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吃苦相比,有苦难言,无人问津,可能比苦本身还难受。重生之后,叶檀老师变了很多,变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别人的苦。她说,有苦我们一起分担。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邮箱yeta
长期征集
日子很难,生活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受苦的人最懂。
和吃苦相比,有苦难言,无人问津,可能比苦本身还难受。重生之后,叶檀老师变了很多,变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别人的苦。她说,有苦我们一起分担。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邮箱yetanbusiness@163.com,叶檀老师看到,一定会回复。记住,这世界还有人,关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文/叶檀财经团队
很多人打一出生,就过上了被“规划”的人生。
老师、律师、医生、公务员……这些镶着金边的职业,早早被灌注耳朵,植入大脑。
长大后,更多人对自己的未来抱有非凡的期待,脑海中隐隐约约有一张宏大的蓝图,期待乘长风破万里浪。
理想会成真吗?
最近看了达利欧的一个采访,这位站在世界之巅的人,以毕生学识和经验告诉大家,成功并非规划而来,成功后的图景也不是想象中的那般滋味。
达利欧说,哈佛商学院曾跟踪五千位创业者,结果发现只有20%到25%的人能够成功。在这些人中,只有5个人是开始就有人生规划的。
达利欧进一步表示,在我们踏上征途之前,对事物的了解都是不充分的。这时候判断自己能否成功,没什么意义。如果遇到困难过早地放弃,注定会失败。
人生就像爬山,没人能知道未来的终点在哪,只能努力地爬。有时候会爬到高处,有时候遭遇挫折,不得不下坡。
甚至,即便你到了高山,都不会觉得自己已经到了。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充满变数的征程中,不断试错,学习,适应,进化。
对普通人眼里的成功者,达利欧说,他几乎认识这个世界上所有最成功的人,但这些人很少沉浸在自己的成功里,反而充满焦虑。因为他们害怕,自己从高处滑落,从巅峰走下坡路。
所谓成功人士,会面临普通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不会因为成功而有丝毫改变。
不如借鉴巴菲特的人生思考,相信我们身处最美好的时代,应该庆幸生活的美好,多关注美好的事物。
人生注定有挫折,不妨碍活得精彩。
指数好看,个股难炒
遭遇重大事件,集中兑现利好,是A股的老套路。
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并没有因为慢牛而有所改变。
进入9月,调整恰逢其时。三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从3880点跌落至3765,这两个月涨幅巨大的科创板,则从1366点跌至1226点。
在原本就有的兑现欲望下,一条来自彭博的消息加速了市场情绪的发酵。
9月3日,彭博报道称,中国监管部门正寻求给股市投机行为降温。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的言论,因担心市场大幅波动可能会导致散户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近几周决策层在考量的措施包括取消部分卖空限制和抑制投机交易等选项。尚不确定这些政策是否会被采纳或者实施。
另外一位知情人士称,监管要求银行严查信贷资金入市行为,此前监管发现一些投资者利用消费贷款和网络借贷等资金炒股。
国内不少机构第一时间出面“辟谣”。多数机构援引8月29日村里召开的座谈会的调子,“持续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的势头”。
为了引入更多长线资金,9月5日,《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出炉。
据华尔街见闻消息,新规定将股票型基金的认购费率、申购费率上限由1.2%、1.5%,调降至0.8%;将混合型基金的认购费率、申购费率上限由1.2%、1.5%,调降至0.5%;将债券型基金的认购费率、申购费率上限由0.6%、0.8%,调降至0.3%。
同时,为鼓励长期持有,新规定明确对投资者持有期限超过一年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不再计提销售服务费。
这是大利好。
某种程度上,无论是基金新规,还是彭博的消息,亦或机构的解释,都反映出不希望疯牛的出现,持续稳妥的慢牛是普遍共识。
不过,人性经不起考验,看到赚钱效应,不免心痒难耐。
经过3天的下跌,9月5日,市场报复性上涨。深成指大涨接近4%,创业板更是暴涨6.55%,科创板差一点也涨了超过3%。
创业板的走势,让所有人惊呼魔幻,大落大起,一天便收复了失地,中国股市历史上少有。
股市报复性反弹背后,是各方力量的前赴后继。据财新网报道,8月,A股新增投资者突破200万大关,达到265万,相比于去年同期增长了165%。这个涨幅看似不小,但对比2024年8月和2025年8月市场的成交量,还是相对合理的。
毕竟2024年8月是股市最低迷的时候,而2025年8月则是股市相对激情时刻。
相比于散户的激情,国家队相对克制。
据上证报的报道,随着公募基金2025年半年报披露完毕,中央汇金最新持仓动向浮出水面。
截至2025年6月末,中央汇金及其子公司合计持有股票ETF市值1.28万亿元,较去年年底增加近23%,创历史新高。
据瑞银的估算,二季度,中央汇金入市力度有所加快,净买入A股ETF金额达2066亿元人民币,资金主要去向是沪深300指数ETF,大约有1335亿资金投入沪深300指数ETF,占比约为65%。其余的资金则以上证50、中证1000等宽基指数为主。
国家队买宽基,投机资金倾向于科创50等窄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截至8月28日,科创50成分股月内融资净买入额达239.72亿元,占A股融资净买入总额的9.35%。科创50成分股融资余额增长237.26亿元,占A股新增融资余额的8.99%。
个股层面,融资流入最多的分别是寒武纪、中芯国际、海光信息。
融资的对手盘,也在同一时间有所作为。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场内ETF基金8月净流出额前十的基金中,有5只属于芯片、半导体、科创50ETF基金。
其中,14只科创50ETF基金净流出总额达295.56亿元,半导体ETF遭遇超50亿元的资金撤离。
根据科创50的规则,单一股票权重占比不能超过10%,前5个股票占比合计不能超过40%,
这意味着,寒武纪将被当前的15%调降直10%,相关科创50被动产品不得不卖出寒武纪仓位。据中泰证券的测算,可能有104亿资金被动减仓。
无论是主动减仓还是被动减仓,投机资金都在面临着理性的挑战,从结果看,近期理性占了上风。
实际上,对于此前的指数行情,或者一九行情,一些机构是有质疑的。申万宏源在研报中写道,“一九行情”持续演绎不利于牛市氛围延续。后续行情需要有丰富的结构纵深,行情适当减速才是健康的。
在市场大幅调整后,不少机构给出了基于历史样本的统计学分析。广发证券梳理了过去六次牛市,跌破20日均线的情况。
结果如下:
招商证券则给出了另外一种理解。
这个阶段市场会调整两到三个交易日,跌幅在3%到5%是合适的,不会影响资金正反馈。但如果跌幅超过4个交易日,大家就要考虑,正反馈是不是还能持续。
从9月5日的行情来看,招商的4个交易日调整幅度并没有被打破。
对于9月,不少机构的看法比较谨慎。
西京研究院等机构认为,国家队持续买入,目的是要股市稳定,活跃,而并非一直上涨,尤其厌恶疯牛。对国家队思想的理解,有助于判断后市。
接下来的9月,市场可能围绕3750宽幅震动,当前是交易盘时间,而非配置盘窗口。
不过,当兑现盘和恐慌情绪释放完毕后,大盘中枢还会继续抬升。
这些年一直强烈看多沪深两地股市的兴证全球策略则认为,这波市场也许会类似20年地产牛市,走快了,热度高了,政策就调一调,冷了,政策就拖一拖,如此震荡前行。
分析完A股,再来看看美股。
美股市场遭遇的困境,和国内股市异曲同工。据华尔街见闻9月1日的消息,美股在创下历史新高后,最新估值已经超过了互联网泡沫时期的峰值。
标普500指数基于未来12个月预期盈利的市盈率为22.5倍,远高于2000年以来16.8倍的平均水平。
和国内的指数牛一样,美股同样是少数科技公司主导的行情。
据Morningstar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标普500指数中最大的10家公司占据了指数总市值的39.5%,为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有九家公司的市值已超过1万亿美元。
有意思的是,美国投机资金正处于史无前例的高水平。据美国金融业监管局的数据,7月,美国投资者保证金账户中的借款总额已升至1.02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ETF也在美国市场上大放异彩。据晨星公司的统计,当前美国市场的ETF数量已经超过上市公司数量,从2010年至今增长了三倍多。
9月有“9月魔咒”,这一统计意义上的玄学。据芝加哥CME集团的文章,从1927年至今,标普500指数在9月下跌的概率高达56%,平均跌幅1.17%。而在总统上任第一年,这一概率进一步升至58%,平均跌幅扩大至1.62%。
从2015年到2024年,标普500指数有六次在9月出现下跌,跌幅更是高达1.93%。
老川的第二任期上任第一年,碰上9月魔咒,美股有何表现?能否打破魔咒?
黄金大涨之后,数字黄金要来了
除了股市,近期最热的市场当属黄金市场。9月2日,横盘几个月的黄金,终于突破了4月份的高点,站稳了3500点大关。
截至9月4日,伦敦金价格为3544美元,纽约金为3600美元。
至此,伦敦金2025年的年内涨幅已经超过35%,纽约金涨幅更大,为36%。
放眼全球各类资产,黄金的涨幅笑傲江湖,超过绝大多数股市,也超过加密货币,是当之无愧的2025年最佳资产。
据财联社的报道,allstarscharts.com统计,自1968年以来,黄金从未出现过月线8连阳,2025年是创纪录的表现。
黄金上涨是诸多新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为对美元资产的不信任投票,全球央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宣告美元时代的加速终结。
财联社援引Crescat Capital的数据称,2025年,外国央行持有的黄金量,自1996年以来首次超过美国国债,这是天大的变化。
美元的风险一直存在,最近,传出美联储独立性可能彻底丧失的消息,让美元风险再次发酵。
过去,人们觉得老川只是过过嘴瘾,不敢有实质性动作。自从他罗织罪名开除美联储理事库克(Lisa Cook)之后,人们知道,他来真的。
顺利的话,明年5月任命效忠川普的主席,撼动FOMC决策结构,从1951年以来,Fed的独立性再次遭遇致命威胁。
美联储独立性期权,就此反应在黄金身上。
据国金证券分析,美联储的独立性并非一个绝对的“开/关”状态,而是一个随政治环境而变化的连续光谱。法律条文赋予了美联储法理上的独立性。然而,这种独立性的有效性取决于政治惯例以及行政部门尊重这种惯例的意愿。
在老川寻求全方位掌控美国经济后,过去的政治边界一一瓦解。鲍威尔的转向表明,他的决策已经深度融入了政治风险考量。
事实上,鲍威尔领导的美联储已经在迁就美国财政和贸易政策。
9月3日,支持美联储的经济学家们开始了捍卫行为。据钛媒体报道,近600位经济学家联合发表公开信,警告老川正在动摇美国金融体系核心支柱的独立性,并侵蚀公众对美联储的信任。
联署的人包括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克劳迪娅·戈尔丁、埃尔文·罗斯、保罗·米尔格罗姆和保罗·罗默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除了美联储的信任危机,美国的就业情况也在支持黄金走强。
9月4日,被寄予厚望的ADP Research公布最新的数据,美国8月ADP就业人数增加 5.4万人,大幅低于前值的10.4万人,比市场预期低了1.4万人。
另外一份重量级就业报告更触目惊心。9月4日,挑战者企业发布报告称,8月,美国企业新增就业岗位仅为1494个,创2009年以来8月份的最低水平。
就业岗位创纪录的减少,裁员的情况却在大幅增加。据挑战者企业报告,8月,美国企业裁员人数为8.5万人,环比大增39%,创2020年8月份以来的新纪录。
9月5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非农就业再度大幅不及预期。8月,美国非农就业人口仅增加 2.2万人,远低于此前机构预期的7.5万人。
一边裁员,一边却招不上人。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近期的报告预测,未来8年,美国新增的380万个制造业岗位中,可能有一半会因为技能差距等因素无法填补。
ISM举例铁锈地区的代表底特律,当地和汽车有关的零部件企业,招聘的完成率不足40%。
即使通胀的情况没那么急迫,就业也足以让美联储降息。
不过,黄金也不是没有风险。
看到黄金不断上涨,有机构开始试图黄金数字化。据金十数据9月3日的消息,世界黄金协会正寻求推出数字化黄金,为贵金属交易、结算和抵押创造全新模式,此举可能彻底改革伦敦9000亿美元的实物黄金市场。
报道援引《金融时报》的采访,世界黄金协会首席执行官表示,尽管许多投资者因黄金的实物特性而重视它,视其为避险资产,但黄金必须数字化以扩大市场覆盖面。
这一名为"集合黄金权益"(PGIs)的新数字单位,将于明年第一季度在伦敦试点运行。
数字黄金,往好了想是放大黄金的价值,让更多人能够参与黄金盛宴,但换个方向,就是通过稀释黄金的真正价值,让安全的黄金不再安全。
数字黄金,纯投机。
股市烈火烹油,实体经济让我们恢复冷静
8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最新的PMI数据。
结果显示,实体制造业回温速度远不及股市。8月的PMI相比于7月份,仅增加了0.1%。
大型企业改善幅度最大(50.8%),比上个月上涨了0.5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荣枯线以上。
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仍然在荣枯水平以下。其中,中型企业数据为48.9%,比7月份降低了0.6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6.6%,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
从分类指数看,生产指数不仅在荣枯水平上,而且有加快的趋势。8月份的生产指数为50.8%,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
订单的上升是生产指数加快的重要原因。
8月份,新订单指数为49.5%,比上月上升了0.1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为47.2%,比7月份高了0.1%。
景气度些许回复,无法给企业提供更多的安全感和用工需求。8月份的从业人员指数相比于7月份回落了0.1%来到47.9%。
相比于制造业PMI的些许变化,建筑业PMI在8月份出现较大回落。坚挺了几个月建筑业,在8月份跌破荣枯水平,单月下滑1.5%,最新的数字为49.1%。
据统计局官方解释,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主要受高温多雨天气等不利因素影响。如果纯是天气因素,后续天气好转,建筑业PMI应该会回到7月份的轨道上。
和官方PMI几乎同时发布的还有标普版本的PMI报告,这份报告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9月1日,标普全球公布数据显示,中国8月标普全球制造业PMI为50.5,前值为49.5。
显然,标普版本的PMI结果远比官方的更加乐观,制造业PMI不仅重回荣枯线以上,还单月大幅改善1个百分点。
改善主要来自订单的变化。8月,新订单增速创下3月份以来最快水平。国内在补贴和促销等政策支持下,改善得更明显,而新出口订单则略有下滑。
价格方面,标普版本的PMI显示,销售价格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八个月的降价行情。价格企稳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这说明反内X政策初步见效。
不过,就业方面和统计局步调一致,企业比较谨慎。
让人惊喜的是,标普版本的服务业PMI,8月份为53,比7月份高出0.4个百分点,升至1年高点。
据标普的报告,服务业近期复苏的核心是新业务强劲增长,新订单增速连续第二个月加快。且增速创下2月以来的最快纪录。
据被调研的服务业企业反馈,对未来一年的前景充满信心,信心指数创五个月以来最高水平。
兴业证券则认为,标普服务业PMI走势良好,和股市上涨关系密切。
不过,无论制造业还是服务业,用工都在萎缩。据标普服务业PMI报告,中国服务业用工量在 8 月份重现收缩,这是过去3个月以来的第二次。
用工减少的原因,主要出于成本考量。
说到成本,有件反学识的事。近期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发现尽管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是印度等国家的三倍以上,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全球份额并没有因为人工成本的增加而降低,反而还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文章援引哈佛大学增长实验室汇编的贸易数据称,2019年至2023年中国在不少劳动密集型行业中的全球出口份额,都有所增长。
比如,扫帚、拖把、钢笔等小型制成品的全球出口份额上升了9个百分点,达到52.3%。家具出口市场份额增长约1.5个百分点,玩具则从54.3%上升至56.9%。
为什么会这样?
金融时报的解释是,这可能和中国企业大量应用机器人有关。从2011年到2023年,中国在12个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就业人数下降了约26.5%。被替换的人工由机器人替代。
中国的国产机器人价格只有国外的一半,中国1年安装8万台工业机器人,占全球一半。每万名工人的机器人密度领先于德国,逼近最高的韩国。
不过,成本再低,也有极限。汽车行业作为最大的制造业品类,其现状大致可以反映制造业降本背后的无奈。
9月1日,日经中文的报道显示,中国大型车企的业绩正在恶化。截至8月30日,6家大型车企的2025年半年报全部出炉,有5家出现利润减少或亏损,唯一实现利润增长的比亚迪,增长率低于上年同期。
据路透的消息,面对激烈竞争,比亚迪已将2025年销量目标从之前的550万辆下调至460万辆.
竞争对手开始进攻。据凤凰网科技报道,特斯拉官方商城9月1日显示,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车型现已降价至25.95万元。
这款特斯拉续航能力最强的车型,上市不到一个月,就降价1万元。这是比亚迪现在敢想不敢干的事情。
据彭博社的报道,尽管官方在6月呼吁避免激烈竞争,但数据显示,面对产能过剩和消费者信心低迷,七家汽车品牌仍加大了折扣力度。
7月份整体促销仍高于去年同期。下面这张源于彭博的图片,可以看到2023年至今,各大国内外品牌的降价趋势,不少公司的产品降幅接近40%。
车企近期还面临不能过度营销的压力。
9月4日,据北京日报的报道,中国广告协会发文呼吁,汽车厂家、经销商和营销机构千万不能忽略法律和道德的基本底线,要给正常的广告和营销传播系上法律和道德的“安全带”,汽车厂商和社会要对无底线的广告和营销传播踩下“刹车板”。
希望所有车企都老老实实靠产品力说话,而不是过度营销,进行公平的竞争。
房地产变得更加脆弱
冰火两重天,股市上涨,楼市更羸弱,甚至出现地产界媒体人转型做股评。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8月份,百城二手住宅均价为13481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76%,同比下跌7.34%。
“以价换量”的现象仍在延续。
自从2023年2月以来,二手房价格环比持续下跌,只有跌多跌少的区别。
头部房企的销售情况,则能体现新房水温不高。
8月31日,克而瑞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八个月,百强房企累计实现操盘销售额20708.8亿元,同比下降13.1%,降幅较前七个月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8月单月操盘销售额为2070.4亿元,环比降低1.9%,同比降低17.6%。
头部房企销售同环比均在下跌,且跌幅还在扩大。克而瑞的数据显示,前8个月,从TOP10到TOP100,各级别的房企门槛都已经降低至5年来最低水平。
TOP10房企的门槛降至560.6亿元,同比降低4.3%,TOP100的房企销售操盘金额门槛同比大降23.8%,仅录得35.1亿元。
头部城市的刺激政策,没显示出什么效果。克而瑞数据显示,2025年8月,北京新建商品房单月成交面积环比下降8%,同比下降19%。
财新援引亿翰智库称,上海新政后两天,新房、二手房单日网签数据并未出现明显增长。克而瑞监测的数据,整个8月,上海新房成交面积环比下降27%,同比下降45%。
相比于北京和上海,深圳的房价,更加脆弱。乐有家的数据显示,2025年7月,深圳二手房住宅价格时隔9个月,再度回到5字头。
另据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统计,8月深圳二手房录得量为5267套,环比下降7.1%,成交量创2025年3月以来新低。
时间过得很快,2025年已然走过了8个月,传统意义上的金九银十刚刚开启。现在,似乎不再有多少人期待金九银十,房地产市场让人体会到心如古井。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来源:叶檀财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