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新21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2025年9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6 17:34 1

摘要:《小圣施威降大圣》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讲述了孙悟空与二郎神杨戬斗法的精彩故事。文章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通过奇妙的想象和精彩的描写,展现了神话故事的独特魅力,非常适合引导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丰富内涵,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材分析

《小圣施威降大圣》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讲述了孙悟空与二郎神杨戬斗法的精彩故事。文章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通过奇妙的想象和精彩的描写,展现了神话故事的独特魅力,非常适合引导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丰富内涵,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文中生字词。

梳理文章情节,概括故事内容。

分析孙悟空和二郎神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运用的描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古典神话故事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体会孙悟空机智勇敢、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分析孙悟空和二郎神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奇幻的想象和独特的描写手法,感受古典神话的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深刻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西游记》相关视频片段、图片、生字词等资料。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阅读《西游记》中与本回相关的章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5 分钟)

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的精彩视频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问:“同学们,刚才视频中展现的是《西游记》里哪个精彩的情节呀?里面主要有哪些人物呢?”引导学生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小圣施威降大圣》。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3 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吴承恩的简介和《西游记》的相关信息。

简要介绍《西游记》的成书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价值,让学生对这部古典名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2 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做好标记。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文中的生字词,如“掣、鹚、翎、嗛、淬、青鹞、鹭鸶”等,进行领读、正音,并解释重点字词的含义。

采用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四)再读课文,梳理情节(20 分钟)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孙悟空和二郎神的斗法,写了哪些情节?可以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梳理。

小组内交流讨论,派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梳理出故事的情节脉络:

起因:孙悟空大闹天宫后,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他,均未成功,于是派二郎神前去降服。

经过:孙悟空与二郎神多次变化斗法,孙悟空先后变成麻雀儿、大鹚老、鱼儿、水蛇、花鸨,二郎神则相应地变成饿鹰儿、大海鹤、鱼鹰儿、灰鹤、现原身追赶。最后孙悟空变成土地庙,尾巴没处藏,变成一根旗杆,被二郎神识破。

结果:孙悟空被众神围住,无奈之下变成二郎神的模样逃走。

让学生根据梳理的情节,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内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3 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字词和故事情节。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思考孙悟空和二郎神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3 分钟)

听写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请一位学生简要复述上节课梳理的故事情节,回顾课文内容。

(二)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22 分钟)

孙悟空的形象分析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孙悟空动作、语言的语句,如“那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紧,敛足衣襟,将身一抖,收起法象,变作个麻雀儿,腾在云霄里钉住”“大圣道:‘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等。

小组内讨论: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孙悟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孙悟空机智勇敢、神通广大、顽皮好胜、不屈不挠的性格特点。

提问:“在孙悟空的多次变化中,你觉得哪一次变化最精彩?为什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孙悟空的聪明才智和神奇本领。

二郎神的形象分析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二郎神的语句,如“真君抖擞神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两只手,举着三尖两刃神锋,好便似华山顶上之峰,青石崖边龙蒂。那大圣也就使神通,变得与二郎身躯一样,嘴脸一般,举一条如意金箍棒,却就是昆仑顶上擎天之柱,抵住二郎神”等。

组织学生讨论二郎神的形象特点,教师总结:二郎神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机智沉稳、争强好胜。

对比分析

让学生对比孙悟空和二郎神的形象,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神通广大,有变化的本领;都机智勇敢,在斗法过程中不相上下。

不同点:孙悟空更加顽皮好胜、不拘小节;二郎神则相对沉稳、争强好胜中带着一丝威严。

(三)探究写法,体会特色(10 分钟)

提问:“作者在描写孙悟空和二郎神的斗法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斗法的精彩场面,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奇幻的想象特色,如人物的变化形态千奇百怪,充满了奇幻色彩,这也是《西游记》这部古典神话小说的魅力所在。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8 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在《西游记》中,还有哪些精彩的斗法情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西游记》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

推荐学生阅读《西游记》原著中与本回相关的章节以及其他精彩的斗法故事,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课堂小结(2 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人物形象分析和写作手法的体会。

布置作业:以“我眼中的孙悟空”或“我眼中的二郎神”为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

来源:汉字森林哈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