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日至4日,“长江遇见尼罗河”文明对话会系列活动在埃及圆满举行。这场大河文明对话活动,既是对新时代全天候中埃命运共同体的生动诠释,也是对全球文明倡议的具体践行。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卞立成
9月2日至4日,“长江遇见尼罗河”文明对话会系列活动在埃及圆满举行。这场大河文明对话活动,既是对新时代全天候中埃命运共同体的生动诠释,也是对全球文明倡议的具体践行。
“长江遇见尼罗河”文明对话会在埃及文明博物馆举办。西部国际传播中心供图
那么同为人类文明的摇篮,流经巴渝大地,孕育了重庆3000年厚重历史的长江,遇见闪耀着埃及独特智慧光芒的尼罗河,又将迸发出怎样的机遇火花?
一次穿越千年、跨越山海的时空对话
埃及观众通过高清影像展区了解白鹤梁“水下碑林”的人文价值。西部国际传播中心供图
开罗大学学生在展览中体验白鹤梁双鱼石刻印展。西部国际传播中心
重庆的白鹤梁,记录了长江千余年的水文变化,指导农业生产;埃及的尼罗尺,监测了尼罗河千多年的汛期水位,预测农业收成。两者相隔万里,同属大河水文遗产,同属整个世界。
推动两者联合申遗,不仅能为世界遗产体系注入全新概念,更能够有效填补世界遗产名录在水文遗产方面的空白,这是两地人民共同的心愿。9月2日当天,埃及国家文明博物馆里“长江遇见尼罗河”系列文化交流展惊艳亮相,由《白鹤梁:长江的千年水下记忆》数字文化展、“雄奇山水 新韵重庆”图片展、“机遇中国 品牌重庆”图片展和重庆非遗展构成一场让埃及民众感知重庆、了解中国的文化盛宴。
“白鹤梁:长江文明的水下记忆”数字文化展在埃及文明博物馆举办。西部国际传播中心供图
展区内,“虚拟潜望”装置带观众“潜入”40米深的长江水下,近距离感受白鹤梁题刻的原貌;“水下碑林互动墙”则以“盲盒探索”模式,让观众随机开启诗词拓片、高清影像,趣味解读“刻在石头上的长江史书”。更有白鹤梁主题文创展陈与《长江遇见尼罗河》纪录片快剪同步呈现,通过数字互动展陈以科技赋能文物,让世界首座遗址类水下博物馆的魅力跨越山海,展示出“无压容器”保护方案的工程奇迹,为中埃联合申遗凝聚国际关注。
埃及国家博物馆高级展览设计师内尔米内·穆斯塔法非常欣赏展览的展陈风格,她说:“这个展览的互动部分做得很有创意,它所提供的丰富信息很有特色,让人有强烈的愿望去了解这些水文遗迹和它们背后的故事。”
重庆非遗展以“沉浸式体验”成为人气焦点。精心筹备的非遗项目让埃及观众亲身感受重庆手艺的温度——无论是精巧的酉州苗绣、灵动的剪纸,还是技法精湛的重庆漆器髹饰技艺,都通过精美的展陈,吸引了埃及当地人的驻足观赏。
埃及观众在展览现场感受重庆非遗文化酉州苗绣的精美。西部国际传播中心供图
从长江的千年水文智慧到尼罗河的文明回响,再到非遗魅力,这场展览不仅是重庆的“国际亮相”,更是两大文明古国相互交流、携手守护人类共同遗产、推动文明多样化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次赓续友谊、延续发展的双向奔赴
长安汽车中东非事业部埃及国别负责人叶茜介绍了企业在埃及市场的发展历并向幸运观众赠送长安G318车模。西部国际传播中心供图
埃及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建交以来,两国始终相互理解和尊重、相互信任和支持,双边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2024年重庆与埃及的贸易额更是突破9.24亿元人民币。
在此背景下,重庆又将如何与埃及各界携手,强化经贸往来,共促文旅交融,讲好两地故事,增进两国友谊,奋力书写重庆与埃及合作崭新篇章,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当地时间9月2日,“机遇中国·品牌重庆”开罗推介会活动吸引了埃及政商界、文化教育界、媒体界代表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领略中国西部直辖市重庆的独特城市魅力、发展活力与合作机遇。
推介会上,开放胸怀的“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体现制造实力的“重庆造-渝车”、聚焦商机的“投资重庆”与“渝贸全球”、独具特色的“渝十味”中医药名片,以及“美丽重庆”“山水重庆”“8D魔幻都市”等城市景观品牌和“味道重庆”“渝味360碗”美食品牌,还有展现教育活力的“留学重庆”,令在场200余位嘉宾流连忘返。
活动现场,教育合作成果成为一大亮点,截至目前,西南大学共培养了73名埃及学生,并与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已开展2+1+1本科翻译专业学分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国特训营等多个合作项目。
“重庆不仅是我求学的地方,更是我的第二家园。虽然长江和尼罗河流淌在不同的土地上,但它们的水流传递着相同的信息——文明因相互学习而繁荣。”埃及校友、艾因夏姆斯大学教师Tartil Emam的发言,深刻展示着两地合作的机遇与活力。
此外,“重庆造”的代表长安汽车,自2007年进入埃及市场以来,已成为最早进入埃及的中国汽车品牌之一。18年来,长安汽车持续推动埃及汽车工业发展,与战略合作伙伴GB Auto集团稳步推进本地化生产,今年6月成功推出首款本地化生产的CS55 Plus车型,为当地客户创造持久价值。
尽管活动落幕,各展区依然热度不减。许多埃及民众流连忘返,纷纷拿出手机搜索更多关于重庆的信息。一位埃及工商界人士表示:“今天的活动,我看到了一个立体、多元、充满机遇的重庆,非常希望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找到合作机会。”
一次面向未来、深化合作的扬帆启航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埃及交往合作日益频繁,结成友好省市17对,开通直航客运航线8条,2024年赴埃游客数量突破33万人次。
以此次交流活动为契机,两地又将如何加强媒体互动,深化文明互鉴,助推两种古老文明在交流交往中激荡新声,共同推动世界文明进步新发展呢?9月2日,“长江遇见尼罗河”文明对话会上,随着思想交流的不断深入,活动现场迎来了务实合作的“高光时刻”: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向埃及旅游和文物部人力资源发展部部长助理艾哈迈德·拉希马颁发“重庆文物保护专家顾问”聘书,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向中东通讯社主编兼董事会成员艾曼·马哈茂德·穆斯塔法颁发“国际问题专家、埃及特约记者兼评论员”聘书,邀请他们为重庆文物保护提供国际专业支持,借助埃及主流媒体讲好重庆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重庆广电集团与与埃及约塔传媒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并授牌“第一眼TV埃及联络站”,双方约定将在人员互访、节目互播、联合摄制等领域展开常态化合作。
“第1眼TV埃及联络站”授牌环节。西部国际传播中心供图
当天的交流会还举办了中埃合拍5集纪录片《长江遇见尼罗河》首映仪式,在现场播放的3分钟的纪录片先导片中,长江三峡的雄奇与尼罗河两岸的壮美交相辉映,重庆的现代开放与埃及的历史文明隔空对话。
“当今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对话与理解,而媒体可以成为将我们凝聚在一起的平台。”埃及尼罗河电视台主创阿迈德·穆哈穆德在分享拍摄感受时表示,像《长江遇见尼罗河》这样的跨国联合制作,不仅仅呈现了美好的影像,更是构建了共同的记忆,搭建了相互尊重的桥梁。”自9月2日当晚起,埃及国家电视台多家频道、尼罗河电视台将同步播放该纪录片。
中埃合作纪录片《长江遇见尼罗河》主创团队分享创作心得。西部国际传播中心供图
而在9月4日,于埃及卢克索省立图书馆举办的陆海之约·中埃青年国际交流对话会上,学校师生代表、中外学者们齐聚一堂,交流中国式现代化感悟,做“我眼中的大河文明”主题分享,并见证了卢克索省立图书馆“重庆图书角”的揭幕。
阿拉伯谚语说,“独行快,众行远”。中国有句古话,“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埃两国友谊地久天长,两地发展也将在持续增进的交流沟通中蓬勃向上。
来源:新重庆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