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的中国市场,对于瑞士斯沃琪集团而言,宛如一场冰火交织的戏剧。月初,斯沃琪与欧米茄联名推出的腕表全球首发,瞬间点燃消费热情,黄牛连夜排队抢购的场景成为街头奇观;然而仅5天后,其官网发布的“眯眯眼”男模宣传图却因涉嫌辱华,将品牌推入舆论的漩涡中心;时
2025年8月的中国市场,对于瑞士斯沃琪集团而言,宛如一场冰火交织的戏剧。月初,斯沃琪与欧米茄联名推出的腕表全球首发,瞬间点燃消费热情,黄牛连夜排队抢购的场景成为街头奇观;然而仅5天后,其官网发布的“眯眯眼”男模宣传图却因涉嫌辱华,将品牌推入舆论的漩涡中心;时隔不到1个月,斯沃琪又宣布将于9月8日在全国门店再次发售该联名腕表。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不仅折射出国际品牌对中国消费者心理的复杂博弈,更暴露出辱华事件后“以售代歉”这一争议性策略背后的深层逻辑。
联名狂欢:精准拿捏年轻群体的消费密码
斯沃琪与欧米茄的联名款之所以能引发抢购狂潮,关键在于品牌对Z世代消费心理的精准洞察与巧妙拿捏。这款定价2980元的腕表,通过文化符号嫁接、社交货币属性强化以及饥饿营销的组合策略,直击年轻群体的消费痛点,成功将产品转化为具有社交价值的潮流单品。
尽管官方宣称“首批限量指定实体店发售”,但具体数量始终不透明,这种信息不对称引发了消费者的猜测和焦虑。黄牛与普通消费者混战在门店前,进一步强化了产品的稀缺性,激发了人们的购买欲望。二级市场上,该腕表价格迅速飙升,溢价预期更是吸引了大批投机者涌入,形成了“越难买越想买”的消费怪圈。首发当日,线上讨论量激增,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关于这款腕表的晒单、测评和抢购攻略,想不火都难。
辱华风波:文化傲慢触发的历史创伤
然而,8月14日的“眯眯眼”宣传图事件,却如同一记重锤,将斯沃琪精心营造的品牌形象砸得粉碎。该宣传图中,男模以夸张的眯缝眼造型配合挑衅性肢体动作,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形成病毒式传播,引发了公众的强烈愤怒和谴责。
事件发酵数天后,国内主流媒体纷纷下场指责斯沃琪的辱华行为。斯沃琪集团迫于无奈,在外媒社交平台发布了一篇不痛不痒的官方声明,并非正式道歉。到了国内社交媒体平台上,原版官方声明被中文翻译所美化,说是道歉,但很多网友并不买账,事件就此告一段落。
以售代歉:辱华后的争议性公关策略
面对舆论危机,斯沃琪选择了在9月8日全国门店再次发售联名款这一争议性策略,试图通过复售热门款来转移公众注意力,淡化辱华事件的影响。这一决策背后,暗含着国际奢侈品集团处理辱华事件的经典套路,也暴露出品牌在公关策略上的短视和傲慢。
斯沃琪通过再次发售已引发抢购热潮的联名款,试图将公众的讨论焦点从辱华事件导向产品本身,利用消费者的购买热情来对冲负面舆论。在品牌看来,只要产品足够热门,消费者就会为了追求潮流和社交价值而忽略品牌过失,从而将危机转化为销售机会。
时间会冲淡一切,随着联名款的再次发售和消费热潮的兴起,公众会逐渐忘记辱华事件,品牌形象也能得以恢复。促销洗白,是辱华品牌惯用的策略,通过大规模促销、限量款放货等方式,品牌试图让消费者在“占便宜”的心理驱动下忘记品牌过失,从而促进短期销售。在品牌看来,只要销售数据好看,就能证明策略的成功,而消费者的感受和民族尊严则可以被忽视。
健忘与觉醒:中国消费者的双重面相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消费者在斯沃琪辱华事件中呈现出健忘与觉醒的双重面相,这既反映了消费者心理的复杂性,也预示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深刻变革。
短期健忘性在部分消费者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联名款强大的社交属性与促销利益的双重驱动下,一些消费者选择忽视品牌过失,投身于抢购热潮之中。对于他们来说,拥有一款热门联名腕表意味着在社交圈中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和社交需求。回头看瑞士顶级腕表品牌爱彼,辱华风波过后,依然在国内“接着奏乐、接着舞”,钟表媒体吹嘘品牌的内容满天飞,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
然而,更多消费者开始表现出长期觉醒力。他们逐渐意识到,对辱华品牌的包容本质上是对民族尊严的妥协,是对历史创伤的漠视。在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但文化尊重始终是交流的前提和基础。当一个品牌为了商业利益而践踏民族尊严时,消费者有责任用脚投票,抵制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这种觉醒力的增强,反映了中国消费者民族意识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成熟,也为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最后扯扯
再多扯也没用!9月8日一早去看,斯沃琪店门口有没有黄牛排队就行了!到底是谁在笑话谁?
来源:邱小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