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主办的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于9月6-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大会首日,IASLC、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与中国肺癌防治联盟(CAALC)联合举办的IASLC-CSCO-CAALC联席会议是一大亮点,今年的会
前言
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主办的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于9月6-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大会首日,IASLC、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与中国肺癌防治联盟(CAALC)联合举办的IASLC-CSCO-CAALC联席会议是一大亮点,今年的会议主题为“肺癌治疗的全球视角:共同应对真实世界的挑战”,旨在汇聚国际前沿智慧,深入探讨临床实践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全球肺癌诊疗水平的提升贡献中国经验。
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周彩存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白春学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杨达伟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思阳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周斐教授作为会议主席进行了开幕致辞,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癌症综合中心Karen Kelly教授介绍了会议目标。
【今日亮点1】
病例分享与讨论
洞察真实世界的诊疗艺术
本次特别会议精心策划了覆盖肺癌全病程管理的病例分享与讨论环节,聚焦早期、局部晚期及转移性肺癌三大关键阶段。每个环节将由肺癌领域内资深专家领衔,通过真实病例剖析诊疗思路,展现肺癌全病程管理的最新实践。
早期肺癌病例由白春学教授和杨达伟教授主导,重点介绍早期肺癌的诊断策略和最新治疗进展。
局部晚期肺癌病例由吴一龙教授和刘思阳教授主导,深入探讨局部晚期肺癌的多学科治疗模式和最新研究成果。
转移性肺癌病例由周彩存教授和周斐教授主导,聚焦转移性肺癌的临床实践挑战与应对。
大会特邀来自全球多国、涵盖病理科、胸外科、放疗科等多学科背景的专家共同参与病例讨论,分享其在肺癌诊疗中的独到见解与宝贵经验,提供多维度视角。
【今日亮点2】
前沿口头报告
聆听中国研究者的创新强音
六项中国研究者主导的临床试验将在本次会议上进行口头报告,展现中国在肺癌研究领域的前沿探索。
1 WS04.8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的II期临床试验
讲者:D. Liu 上海市肺科医院
LS-SCLC占SCLC病例的15-30%,根治性治疗后复发率高。本研究探索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诱导序贯CRT及卡瑞利珠单抗巩固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2020年11月至2024年3月,65例患者经筛选后41例随机入组。试验组全部患者达到部分缓解,对照组为84.2%。试验组1年无进展生存(PFS)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9.9%[95%CI:34.6-85.2%] vs 39.5%[15.6-63.4%]),中位PFS未达到(对照组11.4个月[9.8-13.0])(HR=0.42[0.18-0.96], p=0.047)。试验组中位总生存(OS)未达到,对照组为23.9个月[15.3-32.5](HR=0.32[0.11-0.96], p=0.044),1年OS率分别为100%和89.2%。亚组分析显示试验组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2.0×10⁹/L患者PFS显著延长。未发生免疫相关死亡,1例报告3级反应性毛细血管内皮增生症。值得注意的是,卡瑞利珠单抗诱导治疗未增加放射性肺炎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诱导序贯CRT及巩固治疗可显著改善LS-SCLC患者的PFS与OS,且未加重毒性反应。优化治疗时序的深入研究将为这一难治性疾病提供重要治疗策略。
2 WS04.9
LS-SCLC放化疗后特瑞普利单抗巩固治疗:一项II期随机对照研究
讲者:P. Zhang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化疗在广泛期SCLC中已证实具有生存获益。免疫治疗与放化疗的联合应用可能改善LS-SCLC的生存结局。这项II期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评估LS-SCLC患者CCRT后,采用特瑞普利单抗巩固治疗对比观察的疗效与安全性。2020年6月30日至2024年5月31日期间,96例患者完成随机分组。特瑞普利单抗组中位PFS未达到(95% CI, NR-NR),观察组为11.8个月(95% CI, 3.2-20.5月)(HR=0.55, 95% CI 0.30-0.98);特瑞普利单抗组中位OS未达到(95% CI, NR-NR),观察组为33.7个月(95% CI, 20.1-47.3月)(HR=0.44, 95% CI 0.20-0.96)。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在特瑞普利单抗组为22.9%,观察组为27.1%。8.3%(4/48)患者因不良事件终止特瑞普利单抗治疗。3-4级肺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在特瑞普利单抗组为4.2%,观察组为2.1%。两组均未发生5级不良事件。对于LS-SCLC患者,特瑞普利单抗巩固治疗可显著改善OS与PFS,且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特征。
3 WS04.10
II-IIIb期LS-SCLC新辅助免疫化疗的临床结果和单细胞图谱:一项真实世界研究
讲者:C. Huang 广东省人民医院
针对伴N1-N2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基于CCRT的标准方案疗效欠佳。本研究旨在评估新辅助免疫化疗在II-IIIB期SCLC的疗效,并通过转化研究并行探索其潜在机制。
25例入组患者中,16例接受手术,9例新辅助治疗后行巩固放疗。FAS组的18个月无事件生存(EFS)率和OS率分别为58.8%和89.2%,客观缓解率(ORR)达84%。TCC分析显示病理完全缓解(pCR)率达50%,主要病理缓解率(MPR)为56.3%,18个月EFS率与OS率分别为76.6%和80.8%,且pCR患者均未见肿瘤进展。TCC组18个月EFS显著优于免疫化疗+放疗组(33.3%)(HR=4.066,P=0.032),但OS率(100%)未达统计学差异。PSM匹配15对对照,证实TCC组生存优势(18个月EFS率:83.9% vs. 33.3%,P=0.011;OS率:90% vs. 66.7%,P=0.031)。单纯新辅助化疗组疗效与TCC组相当(18个月EFS/OS率:70%/90%)。TCC组R0切除率87.5%,微创手术比例高。FAS组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SAE)。8例患者的22份scRNA-seq标本分为pCR组(5/8)和非pCR组(3/8),发现pCR组在肿瘤及tdLN中均存在扩增的巨噬细胞和初始CD4+ T细胞,其迁移相关基因表达上调;而非pCR组出现扩增的CD14+单核细胞和耗竭性T细胞,虽免疫活化通路增强,但tdLN中迁移特征受抑制。
本研究证实,对于潜在可切除的II-IIIB期局限期SCLC,新辅助免疫化疗序贯手术的疗效显著,较现行方案显著提升EFS,但OS优势需更长期随访验证。机制研究表明,tdLN中初始CD4+ T细胞与增殖性T细胞扩增,伴随免疫迁移相关基因表达增强,是优异治疗响应的基础。
4 WS04.12
HER2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ADC)TQB2102治疗HER2异常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II期研究
讲者:方文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TQB2102是一款靶向HER2蛋白ECD2及ECD4双非重叠表位的双抗ADC药物,其抗体部分通过双表位结合增强了对肿瘤细胞的亲和力与内化效率,同时搭载的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通过溶酶体酶切释放,精准诱导DNA损伤和细胞死亡。相较于传统单抗ADC,TQB2102的双靶点协同作用显著降低了肿瘤逃逸和耐药风险。这项开放性II期研究评估了TQB2102在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线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ER2异常NSCLC患者中的疗效。入组患者接受TQB2102单药治疗,剂量为7.5mg/kg,每3周静脉输注一次。截至2025年3月31日,共入组59例患者,分为三个队列:队列1(HER2突变,N=37)、队列2(HER2基因扩增或蛋白过表达,IHC 2+/3+,N=11)和队列3(HER2异常与EGFR突变共存,N=11)。在51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32例(62.7%)达到部分缓解。队列1、2、3的ORR分别为61.1%(22/36)、44.4%(4/9)和100%(6/6)。在32例缓解者中,有23例在首次肿瘤评估时即观察到缓解。值得注意的是,队列1中有1例患者在治疗4个周期后目标病灶达到完全缓解。队列1、2、3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7.2%、88.9%和100%。在基线存在脑转移的患者中,ORR为62.5%。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包括:白细胞减少症(64.9%)、恶心(63.2%)、贫血(61.4%)、血小板减少症(56.1%)、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4.4%)和食欲下降(54.4%)。≥3级TRAE发生率为66.7%,最常见的包括:贫血(17.5%)、血小板减少症(15.8%)、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4.0%)和白细胞减少症(14.0%)。报告间质性肺病2例(1例2级,1例3级)。
TQB2102显示出强大的疗效,特别是在HER2突变以及合并HER2/EGFR异常的NSCLC患者中。其良好的安全性特征支持在联合治疗试验和生物标志物驱动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TQB2102,以优化其在这一具有挑战性的患者群体中的临床应用。
5 WS04.13
抗PD-L1 ADC HLX43在晚期/转移性实体瘤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及初步疗效:一项I期研究
讲者:王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HLX43是一种新型靶向PD-L1的ADC,具有双重作用机制。本研究旨在评估HLX43在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及初步疗效。
2023年11月8日至2025年1月9日期间,共筛选114例患者,其中85例符合标准并接受HLX43治疗。Ia期纳入21例晚期实体瘤患者,Ib期在三个队列(2、2.5、3 mg/kg)中纳入64例NSCLC患者。入组患者中位年龄60.0岁,男性52例(61.2%)。癌种分布包括:NSCLC(76例)、胸腺鳞癌(4例)、宫颈癌(1例)、鼻咽癌(1例)、头颈部鳞癌(1例)、子宫癌肉瘤(1例)和小细胞肺癌(1例)。值得注意的是,88.2%(75/85)患者既往检查点抑制剂(CPI)治疗失败。Ia期4 mg/kg组报告1例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DLT事件。95.2%的患者发生TRAE,多为1-2级。≥3级TRAE见于5例患者(23.8%),均发生于3/4 mg/kg组,最常见为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19%)、白细胞计数降低(19.0%)和贫血(14.3%)。在76例NSCLC患者(69例可评估疗效)中,ORR为31.9%(22/69),DCR达87.0%(60/69)。亚组分析显示HLX43在特定人群疗效显著:Ib期2 mg/kg和2.5 mg/kg队列ORR分别为38.1%(8/21)和33.3%(7/21);CPI难治性NSCLC患者(n=61)ORR为32.8%(20/61);EGFR野生型非鳞NSCLC患者(n=19)ORR达47.4%(9/19);PD-L1阳性(n=50)和阴性/状态不明(n=19)患者ORR分别为32.0%(16/50)和31.6%(6/19)。Ib期2 mg/kg组中位PFS为5.4个月(95% CI: 4.0-不可评估)。
HLX43在标准疗法【包括PD-(L)1抑制剂】难治的晚期NSCLC患者中展现出可控的安全性和初步抗肿瘤活性。Ib期扩展队列的患者招募仍在进行中。
6 WS04.14
WS04.14 IFI6高表达的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阻碍NSCLC的免疫治疗反应
讲者:林立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尽管ICIs在NSCLC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其ORR仍不理想。ICI疗效的关键阻碍因素涉及肿瘤微环境(TME)的免疫抑制,该机制需进一步阐明。因此研究团队对7例NSCLC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前后的配对肿瘤样本进行了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以解析TME的动态重塑过程。
整合scRNA-seq分析显示,与MPR患者相比,非MPR患者的免疫抑制性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扩增,而细胞毒性GZMB+CD8+ T/NK细胞耗竭。Augur算法将CAFs列为最具区分度的细胞亚群,经非MPR_CAF特征谱验证,该特征在外部队列中成功预测疗效。通过Friends算法进一步筛选确定IFI6为核心枢纽基因。在非MPR患者临床样本中证实IFI6持续高表达。值得注意的是,将IFI6敲低的CAFs(CAFshIFI6)与LLC1肿瘤细胞共注射至NSG小鼠后,可抑制肿瘤生长并降低CDX模型中的ICI耐药性,表明IFI6高表达CAFs通过与肿瘤细胞直接互作影响ICI疗效。临床数据显示,CAFs高表达IFI6的患者免疫治疗后生存期更短。机制上,IFI6+ CAFs通过与脂质相关巨噬细胞交互作用及胆固醇代谢重编程发挥作用。
CAFs中IFI6的高基线表达通过与肿瘤细胞和脂质相关巨噬细胞的双重互作,促进免疫抑制性TME形成,从而削弱NSCLC的ICI疗效。靶向IFI6可能与ICIs产生协同效应,克服原发性耐药。
小结
编辑:Faline
审校:Squid
排版:Faline
执行:Babel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