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4人当选2025年第二季度“阜阳好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6 18:24 1

摘要:廉健,男,1976年12月生,太和县高庙镇廉庙村村民。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乡村家庭,事业有成后不忘回馈乡梓,常年帮扶村内老弱病残群体,出资修路装灯,将坑洼土路改建为平整水泥路,近年来累计捐资21.7万元。他重视教育,自2019年起设立“椿樱”奖学金,每年出资3.

经推荐、审核、投票、评议、公示等程序

2024年1月份“阜阳好人”

揭晓啦!

学习身边好人|争做道德模范

阜阳好人榜

经推荐、审核、投票、评议、公示等程序

2025年第二季度“阜阳好人”

揭晓啦!

助人为乐类

廉健

创业致富不忘乡梓,为家乡建设出力,给学子成长搭台,6年资助学子240余名

廉健,男,1976年12月生,太和县高庙镇廉庙村村民。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乡村家庭,事业有成后不忘回馈乡梓,常年帮扶村内老弱病残群体,出资修路装灯,将坑洼土路改建为平整水泥路,近年来累计捐资21.7万元。他重视教育,自2019年起设立“椿樱”奖学金,每年出资3.68万元,奖励优秀学生,已奖励优秀学子240余名,发放奖学金超22万元。此外,他还资助70余名学生赴深圳研学。

潘登峰、李云英

“温暖面馆”变身高考“加油站”,26年为送考家长提供暖心服务

潘登峰、李云英

潘登峰,男,1968年1月生;李云英,女,1968年7月生,二人系颍泉区“登峰手撕面菜馆”店主。夫妇俩共同经营面馆,自2000年起,连续多年在高考期间为陪考家长免费提供休息座位、纳凉、饮水、充电等服务,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爱心加油站”。他们的暖心善举被候考家长发布到网站,赢得了众多网友的点赞好评。此外,面馆也成为迷途遇困人员的“临时救助站”,他们曾多次帮助无处落脚的陌生人,并助其购票返乡。26年来,这对平凡夫妻以真诚与善意温暖四方。

杨中明

志愿者14年“为老”“为小”,传递爱心接力棒

杨中明,男,1977年3月生,界首市兄弟帮扶中心志愿者协会会长。2011年,他受助于人,从此开启公益之路,一走就是14年。他开设面馆,免费为困难群体送出烩面千余碗。2019年,他组建界首市兄弟帮扶中心志愿者协会,创新开展“七彩童年”等志愿服务项目,结对帮扶困难儿童30名,独居老人50名,受到群众一致好评。2021年以来,他带领多名志愿者在寒暑假期间奔赴社区托管服务中心,义务陪伴留守儿童。14年来,他个人累计捐款捐物10万余元,志愿服务时长达3200个小时。

徐玉军

爱心店主坚持10年,免费为孤寡老人上门理发,夫妻同心义剪服务超千人次

徐玉军,男,1990年12月生,颍东区插花镇村民、个体理发师。自2016年回乡创业以来,他坚持为敬老院老人及留守老人提供免费理发服务,累计服务超千人次。每逢学雷锋纪念日、劳动节、重阳节等节日,他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在妻子支持下,夫妻二人常年深入乡村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义剪,并积极参与社区各类公益活动。徐玉军用一把“小剪刀”传递“大爱心”,以持续不断的公益行动温暖了许多老人孤寂的晚年,深受居民赞誉。

李士钦

古稀老人发挥余热,17年参与调解600余场,打造“九字”工作法,真情暖人心

李士钦,男,1948年4月生,颍州区老年协会会长、“五老”调解员、义务宣讲员。退休后,他发挥余热服务社区,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撰写基层治理文章近百篇,作为社区“五老”调解员,他在实践中总结创新,打造了“耐心听、认真劝、和谐让”矛盾调解“九字”工作法。他深入社区、学校,开展党史、红色故事及政策宣讲,用宣讲浸润人心、教化人心。李士钦退休17年来,他总共参与调解工作600多次,助力社区和谐美满。

丁烨

90后党员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用342毫升“生命种子”为患病女孩架起生命之桥

丁烨,男,1999年7月生,临泉县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2022年,丁烨在读研期间主动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25年2月,他与一名遗传性脑病患者初配成功,他毫不犹豫同意捐献,并积极配合完成多项体检,成功捐献34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份“生命种子”被迅速送往患者所在医院,为对方带去了重生的希望。

刘祥武

检察院干警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名5岁女孩送去生的希望

刘祥武,男,1990年12月生,太和县人民检察院书记员。2025年5月,他成功捐献19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一名素未谋面的5岁血液病患儿送去重生希望,成为安徽省第75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自2020年自愿加入中华骨髓库时许下“我愿意”的承诺,到2025年以万分之一的匹配概率兑现诺言。捐献期间,他严于律己、科学备捐,并以一贯的细致认真全程守护这场生命接力。刘祥武的善举经安徽新闻网等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赞誉。

见义勇为类

张小龙

现役军人跳海勇救落水游客,负伤忍痛完成生命托举

张小龙,男,1986年11月生,太和县宫集镇园春村人,北部战区海军某部现役军官。2025年6月22日清晨,在青岛崂山八仙墩景区海域,一名游客不慎滑落海中,被汹涌海浪卷向深水区。正在附近的张小龙闻讯立即上前施救,即使在湿滑礁石上重重摔倒,仍强忍疼痛跃入海中。面对湍急的海流,他凭借在部队练就的过硬救生技能,与风浪搏斗十余分钟,在众人帮助下,落水者被安全拉上了岸。救援过程中他全身多处擦伤,却在确认对方安全后悄然离去。事后,张小龙的英勇事迹经央视报道,引发全网点赞。

张善新

古稀老汉寒冬三入深水塘 勇救村民一家人

张善新,男,1955年6月生,太和县赵庙镇张楼村村民。2024年1月4日中午,村民张某驾驶封闭式电动三轮车不慎失控,冲入两米多深的河道,不会游泳的张某试图营救车内女儿未果,只得挣扎呼救。他闻声迅速赶到现场,毫不犹豫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奋力游至张某身边,成功将其救上岸。此时,对岸救女心切的张某妻子也跳入水中,却因不会游泳陷入危险。他再次毅然入水,艰难游过20多米,拼力将她拖回岸边。得知张某女儿仍被困于三轮车内,年近七旬的张善新第三次跃入寒水中展开搜救。他寒冬三度跳水救人的义举,在当地广为传颂,获评“安徽省见义勇为弘扬正气奖”。

张波涛

退役老兵烈焰逆行显担当,三闯火场灭险情

张波涛,男,1989年1月生,颍州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退役军人。2024年10月24日晚10时许,鼓楼街道办事处云亭小区B4号楼五层突发火灾。危急时刻,张波涛冲入浓烟火场展开救援。他先紧急疏散住户一家三口,扑灭厨房明火;为了防止爆炸,他再次冲入火场切断电源,同时拼尽力气将着火点附近的煤气罐拖出门外;为了疏散浓烟,他第三次进入火场推开阳台客厅的窗户。三次冲入火场,彻底排除险情,全程仅用时3分10秒,成功保护了整栋居民楼的生命财产安全。

冷强

学校教师不畏严寒,跳入冰河施救落水女子

冷强,男,1971年10月生,阜南县段郢乡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2025年2月16日清晨,他在苗南河畔晨练时,突遇一女子跳河轻生。危急时刻,冷强毫不犹豫跃入冰冷河水,左手拉住救生圈,右手抓住女子腋下衣物,用肩膀托住她,艰难地向岸边游去,最终在群众协助下成功将女子救上岸。这并非冷强第一次下水救人。早在2012年2月,他曾与朋友共同救起一名跳河女子;还有一次,他在回老家途中救起一名跌入沟中的男孩。他多次勇救落水者,车内常备救生设备,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体现见义勇为与“智为”的结合。

余立邦

65岁老党员不顾安危,冰河勇救落水青年

余立邦,男,1960年7月生,临泉县瓦店镇大张庄行政村村民。2025年3月1日,余立邦在杭州富阳沸腾坝附近野营时,突然听到求救声,三名青年因皮划艇翻覆落水,其中一人体力不支,情况危急。他没有丝毫犹豫,迅速跃入水中施救,奋力将落水者带回岸边。在众人协助下,落水青年及时送医并转危为安。余立邦因长时间冷水浸泡导致身体不适,手脚多处被划伤,但他表示:“救人是我义不容辞应该做的事,只要人没事就好。”其英勇行为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徐超

城管队员从破门灭火到急救幼童,危急时刻显英雄本色

徐超,男,1974年4月生,界首市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执法队员。2025年6月18日,徐超与三名同事在巡查途中经过水利局家属院时,发现三楼一住户窗户不断冒出浓烟,他们立即展开救援。多次联系户主未果后,徐超果断破门进入屋内,迅速关闭液化气阀门,有效阻断火势蔓延,避免了更大事故的发生。早在2024年,徐超就因两次见义勇为受到广泛称赞。同年1月,他在路上遇到火灾现场,毫不犹豫携带灭火器冲入火海全力扑救,守护了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7月,他又在紧急情况下,以最短时间将一名因丸子卡住喉咙的幼童送往医院救治,为孩子争取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徐超多次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行为,得到社会广泛赞誉。

张锐、李振、王亚东

好邻居危急关头,逆行火场,勇救两位八旬老人

张锐、李振、王亚东

张锐,男,1962年9月生;李振,男,1975年7月生;王亚东,男,1965年1月生,三人均为临泉县城东街道阜临社区居民。2025年1月29日晚,阜临社区刘庄南巷一处民宅突发火灾,两位八旬老人被困。邻居张锐、李振闻讯率先赶到,面对紧闭房门和屋内火情,两人合力破门,迅速进入火场救出陶奶奶。李振立即报警并通知老人家属。得知瘫痪的张大爷仍被困卧室,王亚东火速加入,三人不顾安危再次冲入火场,在浓烟弥漫的卧室内找到张大爷,并紧密协作将其安全转移,王亚东随即找来棉衣为老人保暖。经消防人员扑救,火势被控制,因施救及时,两位老人并无生命危险。

王东东

80后小伙火海逆行,扑灭明火救下一栋楼

王东东,男,1989年5月生,颍东区口孜洪阳村村民、宁波务工人员。2025年2月19日,宁波高新区某小区一单元楼突发火情,浓烟滚滚,整栋楼居民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王东东发现后,立即与妻子先将受困老人和儿童疏散至安全区域,随后独自返身冲回火场。他不顾高温与浓烟,多次使用各楼层灭火器奋力扑救。在消防人员赶到前,成功将明火扑灭,自己全身沾满灭火泡沫,被消防员赞誉“一个人救了一栋楼”。他的善行被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颍州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广大网友纷纷称他为“中国好邻居”。王东东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平凡人的英勇与担当。

陈玉刚

代驾司机台风暴雨中勇救伤者,用实际行动传递爱与温暖

陈玉刚,男,1988年1月生,阜南县赵集镇支庙村村民、广东省江门市滴滴代驾司机。2025年7月18日台风“韦帕”袭击期间,陈玉刚在江门大桥附近目睹一棵大树被风刮倒,压住一名摩托车女驾驶员。他立即停车,冒雨上前查看并拨打报警电话。为避免二次伤害,他与另一路人尝试抬树未果,便一直守护伤者,为其撑伞挡雨并协助维持秩序,直至消防和医护人员赶到现场。7月21日,广东省总工会对其见义勇为行为予以表彰,授予“雷锋司机”证书。事迹获央视、安徽日报、南方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程祥阳

大学生危急时刻,与同学默契配合成功营救落水男子

程祥阳,男,2006年2月生,安徽省颍上县五十铺乡赵苗村人,现为河北传媒学院在校大学生。2025年6月19日晚,程祥阳与同学赖炜桢在石家庄杜北桥附近忽然发现一名男子落水。危急时刻,赖炜桢迅速脱去外衣跃入水中施救;程祥阳则在岸上以手机照明并积极寻找拖拽工具协助救援。当时水流湍急、边坡湿滑,救援难度极大,两人凭借高度默契,历经半小时共同努力,最终成功将落水者救助上岸。此事受到光明日报、新华网、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学校授予程祥阳“见义勇为模范大学生”称号。他与同伴沉着配合、科学施救、见义“智”为,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卓越的担当精神与救人智慧。

诚实守信类

姚朝阳

理发师坚持5元理发十余载,坚守诚信初心温暖邻里

姚朝阳,男,1970年9月生,颍泉区中市街道居民、个体理发师。自幼喜爱理发,学徒期间勤学苦练,出师后仍不断钻研技艺。自2009年开店以来,他一直坚守5元理发的承诺,十余年来从未涨价,成为社区中广受称赞的“平价理发师”。他始终以实惠的价格和精湛的手艺服务邻里。他的理发店深受阜阳四中师生及周边居民的信赖,成为大家理发的首选。姚朝阳不仅专注于提供平价服务,更珍视与顾客之间的亲切交流,享受每一段与邻里相伴的时光。他承诺“会一直干到干不动为止”,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手艺人的初心与对社区的深厚情感。

敬业奉献类

谢小军

农村青年从农民工“逆袭”为国家级焊接人才,“匠心”铸就出彩人生

谢小军,男,1985年9月生,安徽伟辰钢结构有限公司技术骨干。他出身于偏远山村,18岁起外出务工,凭借专注执着、追求卓越的精神,从一名对电焊毫无所知的农村青年,逐步成长为电焊工艺技术能手。在工作中,他攻克了60毫米特种钢材焊接等行业技术难题,填补行业空白,主导了企业多项工艺升级,并培养了近200名专业技术人才。他带领团队解决众多技术瓶颈,获得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团队荣获“金钢奖”。谢小军始终秉持“每道焊缝都是承诺”的职业信念,以创新和坚守诠释劳模精神,成为行业标杆人物。他曾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韩继

“劳模村支书”扎根基层36载,直播答疑带货促进乡村振兴

韩继,男,1968年1月生,颍州区三塔集镇徐寨村党支部书记。在基层工作36年来,他始终致力于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2020年牵头成立徐寨村供销社有限公司,积极引进企业和种植大户,带动村民就业增收。2023年10月,成功组织二次分红,327户村民分红金额达189.7万元。壮大集体经济后,持续做好安装路灯、为老年人代缴医保等民生实事,提升村民福祉。创新开设“徐寨村干部直播间”,粉丝超24万,将村务公开、政策宣传与服务融入线上平台,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获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广受群众好评。

张岩

钢琴教师用琴键温暖200余名乡村儿童,打造“一城暖阳”音乐文化品牌

张岩,女,1986年2月生,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钢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12年来,张岩扎根讲台培育学生4800多名,为200余名家庭困难却对钢琴课程有兴趣的学生开设免费钢琴课,累计培训超1400学时。2023年,张岩加入“乡村音乐援教”公益行动,走进乡村开设流动音乐课,惠及乡村留守儿童200余人。她致力弘扬优秀文化,组织4批次中外文化交流;策划“一城暖阳”“会讲故事的音乐会”等20余场大型文艺活动,“一城暖阳”文艺活动获学习强国、凤凰网等媒体聚焦报道,省文旅厅专题推介,网络播放量破百万……从讲台到乡村,她用琴键与爱心,书写着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温暖篇章。

陈付运

乡村教师坚守教育初心43载,退休被学生含泪挽留

陈付运,男,1964年12月生,界首市泉阳中心小学退休教师。从教43年来,他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自费购置教学设备,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通过生动有趣的实践方式激发写作兴趣,实现寓教于乐,教学效果显著。他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常年在全镇位列前茅,并指导34名学生在全国作文比赛中获奖。2025年初,原本即将退休的他因学生们含泪挽留,决定延退至该届学生毕业。其感人事迹被《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孝老爱亲类

胡浩亮

模范女婿27年守护残疾妻弟,言传身教树立家风典范

胡浩亮,男,1955年10月出生,界首市顾集镇胡湾村村民。胡浩亮结婚后,主动承担起照顾精神失常的妻弟的责任,常年带其四处求医。岳母临终前将杨天新托付给四个女儿,约定由每家轮流照顾一年。自1998年起,随着三位姐姐年事已高,胡浩亮将妻弟接到家中独自承担起全部照料,至今已二十七载。随着年龄增长,妻弟情绪和行为日益异常,胡浩亮始终以极大的耐心安抚其情绪、妥善处理各种状况,逐渐成为妻弟最信任和依赖的亲人。如今年近古稀的他,在持续照顾妻弟的同时,还尽心照料患老年痴呆的母亲。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三名子女也都孝顺懂事。

王贺进

好叔叔不惧生死,替哥捐肾救侄子,一心尽孝,独身赡养老母亲

王贺进,男,1972年2月生,阜南县黄岗镇槐井村村民。侄子患尿毒症生命垂危,考虑哥哥身体不好,便毅然站出来主动捐肾救侄子。配型成功后他表示“我捐肾,我能扛得住”,并嘱托哥哥“万一我垮了,照顾好咱娘”。手术成功后,侄子重获新生,家庭重燃希望。除了对侄子的无私奉献,王贺进对母亲的孝顺也同样令人动容。妻子离世后,他全心全意照顾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每日耐心为母亲擦身、喂药、陪伴,像哄孩子一样安抚其情绪,用长期无微不至的照护诠释了“久病床前有孝子”,让母亲在晚年感受到深深的爱与温暖。

代兰芳

好媳妇48载孝心守护百岁婆婆,谱写母女深情

代兰芳,女,1954年2月生,阜南县鹿城镇项集村村民。2015年婆婆瘫痪在床,她坚持每日悉心照料,为婆婆擦洗、按摩,日夜操劳,三个多月瘦了15斤。2024年丈夫离世,她强忍悲痛独自承担家庭重担,继续无微不至照顾婆婆。48年来,她用平凡的坚守诠释了超越血缘的婆媳亲情,用言传身教让晚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为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树立了榜样,更让乡邻乡亲们争相效仿。

郑凤梅

好妻子16载悉心照顾卧床丈夫,诠释爱的坚守

郑凤梅,女,1966年2月生,颍上县慎城镇龙门民族社区。自2009年她的丈夫突发脑出血不幸半身不遂以来,十六年,她始终不离不弃,悉心守护。每天清晨五点起床:为丈夫擦洗身体、准备餐食、喂饭喂药、按摩僵硬萎缩的肢体……由于丈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每日需多次处理大小便,郑凤梅总是耐心地为他清理、更换、擦洗,从未有过半句怨言。为了防止丈夫生褥疮,她严格定好闹钟,坚持每两小时为他翻身、按摩一次。郑凤梅用十六年的岁月践行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承诺。

蔡颍丽

好儿媳16年照顾百岁公公,孝老爱亲彰显榜样力量

蔡颍丽,女,1967年9月生,颍州区鼓楼街道清河社区南巷居民。2008年,85岁的公公因脑梗瘫痪,卧床不起,丈夫在社区工作,常常早出晚归,她便一人扛起护理重担。日常照护中,她制定科学膳食、饭菜多样,讲究营养搭配、科学调理;每日擦浴翻身,剪指甲、掏耳朵、揉肩、捶背、逗老人乐,更用戏曲播放器缓解老人孤独。面对公公对镇痛药物的严重依赖,更是每天看守,陪公公聊天、看搞笑视频、推公公出去晒太阳等一切办法转移公公的注意力,缓解病痛。十六年来,蔡颍丽以无私的孝心和持续的陪伴,默默诠释着“孝”的真谛,成为社区中孝老爱亲的榜样。

郑艳娜

好妻子14年不离不弃,用爱与坚守帮助瘫痪丈夫重拾生活信心

郑艳娜,女,1965年10月生,颍泉区中市街道三皇社区居民。2012年,丈夫李森突发脑溢血,导致癫痫和瘫痪,生活不能自理。面对变故,郑艳娜毅然放弃自己的事业,十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丈夫。她每天为丈夫擦拭身体、喂饭服药,耐心安抚情绪,并坚持辅助他进行康复训练,最终帮助丈夫重新站立行走。为了帮助丈夫重建生活信心,她带他重返熟悉的豫剧艺术团,台上她全心投入唱戏,台下丈夫含笑聆听,夫妻之间深情感人至深。郑艳娜以不离不弃的坚守,为家庭撑起了一片温暖的晴空。

来源:阜南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