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金融 IT 困局:“无人测试” 推动质量赋能,助力机构降本增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6 16:01 1

摘要:2025 年 9 月 5 日,北京,数字经济与金融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软件系统已成为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服务客户、管控风险的核心载体,其质量与稳定性直接决定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当日,2025 年 Gtest 全球软件测试技术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这场 “软

2025 年 9 月 5 日,北京,数字经济与金融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软件系统已成为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服务客户、管控风险的核心载体,其质量与稳定性直接决定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当日,2025 年 Gtest 全球软件测试技术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这场 “软件测试行业风向标” 盛会以 “智测无界 大模型驱动的测试新范式” 为主题,吸引微软、谷歌、华为等企业,清华、北大等高校及中国银行业协会等机构的 500 余位专家、管理者齐聚,聚焦 AI 对软件测试的颠覆性影响,尤其深耕金融科技领域的实践突破。

金融软件测试困局:传统模式难破 “效率与质量” 双重枷锁

金融数字化转型进入 “深水区”,软件应用覆盖零售银行 APP、跨境支付系统、券商交易平台、保险核保系统等,架构从单体式向分布式演进,复杂度激增。同时,《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等法规收紧合规要求,对测试标准提出更高要求。

但传统测试模式深陷困境。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软件质量保障白皮书》显示,超 67% 企业测试自动化不足,平均 30% 开发时间用于测试。金融领域问题更突出:一是业务流程含身份认证、资金划转等关键节点,手工测试难跟上 “每周迭代” 节奏,且人为因素易导致覆盖不全。如某城商行因信用卡审批测试遗漏 “异地户籍授信限制”,遭监管处罚。二是人力成本高企,部分中小银行测试人力成本占 IT 总投入超 25%,制约转型投入。

AI 重塑金融测试格局:AI测试系统破解行业痛点

峰会主论坛上,Testin 云测 AI 测试产品负责人王晓磊的演讲引发共鸣,“无人测试” 理念成焦点。他表示:“金融对质量的极致追求,使其成为 AI 测试最佳场景。大模型技术推动金融测试从‘自动化辅助’向‘智能化自主’跨越,‘无人测试’将重构质量保障体系。”

Testin 云测发布全栈自研的 Testin XAgent 智能测试平台,针对金融特性融合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核心优势有三:

精准业务理解:RAG 技术注入领域知识:搭载 RAG 技术知识注入系统,对接金融机构测试用例库、业务手册、合规文件等私有知识库。借助大模型推理能力,精准把握业务需求与风险点。某股份制银行应用后,个人贷款测试用例覆盖率从 40% 升至较高水平,场景覆盖提升 3倍,规避合规风险。

高效脚本生成:意图驱动革新编写模式:独创意图驱动引擎,测试人员用自然语言描述目标(如 “验证信用卡账单日调整后手续费计算”),系统自动解析并生成可执行脚本。效率提升 85%,且让无编码能力的业务专家参与测试设计,实现 “需求直达执行” 闭环。

智能视觉感知与自愈:保障测试稳定性:集成视觉大模型与 OCR 技术,实现界面 “可视化” 测试。实时监控界面变化,自动修复脚本失败,将 UI 自动化脚本稳定性从行业平均 70% 提至 95% 以上。某头部券商接入后,交易 APP 月度回归测试从 7 天缩至 2 天,测试中断减少 80%。

“无人测试”:金融质量保障的未来蓝图与行业变革

王晓磊比喻:“传统自动化测试是‘定速巡航’,‘无人测试’则是‘全自动驾驶’,能自主规划路径、应对复杂场景。” 他强调,其核心是重塑测试团队价值 —— 未来竞争力取决于专家能力,测试工程师从重复工作转向策略制定、质量体系搭建等高阶环节,实现从 “执行者” 到 “决策者” 升级。

与会专家共识,“无人测试” 将推动三大转变:一是工作方式从 “人工执行 + 被动等待” 转向 “系统自主 + 主动预警”;二是技能要求从 “编码操作” 转向 “业务与 AI 应用”;三是价值定位从 “成本中心” 转向 “质量赋能中心”,降低合规成本、加速产品上线。

对金融机构 CIO 而言,“无人测试” 是破解产研冗余的关键。目前已展现规模化潜力:秒级生成复杂用例、自主完成测试全闭环、24 小时验证万级移动端兼容场景、实时预警接口风险,构建可复制的质量保障范式。

展望未来,随着大模型迭代,“无人测试” 将从探索迈向深度落地,成为数字化转型质量基石。Testin 云测将持续技术创新,提供适配解决方案,推动金融软件质量体系跨越式发展,助力金融科技行稳致远。

来源:产经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