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患者于2周前因“发热、寒战”入院,血培养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药敏结果显示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多重耐药,对替加环素、多粘菌素敏感。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替加环素抗感染治疗已10天,目前体温已恢复正常,感染指标较前下降,但仍未转阴。
本文正文
一例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透析患者的隔离措施与病房管理的护理查房
主持者:王某某(护士长/专科护士)
参加人员: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肾内科病房护士、感控护士、实习护士
时间:2025年1月26日
地点:肾内科病房+血液净化中心
一、 病例汇报(由责任护士李某某汇报)
基本信息:患者张某某,男性,72岁,住院号123456。
诊断:
1. 慢性肾脏病5期(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
2. 2型糖尿病伴多个并发症
3.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4.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血流感染
现病史:
患者于2周前因“发热、寒战”入院,血培养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药敏结果显示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多重耐药,对替加环素、多粘菌素敏感。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替加环素抗感染治疗已10天,目前体温已恢复正常,感染指标较前下降,但仍未转阴。
现状: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萎靡,生活部分自理。带入右侧颈内静脉带cuff隧道式导管(长期管)一根,为透析通路。今日为透析日,拟下午行血液透析治疗。
核心问题:
患者为明确的MDRO(CRE)感染,且是中心静脉导管带管者,同时也是需要频繁转移至血透中心治疗的透析患者,其隔离措施的执行、病房管理以及透析过程中的感染控制是当前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 床边查房与评估
(全体人员穿戴好隔离衣、手套、帽子、口罩后进入病房)
1. 环境评估
病房安排:患者被安置于单人病房,房门紧闭,门外悬挂醒目的“接触隔离”标识。标识上清晰注明需采取的防护措施(穿隔离衣、戴手套等)。
物品配置:病房内配备专用的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手消毒液、医疗废物桶(套黄色垃圾袋)、生活废物桶。所有物品均有“隔离”字样标识,未与其他病房混用。
环境清洁:责护演示了病房内物体表面(床头柜、床栏、门把手、呼叫器)的每日清洁消毒流程,使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擦拭,每日至少2次,并有记录。
2. 患者评估与宣教
护士长与患者沟通,询问其感受,并再次进行MDRO相关知识及隔离必要性的健康教育。患者表示理解,但略显孤独感。护士长嘱咐责任护士需加强心理护理。
检查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敷料,清洁干燥,无渗血渗液,敷料上标注了更换日期。
3. 工作人员操作评估
观察责任护士进行晨间护理操作,其操作流程规范:在病房外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PPE)→ 进入病房操作 → 操作后脱卸PPE并丢弃在病房内的医疗废物桶内 → 流动水下严格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双手后方离开病房。
重点强调:脱卸PPE的顺序尤为重要,必须先脱手套,再脱隔离衣,最后进行手卫生,避免污染。
三、 专题讨论:MDRO隔离措施与病房管理的核心要点
主持人:“该患者情况特殊,集MDRO感染、透析、中心静脉导管于一身,我们的管理必须格外精细。请大家就各个环节的要点进行讨论。”
1. 接触隔离措施的严格执行
感控护士强调:“CRE属于超级细菌,传播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手卫生是基石,在任何操作前后,必须严格执行。不仅仅是医护人员,包括护工、保洁人员,乃至家属,都必须进行培训和管理。建议限制探视,必要探视者需在护士指导下穿戴PPE。”
隔离原则:严格落实“集中操作、减少进出”的原则,将所有护理治疗尽量安排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完成,减少不必要的病房出入,以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2. 透析专项操作的感染控制
血透中心护士长补充:“该患者透析安排在当班最后一台,使用隔离专区的透析机。透析结束后,该机器将执行严格的下机消毒程序,并进行机器表面的终末消毒和环境消毒,之后该机器暂停使用直至患者MDRO转阴。”
导管护理:“中心静脉导管是另一个感染源头和入侵门户。上、下机操作必须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执行,严格无菌技术。换药时不仅要观察穿刺点,还要密切关注cuff袖套处是否有异常。建议每次换药时进行导管出口处的标本采集,动态监测。”
3. 患者转运管理
责任护士提出疑问: “患者前往血透中心途中,如何做好隔离?”
讨论决议:
转运前电话通知血透中心做好准备。
患者穿戴清洁病员服,佩戴口罩。
覆盖透析导管,避免暴露。
由专人陪同,乘坐专用电梯(或错峰使用)。
转运途中避免不必要的停留,并告知接收科室患者的隔离状态。
转运后,患者所经过的路径(如电梯)需由保洁人员立即进行消毒。
4. 医疗废物的处理
所有该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包括透析废弃管路、敷料、手套、隔离衣等,均视为感染性医疗废物,双层黄色垃圾袋封装,并标注“MDRO”标识,按规定流程处理。
5. 抗菌药物使用与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血常规、炎症指标(PCT、CRP)及血培养结果变化。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抗生素按时、足量、准确输注,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替加环素可能引起的恶心呕吐)。
四、 护理问题与措施总结
1. 护理诊断:有传播感染的风险
措施:严格落实上述接触隔离措施、环境管理、患者及工作人员管理、规范转运流程。
2. 护理诊断: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风险
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进行导管维护;评估导管功能,避免不当操作;监测感染迹象。
3. 护理诊断:知识缺乏(与疾病和隔离相关知识有关)
措施:持续、耐心地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解释隔离的重要性,取得其最大程度的配合。
4. 护理诊断:社交隔离/孤独感
措施:加强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多与患者沟通,在不违反隔离原则的前提下,利用对讲系统或视频方式增加与家人的联系,减轻其孤独感。
五、 查房总结
主持人(护士长)总结:“今天通过这例复杂的MDRO感染透析患者的查房,我们再次梳理和强化了感染控制的关键环节。对于这类患者,我们的管理必须是全方位、无死角的:
“人”的管理:包括医护人员、患者本人、家属、保洁人员,核心是手卫生和PPE的正确使用。
“物”的管理:做到专人专用,所有物品严格消毒,医疗废物规范处置。
“环境”的管理:病房环境、透析单元、转运路径的终末消毒必须及时、彻底、有记录可追溯。
“操作”的管理:透析操作、导管护理等高风险操作必须提升至最高级别的无菌要求。
希望大家将今天的讨论内容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各区域(病房与血透中心)之间做好交接与沟通,形成闭环管理,既保证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又坚决杜绝MDRO在院内的传播,保障其他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本次查房结束。”
记录人: 李某某
日期:2025年1月26日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仅供HCP观看。
来源:医脉通肾内频道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