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午9时许,校党委书记郭东风深入迎新现场,并与新生亲切交流,热烈的迎新现场成了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校党委副书记杨政、应飚,学校相关部门、各二级学院负责人等参加迎新活动。
9月6日,杭州师范大学迎来2025级新生
近6000名本科生
与2600余名研究生怀揣梦想前来报到
校园内旌旗招展,人流如织
处处洋溢青春热烈的氛围
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生们满怀憧憬
纷纷在“启航2025,欢迎新同学”留影区
优秀校友风采展前合影
镜头定格张张笑脸,欢声笑语遍布校园
崭新的大学旅程正式开启
上午9时许,校党委书记郭东风深入迎新现场,并与新生亲切交流,热烈的迎新现场成了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校党委副书记杨政、应飚,学校相关部门、各二级学院负责人等参加迎新活动。
郭东风一行先后走访了新生报到点、绿色通道服务点、新生公寓、生活驿站等多个迎新区域。“哪里人啊?”“今天怎么过来的?”“谁陪你来报到的?”“你为什么报考杭师大呢?”……在新生报到点,郭东风时时驻足与新生互动交流,深入了解报到情况和入学感受。他强调各学院要用心用情做好接待服务,让新生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刻起就感受到师大的温暖。同时,他叮嘱大家要科学轮岗,注意防暑,以充沛的精力顺利完成迎新任务。
“欢迎大家加入杭州师范大学大家庭!”在和园餐厅一楼,郭东风与新生代表共同种下象征希望的文竹盆栽,并为当天生日的新生代表送上生日祝福。在认真听取各位同学的自我介绍、学习目标和对校训校情的初步认识后,郭东风以“管理好自己的目标”“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三句话寄语新生。“希望你们从‘会读书的人’转变为‘会创造的人’。”他指出,大学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和人生重要转折期,同学们应当珍惜身处伟大时代的机遇,拥抱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坚定理想追求,永葆学习之心,在服务社会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努力做“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西南北人”。他语重心长地勉励大家,“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要始终不忘初心,用心培土、勤于浇灌,让今日种下的“初心种子”在未来茁壮成长。他提醒同学合理规划时间,兼顾身体锻炼、学业精进与科研创新,真正做到全面发展。他还特别强调要学会管理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遇到困难及时与老师、同学沟通,以健康饱满的状态投入大学生活。
在和园2号楼新生寝室,郭东风与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2025级新生亲切交谈。他勉励同学们,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要着力培养自身的学习力、创新力和领导力,做一个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的新时代青年,努力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和时代发展的推动者。
今年各学院的迎新活动也别具匠心。音乐学院设置了“音绘青春,舞启华章”快闪舞台,舞蹈学专业252班班主任、新入职青年教师谢雯雯与2025级新生周觅合作表演了民族舞蹈《查苏娜》,赢得新生和家长的阵阵喝彩。美术学院特别设置了师生共绘“美”字亚克力流沙活动,师生们共同注入三色沙粒,汇聚成绚烂的“美”字,以充满仪式感的方式诠释“以美育人、向美而行”的育人精神。工学院迎新现场的机械狗凭借其灵活的现场演示与互动,吸引了众多新生的目光。这款机械狗经学生二次开发,曾在2024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中获奖,是学院科技创新实力的生动展示。经济学院通过生源地大数据建立学长学姐服务队伍,为新生“一对一”提供引导和服务,有效缓解新生的陌生感和焦虑情绪。
“我们大学又做同学啦!”物理学院物理学(师范)专业253班的舒琳云高兴地告诉记者,她和邓蓉都毕业于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是高中同班同学,如今在大学再次成为同班同学和室友。“杭州师范大学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师资雄厚,我们一直对物理有浓厚兴趣,高考前就相约报考杭师大物理学院,希望一起探索物理学的奥秘。如今如愿以偿,期待在这里共度美好的四年时光。”两人不约而同地说。迎新当天,不少新生是全家“出动”送行,报到点前随处可见家长们欣慰的笑容和忙碌的身影,用行动默默支持学生开启人生新篇章。
“带着爸妈逛校园”是今年迎新活动的一大亮点。校园观光车每15分钟一班,备受家长欢迎。经亨颐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师范)专业242班何沂筱是本次的讲解志愿者。她表示,为了做好导览服务、准确回应各类问题,自己从以往“三点一线”的“路径熟悉”,转向了对学校历史文化、校园功能布局的“知识熟悉”。“‘这车太方便了,学校真周到!’这是我今天听到最多的话。”
为了给新生提供高效、精准的数字化服务体验,学校今年全面升级了迎新系统,新生只需线上操作,就能一次性办好所有报到手续。此外,升级改造后的下沙校区和园餐厅、仓前校区恕园美食广场,美食诱人,环境焕然一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学校依托云服务,为2589名研究生新生打造了一个精准化文献推荐、智能化文献研读、个性化写作指导于一体的“科研入门工具箱”。据悉,该数字化学习平台正是浙江省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来源:微言校园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