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次活动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南沙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共广州市南沙区委宣传部、中共广州市榄核镇委员会、榄核镇人民政府主办,人民日报华南报业发展部与南沙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呈现,以“赓续红色血脉,弘扬星海精神”为主线,通过艺术展演、文化交流与媒体传播的深度融
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诞辰120周年的纪念时刻,9月5日,“星海光影·湾区之声”系列主题活动在南沙举行。
本次活动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南沙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共广州市南沙区委宣传部、中共广州市榄核镇委员会、榄核镇人民政府主办,人民日报华南报业发展部与南沙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呈现,以“赓续红色血脉,弘扬星海精神”为主线,通过艺术展演、文化交流与媒体传播的深度融合,为湾区观众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文化盛宴。
当日15时30分,南沙区少年宫内座无虚席,“星海光影·湾区之声”展演在一段展现疍家文化根源的视频短片《咸水歌·星海源》中拉开帷幕。
短片引领观众穿越时空,回到冼星海先生的音乐启蒙之地,感受水乡文化对这位人民音乐家的深刻影响。
随后,由南沙区多个单位、企业的干部与职工共同献演的音画情景剧《星海之光》,通过艺术化的舞台语言,生动再现了星海精神的时代光芒,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冼星海先生的女儿冼妮娜通过视频表达了对活动的祝福:“2025年,在南沙举办纪念我父亲诞辰120周年的‘星海光影·湾区之声’文化活动,既是对他音乐报国精神的深切缅怀,更是对爱国精神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弘扬。父亲的《黄河大合唱》等作品,曾激励一代代人为民族奋斗。如今,‘星海精神’与南沙、与大湾区的创新活力相交融,正可奏响一首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时代乐章。”
△(上)冼星海女儿冼妮娜(视频截图)、(下)光未然之子张安东(视频截图)
同时,光未然之子张安东也通过视频为现场的观众讲述了光未然先生与冼星海先生的艰辛奋斗史,共同回顾《黄河大合唱》这部伟大作品的创作历程,彰显星海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如今南沙建有纪念馆、星海公园、星海小学等,这次借着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机,我们要在南沙区真正做好《黄河大合唱》的演出,一定要把它发扬光大。”张安东说。
展演的高潮来自由广州虹虹合唱团、南沙区教师合唱团、南沙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合唱团及南沙港澳青年合唱团代表组成的120人合唱队伍带来的《黄河大合唱》。
在双钢琴伴奏下,合唱队伍倾情演绎了这部跨越时代的合唱经典作品,磅礴的音乐气势感染全场观众。
“今天在现场重温了冼星海先生的艺术作品和精神,内心感觉非常激动。他传递的音乐不仅是一个时代的强音,更展现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心怀国家的奉献精神。在工作中,正是这样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和我的团队。”广船国际有限公司首席技师陈庆城分享道。
“冼星海先生是人民音乐家,他最著名的音乐作品是《黄河大合唱》,这首歌能让更多人听见,我感觉很开心。不仅如此,我就读的学校‘星海小学’也是以冼星海先生的名字命名,校内亦有冼星海先生的雕像,我们都很尊敬冼星海先生。”南沙区星海小学六年级的蔡小恩同学兴奋地说。
活动现场,来自冼星海故里榄核镇湴湄村的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有娣亦分享了湴湄村纪念冼星海、弘扬星海精神的做法。一方面,湴湄村以红色文化为核心,打造立体化的纪念体系,构成红色环形体验路线,形成红色教育带;另一方面,湴湄村创新艺术表现方式,如通过本土音乐特色和现代艺术表现方式呈现冼星海作品,同时在村民民房外立面增设具有冼星海音乐特色的墙绘,让村民和游客受到星海红色文化的艺术熏陶。
同日,“星海嘉年华”活动也在南沙区少年宫热闹开场。嘉年华设有“星海工坊·创意集市”和“星海永驻·南沙味道”两大主题区域,为市民带来沉浸式文化体验。
创意集市陈列着疍家帽、贝壳风铃、水鸟丝巾等多种特色文创产品,“共绘黄河”涂鸦墙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创作;“南沙味道”区域则汇聚各镇街特色美食和特色农产品,让市民在舌尖上品味南沙的独特风情。
本次“星海光影·湾区之声”系列活动是“媒体+”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前期主办方已策划制作了《咸水歌·星海源》微视频、《乐动南沙·星海邀约》预热短视频等融媒体产品,深度挖掘星海文化根脉。不仅如此,在媒体+融合创新的推动下,南沙区融媒体中心此前联动襄阳国际传播中心,广州南沙和湖北襄阳两地同唱《保卫黄河》,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云中相会”。
当日活动实况及多城联动视频将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等中央、省市级主流平台推送,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
一曲黄河颂,万里湾区情。在这个夏秋之交,通过“媒体+”的创新表达,星海精神再次在南沙这片土地上焕发出耀眼的光芒,通过当代艺术的创新表达和媒体传播的深度融合,继续激励着新时代的人们砥砺前行。
文字:何倩蓥 通讯员:何炜仪
图片:罗仲贤、人民日报华南报业发展部、资料图 视频:罗仲贤、陈一典 编辑:胡霞霞 校对:梁思静 二审:刘嘉欣 终审:李立志、李夏同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nanshanet@126.com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朋友圈。)
来源:广州南沙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