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瓷集韵·掌玩心悦(一)丨嘉选九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6 19:22 1

摘要:“百瓷集韵·掌玩心悦”专场是我们长期推出的特色夜场,其中“百瓷集韵”专场依惯例,甄选明清佳瓷百件,分别组成“色韵——单色釉瓷器”、“明韵——明式瓷器”、“气韵——清代早中期御窑瓷器”以及“意韵——画意瓷器”等四个常规专题,以及此次新推出的专题“堂名款瓷器”与“

“百瓷集韵·掌玩心悦”专场是我们长期推出的特色夜场,其中“百瓷集韵”专场依惯例,甄选明清佳瓷百件,分别组成“色韵——单色釉瓷器”、“明韵——明式瓷器”、“气韵——清代早中期御窑瓷器”以及“意韵——画意瓷器”等四个常规专题,以及此次新推出的专题“堂名款瓷器”与“摹神范影:清代仿古潮流”,堂名款瓷器是明清陶瓷史上一个特殊的存在。不仅表达了器物的“私有属性”,而且反映了定制者的身份、品味、志向和情感,颇值关注。“摹神范影:清代仿古潮流”专题汇集多件清代仿古器物,其中涵盖瓷器仿古及玉石玛瑙仿古两类。更值关注的是,清代瓷器仿古根据创作意图和使用需求,仿古艺术呈现出不同的层次。

今日与大家分享“意韵——画意瓷器”、“明韵——明式瓷器”以及“摹神范影——清代仿古潮流”三个专题中精彩拍品。

意韵——画意瓷器

清雍正

青花淡描群仙祝寿图大琵琶尊

高 H 84

来源:

伦敦1987年10月30日拍卖会第484号

逸汝山房旧藏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此类群仙祝寿题材中,群仙人物并无定式,多见有西王母、福禄寿三星、八仙、和合二仙、东方朔及麻姑。西王母崇拜于汉代便始流行,至唐宋时期逐渐融入祝寿礼俗中。金元时期的祝寿戏曲,如元人陶宗仪《辍耕录》中便可见曲目如《瑶池会》、《王母祝寿》等。图中所绘禄星身份结合了民间传说中的“送子张仙”,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北斗七星正前方这六颗星统称文昌宫,里面最末一位就是主管官禄的禄星。隋唐时期至宋代,百姓认为禄星能保佑科举成功。明朝初年,禄星逐渐与“送子”有所关联,戏剧唱本中开始出现“禄星抱子下凡尘”的唱词,而禄星也托名为一名张姓道士,在巴蜀道教名山青城山修道成仙,擅长弹弓绝技,能射天狗护子。本品所绘禄星便以张仙的身份出现。麻姑,据晋人葛洪记载,“麻姑,建昌人,修道于牟州东南余姑山。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其多见于女性庆寿图像中。而以“八仙”为装饰题材,可追溯至元代,又以明代嘉万时期最为流行,盖因当时皇家崇信道教相关,其影响深远。唐代徐坚所著《初学记》中载,“东都献短人,帝呼东方朔,朔至。短人指朔谓帝曰:‘王母种桃三岁一子,此子不良,已三过偷之矣。’”此后东方朔便因其偷桃,与献寿联系了起来。商山四皓是四位隐居商山的年高隐士,典故出自《史记·留侯世家》,因其为年寿德高的先贤之士,《商山四皓图》多用于退隐官宦的祝寿场合。

上海博物馆藏明缂丝《群仙拱寿图》

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明代缂丝《群仙拱寿图》,人物布置与本品相似,以寿星为中心,群仙环绕。本品较之人物更多,场面较宏大。值得注意的是,《群仙拱寿图》所绘吕洞宾人物形象与本品一致,手持芭蕉扇,身背纯阳剑。在后世所绘八仙图中,芭蕉扇是钟立权的专属法器。此处所绘吕洞宾出自宋本,当时流传的八仙故事中还未有吕洞宾赠扇钟离权一说,故其同时持有纯阳剑与芭蕉扇。且本品在人物描绘细节上与后期清代所绘群仙贺寿有较多出入,如曹国舅,不同于常见的玉板,手捧玉壶;和合二仙隐于山林,贴合其隐逸不羁身份性格;禄星持弓,以张仙身份入画。此诸多细节将其与同时代贺寿作品区分开,究其原因,或与《群仙拱寿图》同出一脉,人物形象遵循宋本。

参阅:北京2021年5月20日春季拍卖会第1051号

(成交价6,670,000元)

同一时期,如此体量硕大的琵琶尊至为罕见,北京2021年见释一件青花木兰秋狝图大尊,高69.8公分,以667万高价成交,可见市场对于此类壮硕巨制的青睐。

Lot 1863

清雍正

内珐琅彩太白醉酒图外胭脂红釉大盘

直径 D 21

来源:

威廉·兰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1863-1951)旧藏

赫斯特集团旧藏,1966年8月18日入藏

威廉·兰道夫·赫斯特,是赫斯特国际集团(Hearst Corporation)的创始人,报业大王,是20世纪的重要人物,也是新闻史上饱受争议的人物,其对后来新闻传媒都产生深远影响。

本品为雍正一朝经典品种。此式作品外壁皆施胭脂红釉,内壁珐琅彩、粉彩绘各式人物题材,如仕女图、高士图等。且画面多将人物置于各式古器古物中,与博古清供结合。按内饰不同又可分为两类,一类若本品,仅见主题纹饰; 另有一类则口沿处绘一圈锦地开光花卉纹作装饰。然在存世作品中,以前者更为典雅,亦更为少见。本品更为特殊在于其画法,李白、小童开脸渲染属工笔,更有几分西洋画法,明暗渲染,而其余景致皆以写实手法绘就,更多运用色彩和浓淡来表现纹饰机理和细节。这一装饰手法使得整体画面具有别样装饰效果,和立体感,尤为独特和新颖。而这样的绘法又有几分类似清代宫廷绘画中,宫廷画师合笔之作,由沈源、周鲲、丁观鹏等人绘山石楼阁等景致,郎世宁绘开脸等写实程度要求高的部分。

检索公私收藏可知,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对内人物故事图外胭脂红釉盘,盘心绘高士图。其一盘心高士书桌前画扇面,童子侍奉在侧,古器置于身后。其二盘心,二高士围坐,古器书籍四散,二者纹饰布局、所选彩料、人物开脸与本品均高度一致。应为同一批画工所制,三者可对读成趣。市场所释,可参见香港2023年所释一对帕默家族旧藏八仙纹盘,其人物开脸与本品高度相似,当出同一人之手。

参阅:香港2023年5月30日春季拍卖会第2834号

(成交价1,764,000港币)

大英博物馆藏品

赫斯特集团入藏记录

Lot 1864

清雍正

五彩仕女婴戏图盘

直径 D 20.8

“大明成化年制”款

康熙、雍正时期,五彩瓷器在明代基础上发展而来,画工绝佳,且烧造工艺已十分成熟,此时的五彩颜色较明代明显增多,开始运用釉上蓝彩和黑彩,形成了红、绿、黄、黑、赭、蓝等多种颜色的丰富搭配,大大丰富了五彩瓷的表现手法,从而创造出了诸多精品。 如清代寂园叟陈浏《匋雅》载“瓷品最重画工……明瓷画手,皆奕奕有神。康熙青花五彩,亦颇仿明瓷。”从本品所绘人物形态及开脸可知,其当为雍正早期作品,五彩用笔仍有康熙遗风。然构图清丽别致,设色层次清晰,虽非案上掌玩之物,却极具文人雅致,实为雍正五彩绝妙佳品。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品

私人收藏

检索公私收藏可知,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一件雍正五彩 仕女玉兔纹盘,尺寸一致,画风与本品极为相似,仕女一人独倚山石。其落款“大”与“年”的写法与本品一致,应为一人所书。此外,私人收藏中见有一件落“大清雍正年制”款的五彩仕女瑞鹿图盘,器型、装饰手法与本品极为相似。此二例可说明,本品确为雍正安窑制出,其形制规整,纹饰隽美妍丽,笔法精细,堪称雍正五彩佳作,颇值关注 。

Lot 1869

清康熙

青花《醒世诗》诗文大笔筒

直径 D 18.5

“康熙年制”款

《醒世诗》为明代著名理学家罗洪先所作。罗洪先(1504-1564年),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山东按察副使罗循之子。明代理学家、思想家,江右王门学派代表人物。罗洪先幼闻阳明之学,心即向慕。王守仁死后,始自称其门生,以传播王学为己任。其所著《醒世诗》共二十二首,皆为警世箴言,意为人生无常,名利皆虚,不如安分随缘,修身养性,淡泊明志。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值得关注的是,本品较之常见的康熙通篇青花诗文笔筒不同。其一,书体不同,本品书体颇具个人特色,辨识度极高;其二,传世所见通篇诗文笔筒,如《圣主得贤臣颂》、《醉翁亭记》等,文末钤印多见釉里红为饰,若本品皆以一色青花装饰者少见。仔细对比之下,不难发现,本品所书《醒世诗》之字形结体与故宫博物院藏康熙攻玉子书青花《前赤壁赋》笔筒极为相似,两者很有可能出自同一人之手笔。此外,中国嘉德于2023年春季拍卖会释出一件同类别康熙青花圣主得贤臣颂笔筒,成交价高达 264.5万,其装饰和书写风格、书体亦与本品相若,当同为攻玉子制出,三者可资比较。“攻玉子”在吕成龙先生《见微知著—由新发现的一小块瓷片谈康熙青花万寿尊》一文中,进行了详细梳理和介绍。故宫博物院藏有“戊辰(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攻玉子”款的“青花醉翁亭记大笔筒”。同时对比2012年中国嘉德的“青花万寿尊赋笔筒” 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收藏的“万寿尊赋笔筒”的字体,推知当同为“攻玉子”所书。且其作品所集中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至二十八年(1689年)之间。并根据其“万寿尊赋笔筒”烧造时间,推测万寿尊烧造时间在康熙二十五年,即刘源设计,臧应选督制。 此外,传世所见此类通篇诗文大笔筒多见装饰以《圣主得贤臣颂》、《醉翁亭记》及《前赤壁赋》等诗文,书《醒世诗》者颇为少见。值得一提的是,底足未施釉处出现前人墨绘梅兰竹菊四君子图,更添文人意趣与志向。

故宫博物院藏品

参阅:中国嘉德2023年6月12日春季拍卖会第3264号

(成交价2,645,000元)

Lot 1871

明崇祯

青花三国演义之凤仪亭人物故事图筒瓶

高 H 44.7

来源:

中国嘉德2015年4月11日拍卖会第4434号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本品所绘人物故事取材于《三国演义》第八回“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片段。东汉末,凉州军阀董卓入京专权,群臣无不切齿,欲除奸贼,又惧怕其义子吕布骁勇异常。

司徒王允施计,将歌妓貂蝉先许吕布,再献董卓,造成凤仪亭父子以仇相见。此事为以后吕布仇杀董卓埋下了重要的伏笔。本品所绘正是貂蝉与吕布二人在凤仪亭私会,却碰巧被董卓撞见的一幕。

晚明青花素有盛名,尤其青花人物刻画精美,对其后清代康熙青花人物瓷器有直接影响。清末寂园叟《匋雅》云“瓷品最重画工。绣品亦然。刻玉刻木。莫不皆然。明瓷画手。皆奕奕有神。康熙青花五彩。亦颇仿明瓷。”此外,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亦说“明瓷人物以淡描青花者为精。”

Lot 1860

清康熙

青花龙凤纹罐

高 H 21

来源:

北京文物公司旧藏

本品为熙朝典型罐类器型,馆藏及市场流通中多件绘花卉、山水人物,博古清供及人物故事题材者,而以龙凤纹装饰者极为少见,仔细对比之下不难发现, 其龙凤姿态与一类康熙晚期安窑制出龙凤盘颇为相似。如中国嘉德于2024年秋拍所释出一件康熙青花龙凤纹盘盘心所绘龙凤纹亦呈升龙降凤之态呈现,而且龙纹和凤尾描绘细节与本品基本一致。外加其细腻的笔触,高度提纯的浓丽的青花呈色,推测其很有可能为康熙御窑制出,颇值关注。

参阅:中国嘉德2024年11月17日秋季拍卖会第363号

(成交价218,500元)

Lot 1874

明崇祯

青花八仙图大笔筒

直径 D 22.4

来源:

国有文物商店旧藏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八仙是中国民间流传已久的八位道教神仙,即汉钟离、吕洞宾、李铁拐、曹国舅、蓝采和、张果老、韩湘子、何仙姑。民间传说中有许多关于他们的故事,其中尤以“八仙过海”、“八仙庆寿”的故事流传最为广泛。八仙图案是中国陶瓷装饰的典型纹样,早在元代龙泉窑瓷中就已应用。而明朝皇帝崇奉道教,故使得八仙图案的应用更为广泛。如本品将八仙分为两组,围坐说道纹饰较为少见。本品所绘画面中一组人物以汉钟离为首。另一组以铁拐李为首。此分组或与其 点化顺序有关。南宋吴曾所著《能改斋漫录》卷十八《吕洞宾传神仙之法》中载,“吾乃京兆人,唐末累举进士不第,因游华山,遇钟离传金丹大药之方,复遇 苦竹真人,方能驱使鬼神。再遇钟离,尽获希夷之妙旨”,可知吕洞宾游华山偶遇汉钟离,得其度化真传。八仙中汉钟离与铁拐李成仙在先,分别点化了其余六人,分组或以此为依据,别有深意。

Lot 1862

清康熙

青花十八学士登瀛洲人物故事图胆瓶

高 H 30.5

来源:

乔治·邓库姆·亨特(George Duncombe Hunt,1869-1953), 二十世纪初入藏,后家族递藏。1922年后,本品曾放置于亨特先生英国巴斯汉普顿城堡内。

十八学士典出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以天下渐平,乃于宫城西开文学馆,罗致四方文士”,以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等十八人并为学士,评古论今,商议治国之策。后人称颂为“十八学士登瀛洲”,《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历代典籍均有记载,画家阎立本曾为十八学士画像,即《十八学士写真图》,从此十八学士图成为中国绘画中的一个传统题材。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刘松年《十八学士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宋刘松年作《十八学士图》所描绘十八学士,众人笑谈风雅,优游散漫之态与本品所绘极为相似,二者对读成趣。

英国巴斯汉普顿城堡

明韵——明式瓷器

Lot 1879

明嘉靖

青花穿莲龙纹罐

直径 D 14

“大明嘉靖年制”款

明代嘉万时期,景德镇御窑烧制进入了明代制瓷史上的第三个高峰。一方面体现在御用瓷器生产数量和器物种类的大规模增加,如蓝浦《景德镇陶录》 所赞“制作益考,无物不有”。另一方面,国外进贡的“回青料”开始应用 于景德镇瓷器的生产中。如明王宗沐《江西大志·陶书》载“陶用回青,本外国贡也”。因此嘉靖时期所制御窑瓷器,不仅特质明显,而且品质颇高,深受时人称誉。嘉靖朝瓷器装饰多见穿花龙纹,是为迎合嘉靖帝喜好特意烧造,常见穿花龙纹皆为为行龙穿梭于缠枝花卉间,如本品所绘莲纹,多搭配鱼藻纹出现,与行龙搭配颇为罕见。

Lot 1883

明嘉靖

青花荷塘鸳鸯纹卧足碗

直径 D 10.7

“大明嘉靖年制”款

来源:

O. Harriman夫人旧藏,编号71

伦敦心雅堂(Berwald Oriental Art)旧藏

展览:

伦敦诺丁汉城堡博物馆,编号HHL219

约翰·贝瓦尔德(John Berwald)于1986年创立心雅堂(Berwald Oriental Art), 从业三十余年,曾担任美国西陵基金会艺术品顾问。专注中国瓷器、雕塑,藏品从汉代至清代,横跨千年,类别多元,其中明清时期部分专注于素三彩瓷、青花瓷及宫廷御窑。

嘉靖一朝长达四十五年,窑业兴盛,成就斐然,深获世人好评。时人高濂《遵生八笺之燕闲清赏》赞曰“世宗青花、五彩二窑,制器悉备。”其中青花一项,以色泽浓翠、兰中泛紫之特色独步于有明一代。本品之青花幽静可爱,浓妍深沉,当为石子青和回青混合绘制而成,其笔触流畅潇洒,涂抹得当,可见画工深谙其混青用法。荷塘鸳鸯纹为嘉靖御窑中较为流行的装饰纹样,常装饰于缸、罐、杯之上,宫廷气息浓郁。同类题材器物中,又以嘉靖荷塘鸳鸯卧足碗则最为少见。

此外,检索公私收藏可知,同类题材作品,有青花和黄地青花两类,足见宫廷对其之重视。

摹神范影——清代仿古潮流

Lot 1909

清乾隆

窑变釉簋式炉

长 L 31

“大清乾隆年制”款

来源:

香港拍卖行1993年3月28日拍卖会第146号

《考古图》,宋吕大临、赵九成撰,《钦定四库全书》本,卷四,第十二

据《唐英瓷务年谱长编》载,唐英于雍正七年(1729年)三月,派厂署幕友吴荛圃调查钧窑器釉料配制方法,其后景德镇御窑厂除成功仿烧宋代钧釉瓷器外,又根据钧釉的烧成机理,通过控制配料和窑炉火候、氛围,人工烧造出精美的窑变釉。

如雍正十三年(1735年) 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载“钧釉,仿内发旧器梅桂紫(玫瑰紫)、海棠红……新得新紫、米色、天蓝、窑变四种。” 虽然雍正时期的窑变釉已能通过人为控制,但烧造出一件发色完美的窑变釉器物也并非易事。以至于乾隆九年(1744年)唐英《恭进上传及偶得窑变瓷器折》 中云“奴才在厂制造霁红瓷器,得窑变圆器数件……虽非霁红正色,其釉水变幻,实数年来未曾经见,亦非人力可以制造。故窑户偶得一窑变之件,即为祥瑞之征, 视同珍玩。”可见乾隆时期发色完美窑变釉器的烧造不仅存在一定难度,甚至一经烧出,竟被视为祥瑞之兆。

Lot 1908

清光绪

茶叶末釉鸠耳尊

高 H 26.5

“大清光绪年制”款

来源:

国有文物商店旧藏

本品从造型不难看出,其当以三代古青铜器为本制作而成。且颇具宋人王黼《宣和博古图》所载“周高克尊”之气韵。据《周礼》载“大罗氏掌献鸠杖以养老,又伊耆氏掌共老人之杖。”《后汉书·礼仪志》记载老人年八十、九十者,礼有加赐,授予玉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并解释其缘由为“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

《宣和博古图》,宋王黼编,泊如斋重修,万历十六年(1588年)黄德时刻本,卷六,第三十三

古时天子以鸠首玉杖赐予老者,以示敬养,后世遂常将“鸠”作为长寿的象征,故而两侧所饰鸠耳具有“长寿康宁”的寓意。而将鸠耳尊与窑变釉相结合,则为雍正御窑之创举,乾隆沿袭之,后渐绝。若本品光绪御窑之鸠耳尊,堪称罕见。

Lot 1911

清康熙

洒蓝釉描金兽面纹贯耳尊

高 H 20.5

本品器型应取材自青铜觯,在此基础上,提高圈足,加饰双贯耳。而本品以洒蓝描金装饰,是在单色釉仿古器的基础上,更以描金装饰青铜纹样,在不破坏单色釉整体美感的同时,更添古意。

《钦定西清古鉴》,清梁诗正、蒋溥等编,乾隆四十年(1775年)敕编武英殿本,卷二十六,第二十九

在造型上,本品与《西清古鉴》载“周子东觯”相类,腹部浑圆,而纹饰上则可参考同载“周饕餮觯”,纹饰与本品如出一辙。

Lot 1902

清康熙-雍正

青花兽面纹仿己酉方彝

高 H 23

来源:

中国嘉德2010年6月19日拍卖会第3716号

本品属形神兼备的仿古之作,可从金石专著中寻得其创作母本,即周己酉方彝,此器较为知名,著录于《宣和博古图》、《啸堂集古录》、《历代钟鼎彝器款识》以及《殷周金文集成》等。无论器型、纹饰以及铭文均着力还原《宣和博古图》所绘,遥想当年制器者当未见本尊,仅通过绘图进行摹制。

《宣和博古图》,宋王黼编,泊如斋重修,万历十六年(1588年)黄德时刻本,卷八, 第十五

铭文释文:己酉,戍余令(左余右令)尊宜于召,置庸(镛)、兮帶(上兮下帶)九律兮帶(上兮下帶)。 商(赏)贝十朋,万剢用造丁宗彝,才(在)九月,隹(唯)王十祀协日五,隹(唯)来东。

Lot 1903

清康熙-雍正

青花兽面纹出戟方尊

高 H 21.5

本品造型仿自商周时期青铜出戟方尊,呈四方形,喇叭口,边棱与四壁中央出戟,形制周正,庄重典雅。器身以青花绘蕉叶纹、云雷纹、饕餮纹,纹饰工整秀丽,严谨端庄,力仿商周青铜礼器纹饰,亦有所创新,为清代摹古创新风尚之代表佳作。在造型以及纹饰设计理念与本品较为相类的可以参阅《西清古鉴》中所载“周诸姬尊”,其三层纹饰、扉棱出戟的设计与本品颇类。

《钦定西清古鉴》,清梁诗正、蒋溥等编,乾隆四十年(1775年)敕编武英殿本,卷八,第三十五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部)

客户咨询:(86-10)8592 8288-3

结算服务:(86-10)8592 8288-4

媒体合作:(86-10)8592 8288-5

运输咨询:(86-10)8592 8288-9

网拍咨询:15010006220 / 15910807786转分机9

官方网站:www.cguardian.com

联系邮箱: mail@cguardian.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客户咨询:( 852 ) 2815 2269

联系邮箱: hkauction@cguardian.com.hk

联系地址:香港金钟道89号力宝中心一座5楼

各地区办事处联络

上海

邮箱:shoffice@cguardian.com

———

广州

邮箱:gzoffice@cguardian.com

———

南京

邮箱:njoffice@cguardian.com

———

杭州

邮箱:hzoffice@cguardian.com

———

厦门

——

台湾

邮箱:twoffice@cguardian.com.tw

———

日本

邮箱:jpoffice@cguardian.com

———

美国

来源:中国嘉德拍卖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