得近吗?都是有事了才想起咱们。」
林建华被老伴说得无言以对,但心里还是过不去这个坎。
接下来的几天,林建华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中。三个人的借钱要求,让他左右为难。
「老林,你到底打算怎么办?」周梅看着丈夫愁眉苦脸的样子,忍不住问道。
「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林建华长叹一声,「孙伟民是多年的室友,虽然平时不来往,但毕竟有同窗之情。小赵跟了我这么久,人品我了解,结婚确实是正当理由。老刘更别说了,是多年的邻居,老太太病重,这是救急之事。」
「可咱们的钱也不是捡来的。」周梅着急地说,
「而且你想过没有,借出去容易,要回来难。」
03
「应该不至于吧,他们都承诺会还的。」
「你太单纯了。」周梅摇摇头,「借钱这事,真的很复杂。」
林建华想了想,觉得周梅说得也有道理,但人家都已经开口了,不借的话,以后怎么相处?
「可是直接回绝,会不会太伤和气?」
「老林,你想想,真正的朋友会这样开口借钱吗?」周梅语重心长地说,「这么多年不联系,一开口就是八万块,这算什么友情?」
「话不能这么说,也许人家真的遇到困难了。」
「遇到困难可以理解,但借钱就不应该了。」周梅有些无奈,「老林,你的心太软了。」
林建华心里很乱,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最后,林建华还是心软了。他先后借给了三个人总共十五万块钱。
给孙伟民转账的时候,孙伟民在电话里千恩万谢:
「建华,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等我项目成功了,一定请你喝庆功酒。」
「伟民,钱的事不急,你先把项目做好。」
「建华,我永远记得你的恩德。」
赵军拿到钱后,更是感激涕零:「林叔叔,您的大恩大德,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小赵,结婚是好事,好好过日子,前程似锦。」
「林叔叔,您放心,我一定准时还钱。」
老刘接过现金时,眼泪都掉下来了:「建华,你真是个好人,我老刘欠你一个天大的人情。」
「刘大哥,救人如救火,老太太的病要紧。」
「建华,我一定会还的,下月就还。」
看着他们感激的样子,林建华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善事。
「你看,他们多感动。」林建华对周梅说,「这就是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珍贵。」
周梅摇摇头,没有说话。
四个月过去了,林建华开始等待还钱。
先是约定还钱时间最短的老刘,到了还钱的日子,却杳无音讯。
林建华主动上楼找他,发现房子已经空无一人。
「老刘搬家了?」林建华问隔壁的住户。
「是啊,一个月前就搬走了,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林建华心里一沉,赶紧掏出手机拨老刘的号码,提示是空号。
「怎么会这样?」林建华不敢置信。
回到家,林建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周梅。
「我早就说过,借钱有风险。」周梅虽然心疼,但也没有过多埋怨丈夫。
「可能是有什么紧急情况吧,过段时间会联系咱们的。」林建华还在自我安慰。
「老林,你还是太天真了。」周梅叹了口气。
一个月后,赵军按时还了钱,连利息也算上了。林建华本来很开心,但是发现赵军的态度变了。
「林叔叔,钱我还给您了,利息也在里面。」赵军的语气很客气,但是少了以前的那种亲近。
「小赵,钱的事不着急,慢慢来就行。」
「不用了,林叔叔,该还的我都还了。」
「婚礼办得怎么样?」
「还行,谢谢您的关心。」
赵军的回答很简短,明显不想多聊。
「小赵,有空常来坐坐。」
「好的,林叔叔,我还有事,先走了。」
04
看着赵军匆匆离开的身影,林建华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次见面后,赵军就很少联系林建华了。以前逢年过节都会来拜访,现在连个问候的短信都没有。
「小赵怎么了?」周梅问道。
「不知道,态度变了很多。」林建华有些失落,
「以前那么亲近,现在连话都不愿意多说。」
「借钱就是这样,不管还不还,关系都会变。」周梅说道。
「为什么会这样?」
「借钱的人心里有压力,觉得欠人情。还钱的人心里也不舒服,觉得被人看不起。」周梅分析着,「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见面。」
林建华点点头,开始理解这种微妙的心理。
最让林建华失望的是孙伟民。四个月的约定早就过了,孙伟民却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林建华主动打电话给他,孙伟民总是说项目还在周转,再等等。
「伟民,我也不催你,但是总得有个明确时间吧。」
「建华,你放心,我肯定会还的。现在经济形势不好,项目真的很难搞。」
「那你什么时候能还?」
「这个……再给我点时间,最多再等三个月。」
三个月过去了,孙伟民还是没有还钱。林建华再打电话,孙伟民接起来就说:「建华,不好意思,我现在在谈业务,改天再聊。」
就这样,孙伟民总是用各种借口推脱。
「他这是什么意思?」林建华很愤怒。
「什么意思?不想还钱呗。」周梅冷冷地说。
「不会吧,咱们是同学。」
「同学怎么了?同学就不会赖账?」周梅摇摇头,「老林,你对人性的理解还是太简单了。」
半年后,林建华在商场里偶然碰到了孙伟民。
「伟民?」
孙伟民看到林建华,表情明显有些不自然:「哎呀,建华,好久不见。」
「是啊,我给你打了好多次电话,你都说忙。」
「最近确实很忙,项目上的事情。」孙伟民眼神躲闪,明显不想谈钱的事。
「伟民,关于那个……」
「建华,我还有约,改天再聊。」孙伟民匆匆离开了。
看着孙伟民的背影,林建华心里很不是滋味。
回到家,林建华把这件事告诉了周梅。
「我早就说过,借钱伤感情。」周梅叹了口气,「你看现在,老刘跑了,小赵疏远了,孙伟民躲着你。」
「我也没想到会这样。」林建华很后悔,「我以为他们会按时还钱,而且关系还能保持。」
「借钱这事,真的很复杂。不借吧,别人说你小气,不够朋友。借了吧,要么钱要不回来,要么关系变味了。」
林建华点点头,他现在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我是不是做错了?」
「不是做错了,是方法不对。」周梅想了想说,「肯定有更好的办法处理这种事。」
「什么办法?」
「我也不知道,但是肯定有。」
这件事让林建华很困扰,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处理方式。
两个月后的一个早晨,林建华在社区花园里散步,遇到了以前的老领导方书记。
「建华?」方书记看到他很高兴,「你也在这里散步?」
「方书记,您好!」林建华赶紧上前打招呼。
05
方书记今年已经68岁了,但精神矍铄,身体也很健朗。
「退休生活过得如何?」方书记关切地问。
「还行,就是……」林建华欲言又止。
「怎么了?有什么烦心事?」
林建华犹豫了一下,还是把最近的经历说了出来。
「方书记,我最近碰到一个难题,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什么难题?说说看。」
「就是关于借钱的事。」林建华把孙伟民、赵军、老刘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
方书记听完后,笑了笑:「这个问题啊,我年轻的时候也遇到过。」
「您是怎么处理的?」
「开始的时候,我和你一样,不知道该怎么办。借吧,怕要不回来,不借吧,怕伤了感情。」方书记回忆着,「后来吃了几次亏,才摸索出一些经验。」
「什么经验?」林建华急切地问。
「这些年来,我总结出了一套方法,每次有人找我借钱,我都用这个方法,屡试不爽。」
「什么方法?」
「很简单,就是一套说话的技巧。」方书记神秘地笑了笑,「这套方法既能有效应对借钱的请求,又不会伤害彼此的关系。」
林建华眼睛一亮:「方书记,您能教教我吗?」
「当然可以。」方书记点点头,「不过这套方法不是简单的拒绝,而是一种沟通技巧。」
「我愿意学。」
「好,那我就教给你。」方书记看看周围,找了个安静的凉亭坐下。
「首先,你要明白,借钱这事,最重要的是态度。」方书记语重心长地说,
「你不能冷漠地拒绝,也不能勉强地答应。」
「那应该怎么做?」
「要诚恳,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难处,而不是觉得你在敷衍。」方书记强调,「语气很重要,表情也很重要。」
随后方书记开始传授他的「借钱应对法则」。
林建华认真地听着。
听完老领导的传授,林建华如获至宝。
「这样真的有用吗?」
「当然有用。」方书记自信地说,「人都是有感情的,只要你表现出真诚,对方就能感受到。」
「这个方法我用了很多年,屡试不爽。」方书记说,「既能保护自己,又不会伤害关系。」
「这样真的不会伤感情吗?」
「我用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因为这个方法和别人闹僵过。」方书记自信地说。
「方书记,能不能更具体一点?」
方书记看了看时间:「建华,这个方法的核心就是真诚。只要你是真心的,对方就能感受到。」
「我明白了。」
「记住,要诚恳,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心。」方书记拍了拍林建华的肩膀,
「这样既能保护自己,又能维护关系。」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方书记详细地告诉了林建华这个方法的要点。
「这个方法最重要的是什么?」
「态度。」方书记强调,「只要你的态度是真诚的,对方就能理解你的难处。」
「那具体应该怎么说呢?」
「这个要看具体情况。」方书记说,「但是基本的框架是固定的。」
「我记住了。」
06
「建华,这个方法其实很简单,但是很有效。关键是要掌握好分寸。」
「什么分寸?」
「既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又要保护自己的利益。」方书记说,「这就是做人的智慧。」
回到家,林建华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方法告诉了周梅。
「老方书记教给我一个方法,说是专门用来应对借钱请求的。」林建华显得很兴奋,
「他说用了这么多年,屡试不爽。」
「什么方法?」周梅也很好奇。
「就是一套说话的技巧,既能保护自己,又不会伤害关系。」
「具体怎么说?」
「方书记说,关键是要真诚,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林建华回忆着,
「先理解对方的困难,再说明自己的处境,最后给出建议。」
「这样真的有用吗?」
「方书记说他用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因为这个和别人闹僵过。」
「那太好了。」周梅松了一口气,「以后再有人找咱们借钱,就用这个方法。」
林建华点点头,心里也轻松了很多。
正在这时,电话突然响了。
「喂?」
「建华,我是孙伟民。」
林建华心里一紧,孙伟民这个时候打电话来,不会又是……
「伟民,什么事?」
「是这样的,建华,我之前借你的那八万块钱,现在还不了。」孙伟民的声音有些不好意思,
「而且,我现在又遇到了新的困难,能不能再借我五万块钱?」
林建华愣了一下,这个孙伟民真是……之前的钱还没还,又要借新的。
「伟民,这个……」
「建华,我知道这样不好,但是我真的没办法了。你放心,这次我一定会还的。」
周梅在一旁摇头,示意林建华不要答应。
林建华深吸一口气,想起了方书记教给他的方法。
「伟民,你先别着急。」林建华的语气很平静,「我理解你的困难。」
「建华,你真是个好人,我就知道你会帮我的。」孙伟民显得很激动。
「伟民,你听我说。」林建华按照方书记的指导,准备运用这个方法。
方书记说过,这个方法的核心是真诚,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
先理解对方的困难,再说明自己的处境,最后给出建议。
林建华记起了方书记的具体教导,准备运用这个方法,随后便缓缓说出了第一句话……
林建华深深吸了一口气,脑海中回想起方书记的教导。
第一句话,要表达理解和同情。
「伟民,我完全理解你现在的处境。」林建华的声音温和而真诚,「做项目确实不容易,资金周转的压力我也能体会。你能想到我,说明你还是把我当朋友,我很感动。」
电话那头的孙伟民似乎松了一口气:「建华,我就知道你最理解我了。这次的困难比上次更严重,如果你能帮我这一把,我保证......」
「伟民,你先听我说完。」林建华打断了他,准备说出第二句话。
第二句话,要诚恳说明自己的实际情况。
「你也知道,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手里的钱都是养老保命的钱。」林建华的语气变得沉重起来,「上次借给你的八万,还有借给小赵的四万,借给邻居老刘的三万,现在都没有着落。老刘已经搬家了,联系不上,小赵虽然还了钱,但咱们的关系也变得很尴尬。」
林建华停顿了一下,让孙伟民消化这些信息。
「我现在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和老伴商量过,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自己的养老都会出问题。儿子明年买房还指望着我们帮忙呢。」
电话那头安静了几秒,孙伟民的声音有些尴尬:「建华,我没想到你的压力也这么大。但是我这边真的......」
「伟民,你听我把话说完。」林建华准备说出最关键的第三句话。
第三句话,要给出建设性的建议,而不是简单拒绝。
「你现在遇到资金困难,我建议你可以通过正当渠道解决。比如去银行申请经营贷款,现在国家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很大,利率也不高。或者找专业的投资机构,如果你的项目真的有前景,肯定会有人愿意投资的。」
林建华的语气变得earnest起来:「伟民,咱们是多年的同学,我真心希望你的事业能够成功。但是借钱这条路,对咱们双方都不是好事。你想想,如果我再借给你钱,万一你还是还不上,咱们这点同学情谊也就毁了。我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
林建华继续说道:「你先试试我说的这些办法,如果实在不行,咱们再想其他解决方案。但是借钱这事,我真的帮不了你了。」
07
孙伟民在电话里沉默了好一会儿,最后说道:「建华,我明白你的意思了。确实,我应该通过正当渠道解决问题,而不是总想着找朋友借钱。」
「你能这么想就对了。」林建华松了一口气。
「那我就不打扰你了,有时间咱们聚聚,不谈钱的事。」孙伟民的语气听起来还算正常。
「好的,有时间一定聚聚。」
挂断电话后,林建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周梅在一旁满脸欣慰地看着他。
「怎么样?感觉如何?」周梅问道。
「感觉好多了。」林建华坐在沙发上,「以前面对这种情况,我总是要么硬着头皮答应,要么生硬地拒绝。现在用了方书记的方法,感觉既保护了自己,又没有伤害对方的感情。」
「看起来这个方法真的有效。」周梅点点头,「你刚才说话的语气和态度,连我听了都觉得很舒服,既真诚又有道理。」
林建华回想着刚才的对话,确实感觉比以前处理得要好很多。
「方书记说得对,关键是要真诚。」林建华总结道,「第一句话表达理解,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善意;第二句话说明实情,让对方明白你的难处;第三句话给出建议,让对方有台阶下。这样既不会让对方觉得被拒绝得很没面子,也保护了自己的利益。」
周梅若有所思地说:「这确实是做人的智慧。既要有原则,又要有方法。」
就在这时,门铃又响了。
「会不会又是找借钱的?」周梅有些紧张。
「不怕,现在我有方法了。」林建华信心满满地去开门。
门外站着的是楼下的邻居小王。
「林大哥,打扰了。」小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小王,进来说话。」林建华让他进了客厅。
「是这样的,林大哥。」小王坐下后直接说明了来意,「我想创业开个小店,但是启动资金还差六万块钱。我想问问您能不能借给我,我保证一年内还清,而且给您利息。」
林建华心里暗笑,这么快又有人来考验他的新本领了。
「小王,创业是好事,说明你有上进心。」林建华按照方书记教的方法开始应对,「你能想到我,说明你信任我,这让我很感动。」
小王听了这话,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
「不过,小王,我得跟你说说我的实际情况。」林建华接着说道,「我现在退休了,手里的钱都是养老钱,经不起折腾。而且最近借出去的钱都遇到了问题,让我和老伴压力很大。」
小王的表情变得有些失落。
「但是,」林建华话锋一转,「创业这事我还是很支持的。我建议你去银行了解一下创业贷款的政策,现在国家对年轻人创业的支持力度很大。或者你可以考虑找几个合伙人,大家一起出资。这样既分担了风险,又能集思广益。」
小王听了这些建议,神色变得认真起来:「林大哥,您说得很有道理。我确实应该通过正当渠道解决资金问题,而不是找您这样的长辈借钱。」
「年轻人能这么想就很好。」林建华满意地点点头,「创业不容易,但只要方法对了,一定能成功。」
小王站起身来:「那我就不打扰您了,回去好好研究一下您说的这些方法。」
「好的,有什么不懂的随时来问,但借钱这事就免了。」林建华笑着说。
「明白,谢谢林大哥的指导。」小王诚恳地说道。
08
送走小王后,林建华更加确信了方书记这套方法的有效性。
「太神奇了。」周梅感叹道,「同样是借钱的请求,用这种方法处理,对方不但没有不高兴,反而还很感谢你。」
「这就是沟通的艺术。」林建华颇有感悟地说,「以前我要么心软答应,要么硬邦邦拒绝,结果不是自己受损失,就是得罪人。现在这种方法,既表达了善意,又保护了自己,还给对方指了条明路。」
接下来的几天,林建华又陆续遇到了几次类似的情况。
有一次,是他的一个远房表弟打电话来,说是孩子上学需要钱,想借两万块。
林建华用同样的方法应对:「表弟,孩子上学确实是大事,你想到我说明你把我当亲人。但是我现在的情况你也知道,退休后手头紧,而且最近借出去的钱都有问题。我建议你去教育局了解一下助学贷款的政策,或者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资助渠道。」
表弟听了虽然有些失望,但也表示理解:「大哥,你说得对,我应该通过正当渠道解决问题。」
还有一次,是他以前的一个同事来找他,说是家里装修缺钱,想借三万。
林建华依然用这套方法:「老同事了,你找我帮忙我很感动。但是我现在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之前借出去的钱到现在都没有着落。我建议你可以考虑装修贷款,现在银行这方面的业务很成熟,利率也不高。」
同事虽然没借到钱,但对林建华的态度和建议很认同,临走时还说:「老林,你说得很有道理,我确实应该通过银行解决这个问题。」
每一次成功的应对,都让林建华对这套方法更加信任。
一个月后,林建华在社区花园里又遇到了方书记。
「建华,最近怎么样?」方书记关切地问。
「方书记,您教给我的那套方法太管用了。」林建华兴奋地说,「这个月又有四五个人找我借钱,我都用您的方法处理了,效果特别好。」
「具体说说看。」方书记很感兴趣。
林建华把最近的几次经历详细地说了一遍。
「很好,看来你已经掌握了要领。」方书记满意地点点头,「这套方法的精髓就是要真诚。真诚地理解对方,真诚地说明自己的情况,真诚地给出建议。」
「确实如此。」林建华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我总觉得拒绝别人是一件很难的事,现在才明白,方法对了,拒绝也可以是一种善意的帮助。」
「你说得很对。」方书记拍了拍林建华的肩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真诚和智慧。」
「方书记,我还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林建华想起了什么,「如果遇到那种软磨硬泡,用这套方法还不死心的人,该怎么办?」
「这种情况也会有。」方书记想了想,「如果对方还是不死心,你就需要更加坚定一些。可以在第三句话后面再加一句:『我的态度就是这样,希望你能理解。』然后就不要再解释了,解释多了反而显得你心虚。」
「明白了。」林建华点点头。
「记住,」方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帮助别人是美德,但不要让这种美德成为别人利用你的工具。真正的朋友,不会让你为难。」
09
林建华对方书记的话深以为然。
回到家后,他把和方书记的这次谈话内容告诉了周梅。
「方书记说得太对了。」周梅感慨道,「真正的朋友确实不会让你为难。你看小赵,虽然还了钱,但现在关系变得很疏远。还有那个孙伟民,到现在都还在找各种理由不还钱。」
「是啊,」林建华叹了口气,「以前我总是心软,觉得帮助朋友是应该的。现在才明白,有些人根本就不是朋友,只是把你当成了提款机。」
「幸亏现在学会了正确的应对方法。」周梅说,「不然以后还不知道要被多少人利用。」
就在这时,电话又响了。看到来电显示,林建华皱了皱眉头。
「谁的电话?」周梅问。
「孙伟民。」林建华有些不解,「不是刚通过话不久吗?怎么又打来了?」
「接一下看看。」
「喂,伟民。」
「建华,不好意思又打扰你了。」孙伟民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急迫,「是这样的,我按照你的建议去银行申请贷款了,但是银行要求我提供担保人。你看能不能......」
林建华一听就明白了,孙伟民这是换了个方式又想让他帮忙。
「伟民,你听我说。」林建华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担保这事风险比借钱还大。如果你还不了钱,我就要替你还。我不能承担这样的风险。」
「建华,你就帮帮忙吧,我保证不会让你承担任何损失的。」孙伟民还在坚持。
林建华想起方书记说的话,遇到软磨硬泡的人要更加坚定。
「伟民,我的态度就是这样,希望你能理解。」林建华坚定地说,「担保这事我不能答应,没有商量的余地。」
「建华,你这样就太不够朋友了。」孙伟民的语气开始变得有些不满。
「如果因为这事你觉得我不够朋友,那我也没办法。」林建华的语气依然平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我不能为了所谓的友情而突破自己的底线。」
孙伟民在电话里沉默了一会儿,最后有些气愤地说:「既然你这么说,那我们这朋友也没什么好当的了。」
「如果你这么想,我也不勉强。」林建华平静地回答,「但我希望你能明白,真正的朋友不应该让对方为难。」
「算了,不说了。」孙伟民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周梅在一旁听得一清二楚:「这个孙伟民真是太过分了,不还钱就算了,还想让你给他担保。」
「看来方书记说得对,」林建华摇摇头,「有些人真的不值得深交。如果因为拒绝帮他做担保就说不当朋友了,那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
「你现在的态度很好。」周梅赞许地说,「以前你就是太心软了,总怕得罪人。现在终于学会保护自己了。」
「是啊,人到了这个年纪,应该为自己和家人考虑,而不是为了所谓的面子去做傻事。」
10
几个月过去了,林建华的生活逐渐恢复了平静。
用了方书记的方法后,找他借钱的人明显少了很多。偶尔有人提起这事,也都被他用这套方法巧妙地化解了。
最让林建华欣慰的是,他和那些被他拒绝过的人关系并没有因此变坏。相反,很多人还对他的建议表示感谢。
比如那个想创业的小王,后来通过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成功开了店,每次见到林建华都很感激地说:「林大哥,多亏了您的建议,不然我可能还在为钱发愁呢。」
还有那个远房表弟,通过助学贷款解决了孩子的学费问题,逢年过节还会给林建华打电话问候。
只有孙伟民,从那次电话后就再也没有联系过。
「其实这样也好。」周梅安慰林建华,「真正的朋友经得起考验,经不起考验的本来就不是朋友。」
「你说得对。」林建华点点头,「现在我明白了,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是相互尊重,而不是一味地迁就和付出。」
一天下午,林建华在小区里散步,碰到了赵军。
「林叔叔。」赵军主动打招呼,态度比之前自然了许多。
「小赵,婚后生活怎么样?」林建华关心地问。
「挺好的,谢谢您关心。」赵军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林叔叔,关于之前借钱的事,我一直想找机会跟您道歉。」
「道歉?为什么?」
「我后来想了想,我不应该找您借钱的。」赵军诚恳地说,「您那么信任我,借钱给我结婚,但我还钱后态度却变得很冷淡,这样做不对。」
林建华有些意外,没想到赵军会主动提起这件事。
「小赵,你能这么想我很高兴。」林建华拍了拍赵军的肩膀,「其实我也理解你当时的心情,借钱这事确实容易让人心理负担重。」
「是的,我当时觉得很有压力,总担心您会看不起我。」赵军说,「所以就想着尽快还清钱,然后少见面,这样就不会尴尬了。但现在我觉得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我意识到,真正的问题不是借钱本身,而是我从一开始就不应该找您借钱。」赵军认真地说,「结婚是我自己的事,我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而不是给您添麻烦。」
林建华听了这话,内心很是感动。
「小赵,你能这么想说明你成熟了。」林建华说,「其实我现在也学会了一些应对借钱请求的方法,以后如果再遇到类似情况,我会用更好的方式处理。」
「什么方法?」赵军好奇地问。
林建华把方书记教给他的那套方法简单说了一遍。
「这方法真好。」赵军感叹道,「既保护了自己,又给对方指了明路,还维护了关系。如果当时您用这种方法,可能我们的关系就不会变得那么尴尬了。」
「是啊,做人确实需要智慧。」林建华深有感触地说。
「林叔叔,以后我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您请教,但绝对不会再找您借钱了。」赵军认真地说。
「好,我很欢迎你来请教问题。」林建华笑着说,「年轻人多学一些人生智慧总是好的。」
11
和赵军这次谈话后,林建华心情很好。
「看来这个小赵还是个明白人。」回到家后,林建华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周梅。
「是啊,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周梅也很高兴,「这说明你之前帮助他还是值得的,至少他是个懂得反思的人。」
「确实,」林建华点点头,「和孙伟民比起来,小赵的品格要好得多。」
「人品这东西,关键时刻就能看出来。」周梅感叹道,「小赵虽然一开始处理得不好,但后来能主动反思和道歉,说明他是个有良心的人。而那个孙伟民,不还钱就算了,还想让你给他担保,被拒绝后就翻脸不认人,这样的人确实不值得交往。」
正说着话,门外又传来了敲门声。
「会不会又是借钱的?」周梅有些紧张地问。
「不怕,现在我有应对方法了。」林建华信心满满地去开门。
门外站着的是他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李建国。
「建华!」李建国一脸兴奋,「真的是你啊,我刚搬到这个小区,没想到你也住在这里。」
「建国!」林建华也很高兴,「快进来坐。」
李建国是林建华的大学同班同学,毕业后各自发展,这些年来联系不多,但感情一直不错。
「你什么时候搬过来的?」林建华问。
「上个月刚搬来的。」李建国说,「儿子在这边工作,我和老伴就过来帮忙带孙子。」
两人聊起了这些年的变化,都感慨时间过得真快。
「建华,我听说你前几年就退休了?」李建国问。
「是啊,退休三年了。」林建华说,「你呢?」
「我今年刚退休,正在适应退休生活。」李建国笑着说,「退休后才发现,时间多了,但要学的东西也多了。」
聊着聊着,李建国话锋一转:「建华,我想跟你商量个事。」
林建华心里一紧,该不会又是借钱的吧?
「什么事?你说。」
「是这样的,我最近想投资一个项目,但是对投资理财不太懂。听说你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想请你帮忙参考参考。」
林建华松了一口气,原来不是借钱,而是咨询投资的事。
「什么项目?说说看。」
李建国详细地介绍了一下那个项目的情况。林建华听完后,觉得那个项目风险比较大,不太适合退休老人投资。
「建国,以我的经验来看,这个项目风险太高了。」林建华诚恳地说,「咱们这个年纪,投资应该以稳健为主,不要追求高收益。」
「你说得有道理。」李建国点点头,「那你建议我投资什么比较好?」
「银行的理财产品、国债、基金定投都比较适合咱们。」林建华说,「收益虽然不高,但风险小,本金安全。」
「谢谢你的建议。」李建国真诚地说,「还好问了你,不然可能就要上当了。」
这次的交流让林建华感到很愉快,这才是真正的朋友关系应该有的样子——遇到问题互相请教,互相帮助,但不会给对方添麻烦。
12
接下来的几个月,林建华和李建国的友谊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
他们经常一起散步、下棋、聊天,交流各自的人生感悟。李建国也确实按照林建华的建议,选择了稳健的投资方式,收益虽然不高,但很安全。
「建华,真的很感谢你的建议。」一天,李建国对林建华说,「我那些激进投资的朋友,现在都被套牢了,只有我的投资还在稳定增值。」
「这就是经验的价值。」林建华笑着说,「咱们这个年纪,最重要的是保住本金,而不是追求高收益。」
「是啊,」李建国深有感触地说,「年轻时可以冒险,但到了这个年纪,稳健才是最好的策略。」
在和李建国的交往中,林建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关系。
真正的朋友,不会给你添麻烦,不会让你为难,而是会在你需要的时候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想到这里,林建华不禁想起了方书记说过的那句话:"真正的朋友,不会让你为难。"
现在看来,这句话真的是至理名言。
又过了一段时间,林建华收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
「林叔叔,我是小赵。」
「小赵,什么事?」
「是这样的,林叔叔,我有个朋友也遇到了借钱的困扰,想请您教教他应该怎么处理。」
林建华有些意外,没想到赵军会主动推荐别人来学习这套方法。
「可以啊,让他过来吧。」
第二天下午,赵军带着一个中年男人来到了林建华家里。
「林叔叔,这是我的朋友老陈。」赵军介绍说,「他最近也遇到了很多人找他借钱的情况,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老陈看起来很憔悴,一脸的愁容。
「林叔叔,小赵说您有处理借钱问题的好方法,能不能教教我?」老陈恳切地说,「我现在真的是被这些事搞得焦头烂额。」
林建华看到老陈的样子,想起了几个月前的自己,很有同感。
「具体什么情况?你说说看。」
老陈详细地讲述了他的遭遇,和林建华之前的经历非常相似。
「我明白你的感受。」林建华说,「我之前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后来学会了一套处理方法,效果很好。」
接下来,林建华详细地把方书记教给他的那套方法传授给了老陈。
「三句话的框架很重要:第一句表达理解和同情,第二句说明自己的实际困难,第三句给出建设性的建议。」林建华耐心地解释道,「关键是要真诚,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善意,而不是在敷衍。」
老陈听得很认真,不时地点头。
「林叔叔,这个方法听起来很有道理。」老陈说,「但是我担心用这种方法,对方会不会觉得我在找借口?」
「不会的。」林建华肯定地说,「只要你的态度是真诚的,语气是诚恳的,对方就能感受到。而且你要记住,你并不是在找借口,而是在说明实际情况。」
「那如果对方还是不死心怎么办?」老陈又问。
「如果对方软磨硬泡,你就要更坚定一些。」林建华回忆着方书记的教导,「可以在第三句话后面加一句:『我的态度就是这样,希望你能理解。』然后就不要再多解释了。」
老陈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明白了,关键是要有原则,有底线。」
「没错。」林建华赞许地说,「帮助别人是美德,但不能让这种美德成为别人利用你的工具。」
13
一个星期后,老陈又来找林建华了,这次他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了很多。
「林叔叔,您教的方法太管用了!」老陈兴奋地说,「这一周我用这套方法处理了三起借钱请求,效果都很好。」
「具体说说看。」林建华很感兴趣。
「第一个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想借五万块钱做生意。我按照您教的方法,先表达理解,再说明困难,最后建议他去银行贷款。他虽然有些失望,但很快就接受了,还感谢我给他指了明路。」
「很好。」林建华点点头。
「第二个是我以前的同事,想借钱给孩子交学费。我用同样的方法应对,建议他申请助学贷款。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说我考虑得很周到。」
「第三个呢?」
「第三个是个软磨硬泡的,我用您教的方法说了三句话,他还不死心。」老陈笑着说,「我就按您说的,加了一句『我的态度就是这样,希望你能理解』,然后就不再解释了。结果他也就不再坚持了。」
林建华听了很高兴,看到自己学会的方法能帮助到别人,心里很有成就感。
「看来你已经掌握了要领。」林建华说,「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是的,现在我心里有底了。」老陈感激地说,「林叔叔,真的太感谢您了。这套方法不仅保护了我的利益,还维护了人际关系,简直是太实用了。」
「其实这套方法也不是我发明的。」林建华谦虚地说,「是我的老领导方书记教给我的。他说这是做人的智慧。」
「确实是智慧。」老陈深有感触地说,「以前遇到借钱的事,我总是要么硬着头皮答应,要么生硬地拒绝,结果不是自己吃亏,就是得罪人。现在有了这套方法,既保护了自己,又不伤感情。」
赵军在一旁也深有感触地说:「我现在也把这套方法学会了,以后如果有人找我借钱,我也知道怎么应对了。」
「你们能这么想我很高兴。」林建华说,「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和智慧。既要有善心,也要有原则。」
14
几个月后,林建华惊讶地发现,找他借钱的人越来越少了。
「这是为什么?」他问周梅。
「还不简单,」周梅笑着说,「你现在应对借钱请求的方法太高明了,那些想占便宜的人自然就不来找你了。」
「有道理。」林建华点点头,「以前我心软,容易被人利用,所以那些人就盯上我了。现在我有原则、有方法,他们知道从我这里占不到便宜,自然就不来了。」
「这就是做人的智慧体现出来的效果。」周梅说,「既保护了自己,又筛选出了真正的朋友。」
确实如此。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林建华发现身边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清爽了。那些只想占便宜的人渐渐疏远了,而真正的朋友关系却变得更加牢固。
比如李建国,他们的友谊就越来越深厚。两人经常一起讨论投资理财、养生保健、教育孙辈等话题,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但从来不会给对方添麻烦。
还有赵军,自从那次主动道歉后,他们的关系也恢复了正常。赵军经常来请教一些人生问题,林建华也很乐意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这才是正常的人际关系应该有的样子。」林建华对周梅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但不给对方添麻烦。」
「是啊,」周梅深有感触地说,「以前你总是担心拒绝别人会得罪人,现在才明白,真正的朋友是不会因为你的合理拒绝而疏远你的。」
正说着话,电话响了。看到来电显示,林建华有些意外。
「谁的电话?」周梅问。
「孙伟民。」林建华皱了皱眉头,「几个月没联系了,怎么突然打电话来?」
「接一下看看。」
「喂,伟民。」
「建华,好久不联系了。」孙伟民的声音听起来有些不自然,「最近过得怎么样?」
「还行,你呢?」林建华的语气很平静。
「我也还好。」孙伟民停顿了一下,「建华,关于之前的事,我想跟你道个歉。」
林建华有些意外:「什么事?」
「就是借钱的事,还有担保的事。」孙伟民的声音有些愧疚,「我当时确实太过分了,不应该那样对你。」
「现在想起来道歉了?」林建华心里暗想,但还是平静地说:「过去的事就过去了。」
「建华,我知道我之前做得不对。」孙伟民继续说,「借了你的钱一直还不上,还想让你给我担保,被你拒绝后还说了那些不好听的话。我现在很后悔。」
「那你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我按照你之前的建议,通过银行贷款解决了资金问题。项目现在已经步入正轨了,我也有能力还钱了。」
林建华听了这话,心里五味杂陈。
「那就好。」
「建华,我想约个时间见面,把钱还给你,顺便当面道个歉。」孙伟民诚恳地说,「我知道这件事对我们的友谊造成了伤害,但我还是希望能够挽回。」
林建华沉默了一会儿:「好吧,那就见一面。」
15
第二天下午,孙伟民如约来到了林建华家里。
他看起来比几个月前精神了很多,手里还提着一些礼品。
「建华,这些是我的一点心意。」孙伟民把礼品放下,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这里是八万块钱,还有利息,一分不少。」
林建华接过信封,简单清点了一下,确实是约定的数目。
「钱我收下了。」林建华说,「不过利息就不用了,按照当初说好的就行。」
「不,利息必须给。」孙伟民坚持道,「这是我应该承担的成本。」
林建华也没有再坚持,收下了钱。
「建华,关于之前我说的那些话,我真的很抱歉。」孙伟民诚恳地说,「我当时被困难冲昏了头脑,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现在想起来,真的很惭愧。」
「人在困难的时候,确实容易失去理智。」林建华平静地说,「我可以理解。」
「谢谢你的理解。」孙伟民说,「但我还是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不应该因为你拒绝给我担保就说那些话。」
林建华看着眼前的孙伟民,心里有些复杂。
一方面,他为孙伟民能够主动道歉和还钱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他也清楚地意识到,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伟民,钱的事已经解决了,道歉我也接受了。」林建华说,「但我想你也应该明白,有些东西一旦破裂了,就很难修复了。」
孙伟民的表情黯淡下来:「我明白你的意思。是我自己破坏了我们的友谊。」
「我并不是要责备你,」林建华语重心长地说,「我只是希望你能从这件事中学到一些东西。」
「什么东西?」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珍惜。」林建华说,「真正的朋友不会让对方为难,也不会把对方当成提款机。如果遇到困难,应该通过正当途径解决,而不是给朋友添麻烦。」
孙伟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说得对。我确实应该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
「还有,」林建华继续说,「借钱这件事本身就容易伤感情。不管结果如何,都会给双方的关系带来影响。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在朋友之间发生金钱往来。」
「我现在彻底明白了。」孙伟民说,「以后我绝对不会再找朋友借钱了。」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气氛虽然不算尴尬,但也没有了以前的那种亲密感。
临走时,孙伟民说:「建华,虽然我们的关系可能回不到从前了,但我还是希望我们能保持联系。我会记住你今天说的话,也会珍惜我们剩下的这点友谊。」
「好的。」林建华点点头。
16
送走孙伟民后,周梅问林建华:「感觉怎么样?」
「说不上来。」林建华叹了口气,「他能主动道歉和还钱,说明他还是有良心的。但我们之间的关系确实回不到从前了。」
「这也是正常的。」周梅安慰道,「借钱这事就是这样,不管最终结果如何,都会对关系产生影响。」
「是啊,」林建华深有感触地说,「经过这些事,我更加明白了方书记说的那句话:真正的朋友不会让你为难。」
「现在看来,你学会的那套应对方法真的很有价值。」周梅说,「不仅保护了自己,还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确实如此。」林建华点点头,「如果一开始我就用那套方法应对孙伟民的借钱请求,可能就不会发生后面的这些事了。」
「没关系,人总是在经历中学习和成长的。」周梅说,「现在你已经学会了正确的方法,以后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正说着话,门铃响了。
「谁啊?」周梅问。
林建华去开门,发现是方书记。
「方书记,您怎么来了?」林建华很高兴。
「路过你们小区,想来看看你。」方书记笑着说,「最近怎么样?我教给你的那套方法还管用吗?」
「太管用了!」林建华兴奋地说,「快进来坐,我跟您详细说说这几个月的经历。」
林建华把这几个月发生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方书记,包括成功应对各种借钱请求,以及刚刚孙伟民来还钱道歉的事。
「很好,看来你已经完全掌握了这套方法的精髓。」方书记满意地点点头,「而且你还能把这套方法传授给别人,这说明你不仅学会了,还理解了其中的道理。」
「这都是您的功劳。」林建华谦虚地说,「如果没有您的指点,我可能还在为这些事烦恼呢。」
「不,这是你自己的领悟。」方书记说,「我只是给了你一个方法,但能够灵活运用并举一反三,靠的是你自己的智慧。」
「方书记,我还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林建华说,「像孙伟民这种情况,他现在还钱道歉了,我们的关系还能恢复吗?」
方书记想了想:「这要看你自己的想法。从他主动道歉和还钱来看,他确实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是,信任这东西一旦破裂,确实很难完全修复。」
「那您建议我怎么办?」
「我建议你保持一种平和的态度。」方书记说,「不要刻意疏远他,也不要完全信任他。可以保持一般朋友的关系,但在涉及金钱等敏感问题时,还是要谨慎一些。」
「我明白了。」林建华点点头。
17
「建华,通过这件事,你学到了什么?」方书记问道。
林建华想了想:「我学到了很多。首先,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关系——真正的朋友不会让你为难。其次,我学会了如何用智慧的方法处理借钱请求。最重要的是,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原则,有底线。」
「说得很好。」方书记赞许道,「还有什么?」
「还有就是,帮助别人是美德,但不能让这种美德成为别人利用自己的工具。」林建华继续说,「我们要有善心,但也要有智慧。」
「非常好。」方书记满意地点点头,「你能有这样的认识,说明你确实成长了。」
「方书记,您能再给我一些人生的建议吗?」林建华诚恳地请教。
「当然可以。」方书记想了想,「我想说的是,人到了我们这个年纪,最重要的是要活得明白。什么是明白?就是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人值得深交,什么人要保持距离。」
「您说得太对了。」
「还有,」方书记继续说,「我们要学会享受生活,珍惜身边真正关心我们的人。不要为了那些不值得的人和事浪费时间和精力。」
「我会记住的。」林建华认真地说。
「最后,」方书记拍了拍林建华的肩膀,「要记住,智慧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你学会了这套方法,不仅要自己用,还要传授给需要的人。这样,你的智慧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我明白了。」林建华深受启发,「我会把这套方法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方书记在林建华家里待了一个多小时,两人就人生智慧、人际关系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临走时,方书记说:「建华,看到你能够从困境中学习和成长,我很高兴。这说明我的这点经验没有白传授。」
「方书记,真的太感谢您了。」林建华真诚地说,「如果没有您的指点,我不知道还要在这些问题上困扰多久。」
「我们都是在人生的路上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方书记说,「你现在学会了,以后也要像我一样,把这些智慧传递下去。」
18
方书记走后,林建华心里很不平静。
「老伴,我觉得我们真的很幸运。」林建华对周梅说,「能够遇到方书记这样的人,学到这么宝贵的人生智慧。」
「是啊,」周梅深有感触地说,「一个好的老师,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方书记就是你的贵人。」
「不仅如此,」林建华说,「我觉得我们也有责任把这些智慧传递给更多的人。就像方书记说的,智慧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不是用来藏着掖着的。」
「你打算怎么做?」
「我想把我们的经历写下来,分享给更多有同样困扰的人。」林建华说,「让他们也能学会这套方法,避免走我们走过的弯路。」
「这个想法很好。」周梅赞同道,「确实会有很多人面临同样的问题。」
接下来的几天,林建华开始整理自己的经历,把从被借钱困扰到学会应对方法的整个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
他不仅记录了事件的经过,还记录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和从中学到的智慧。
「你写得真好。」周梅看了林建华写的内容后说,「读起来很真实,很有启发性。」
「我希望能够帮助到那些有同样困扰的人。」林建华说,「让他们知道,遇到借钱请求时,既不用硬着心肠拒绝,也不用委屈自己答应,而是可以用智慧的方法来处理。」
一个月后,林建华把自己的经历整理成了一篇长文,投稿给了当地的报纸。
没想到,这篇文章刊登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读者打电话或写信给报社,说这篇文章对他们很有帮助。
还有一些人直接找到了林建华,想要当面请教这套应对方法。
「林老师,您的文章写得太好了。」一个中年妇女来找林建华,「我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看了您的文章后才明白应该怎么处理。」
「我只是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谈不上老师。」林建华谦虚地说,「如果对您有帮助,我很高兴。」
「您教的那三句话的方法,我已经用过几次了,效果真的很好。」这位女士兴奋地说,「既保护了自己,又不得罪人,简直太实用了。」
类似的反馈越来越多,林建华逐渐意识到,这套看似简单的方法,对很多人来说确实是解决困扰的良方。
一年后的一个下午,林建华在社区花园里又遇到了方书记。
「建华,听说你成了我们小区的名人了?」方书记笑着说,「你写的那篇文章我也看了,写得很好。」
「这都是您教导有方。」林建华感激地说,「如果没有您传授给我那套方法,我也写不出这样的文章。」
「你能把学到的智慧分享给更多的人,这比什么都重要。」方书记说,「智慧只有在传播中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学会了这套方法,并且成功地应用到了自己的生活中。」林建华高兴地说,「看到他们摆脱困扰,我心里很满足。」
「这就是传递智慧的意义。」方书记深有感触地说,「我们都会老去,但智慧可以传承下去,帮助一代又一代的人。」
两位老人在花园里慢慢踱步,夕阳西下,把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
「方书记,我现在明白了一个道理。」林建华说,「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智慧。金钱可能会失去,但智慧一旦获得,就会受益终生。」
「你说得很对。」方书记点点头,「而且智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你分享得越多,它就越有价值。」
「是啊,」林建华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我每次帮助别人解决借钱的困扰,心里都会有一种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比什么都珍贵。」
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花园的凉亭旁,这里正是一年前方书记传授给林建华那套方法的地方。
「还记得一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谈话的。」方书记指着凉亭说,「那时候你还为借钱的事苦恼不已。」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林建华感慨道,「一年前的我怎么也想不到,现在会有这么多人向我请教处理借钱问题的方法。」
「这就是智慧的力量。」方书记说,「它不仅改变了你的生活,也通过你改变了更多人的生活。」
「方书记,我有一个想法。」林建华说,「我想把这套方法进一步完善,写成一本小册子,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会。」
「这个想法很好。」方书记赞许道,「不过你要记住,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关键是要理解方法背后的道理,然后灵活运用。」
「我明白。」林建华郑重地点点头,「做人的智慧,不在于背会几句话,而在于理解人性,理解关系,理解原则。」
夕阳完全落下去了,两位老人也该回家了。
「建华,今天的谈话让我很高兴。」方书记说,「看到你能够从困境中成长,并且把智慧传递给更多的人,我觉得我当初的那点分享是值得的。」
「方书记,是您改变了我的生活。」林建华真诚地说,「我会永远记住您的恩情,也会继续把这份智慧传递下去。」
两人告别后,林建华慢慢走回家。一路上,他回想着这一年来发生的种种变化,心里充满了感慨。
从被借钱请求困扰,到学会智慧的应对方法,再到帮助更多的人解决同样的问题,这一年的经历让他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做"智慧改变命运"。
回到家后,周梅看到林建华满脸的笑容,知道他今天的心情很好。
「今天又遇到方书记了?」
「是啊,」林建华高兴地说,「我们聊了很多。我决定要写一本小册子,把这套应对借钱问题的方法系统地整理出来,帮助更多的人。」
「这个想法很好。」周梅支持道,「确实应该让更多的人学会这种智慧的处理方式。」
林建华坐在书桌前,开始构思他的小册子。
他要写的不仅仅是三句话的应对技巧,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如何在保持善良的同时保护自己,如何在维护关系的同时坚持原则。
窗外夜色渐浓,但林建华的内心却充满了光明。
他知道,自己找到了人生新的意义——不仅要过好自己的生活,还要用自己学到的智慧去帮助更多的人过好他们的生活。
这,或许就是智慧最大的价值所在。
来源: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