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进华带180天走地鸡做白切鸡,遭周晓燕差评引南北饮食论战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6 20:13 1

摘要:全进华倒是淡定,回头就在网上发了一条自己做白切鸡的教学视频,乐呵呵和网友互动。 人家可是从广东特地带了养了180天的走地鸡,就想给评委尝尝正宗的粤味,没想到评委却要求嫩滑多汁,全进华直接反驳:“三十天六十天的鸡,在广东没人吃的! ”

你说周晓燕一个淮扬菜大师,怎么就评价起粤菜白切鸡了呢? 结果一句话说全红婵哥哥全进华做的鸡“太老”,直接在网上炸开了锅。

浙江卫视顶不住压力,干脆把评论区一关,三万条评论几乎全是骂的。 广东网友更是集体出征,直接说周晓燕“没吃过正宗广东白切鸡”。

全进华倒是淡定,回头就在网上发了一条自己做白切鸡的教学视频,乐呵呵和网友互动。 人家可是从广东特地带了养了180天的走地鸡,就想给评委尝尝正宗的粤味,没想到评委却要求嫩滑多汁,全进华直接反驳:“三十天六十天的鸡,在广东没人吃的! ”

这哪是厨艺大赛啊,简直成了南北饮食文化的大型互撕现场。

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 全进华参加的是在浙江卫视播出的《炙热游戏:百厨大战》,他以“村厨”身份亮相,做的正是广东人熟悉的白切鸡。

他对自己这道菜可是信心十足,选的是湛江自家果园散养了180天的走地鸡,吃五谷杂粮长大的。 这种鸡运动量大,肌肉纤维紧实,肉香浓郁,在广东人眼里这才是做白切鸡的上好材料。

可评委周晓燕和岳云鹏却不买账。 周晓燕说这白切鸡不如自己以前吃的“嫩”,觉得肉质偏老,口感不够突出。 岳云鹏也觉得肉有点硬,不过他补充说可能是地区口味差异,不太适合他。

全进华一听可不乐意了,在备采中直接内涵评委鉴赏能力有限,习惯了吃短期成长的速成鸡,所以不懂广东本土鸡的美好。 他强调那些快速生长的鸡在广东根本没人愿意吃。

节目一播出,两广观众纷纷力挺全进华。 广东网友说要是哪家饭店卖那种嫩鸡,是要挨骂的。 广西网友表示1、2个月的鸡没肉味,自己家养的都要等1年才吃。 海南网友也说了真正的走地鸡就要有韧性,软绵绵的谁吃啊。

这场争议其实暴露了南北饮食文化的巨大差异。 在吃鸡这方面,两广绝对是全国最严格的地区之一了。 两广本地人一般不愿意吃饲料喂养长大的鸡,也不吃冷冻鸡肉。 在饲料鸡、白羽鸡横行的当下,两广群众依然坚持对原始“鸡味”的执着。

所以当地基本上都是用散养、慢养、谷物喂养出来的走地鸡做食材,对鸡肉品质要求最直观的白切鸡,选料就更加讲究了。 全进华在介绍自己做的白切鸡时,首先介绍的就是鸡的喂养方式与成长时间。

这样的原料做出来的白切鸡,既有鸡的原汁原味,又皮脆弹滑、肉质紧实。 而两位评委对肉质硬、老的评价,以及行业评委对肉质“嫩滑、多汁”的品鉴要求,听起来确实很像对速成鸡口感的描写。

有网友就指出,美食博主很少会在北方点白切鸡这道菜,一是因为这不是北方人普遍喜爱的口味,二是北方饭店的食材不怎么适合做白切鸡。 以饭店最常使用的速成鸡为例,这类食材做出来的白切鸡,很难保有鸡肉原香。

不过客观来说,南北差异有关系,却也不完全是差异问题。 周晓燕其实是淮扬菜大师,他可能不懂两广吃鸡的审美,但肯定是懂南方菜的,甚至是南方菜里的顶尖行家。

这场争议可能还有评委语言表达的问题。 粤式白切鸡口感追求皮脆弹滑、肉质紧实,但脆滑不代表没有汁水,紧实不代表肉质老硬。 不少美食博主在点评广东白切鸡时也会提到鸡肉紧实却不难嚼。

而岳云鹏和周晓燕对全进华版白切鸡的点评则是“硬”、“老”。 岳云鹏觉得可能是地区口味的区别,烹饪大师周晓燕则用口感偏老形容,这个表示更倾向于认为是火候没掌控好。

网友之所以没想过是火候问题,是因为全进华用的是非常优秀的鸡肉食材,而白切鸡又是广东厨师的拿手菜,只要鸡好,按标准公式套用便不会出错。 但不容易出错,不代表一定不会出错。

另一个原因可能就是节目组缺乏专业美食评委。 行业评委周晓燕觉得口感老,但他并没有很精准地讲出白切鸡这道菜应该有的口感是什么样的,仅针对老与嫩的描写,很容易产生误会。

大众评委岳云鹏的点评留了点余地,虽然觉得肉质硬,但补充表示可能是当地口味问题,但显然,他对广东人的白切鸡审美,也并不了解。

这种情况下,两个评委都没能给到关于白切鸡品鉴要求的讲解,出来的效果便像是他们因为习惯了吃“速成鸡”而淘汰了真正的精品鸡,劣币逐良币。

很明显,评委里少了一个懂多地多种风格美食、擅长吃的老饕,也就是专业美食评论家来做评委。 他们可能有个人偏好,却也有丰富的品鉴储备。

《炙热游戏:百厨大战》评委由大众评委和行业评委组成,大众评委是明星,有潘玮柏、刘涛,岳云鹏。点评全进华的是岳云鹏。 大众评委点评,个人喜好肯定占更大一部分,可能不客观但至少有一定的代表性。

只是大众评委人太少了,导致他们的喜好可能会偏向自己习惯的口味。 而行业评审为周晓燕、邱琼。一个大厨是做西餐的,一个大厨是做淮扬菜的。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非常牛,却并不代表对美食品鉴很宽阔。 这时候,需要有一个评委从更客观的品鉴角度去点评这道菜在正宗的广东白切鸡里是什么水准。

而不是争议这道菜是不是被只懂吃速成鸡的人打败了。 如此,才对综合几位评委的反应来判断到底是口味差异还是技术问题,才能让参赛选手和观众更信服。

这已经不是美食综艺第一次因为地域饮食文化引发争议了。 之前的《中餐厅9》就曾因“各省代表菜”引发轩然大波,争议核心在于菜品选择缺乏文化深度与调研,被多地网友指责“刻板印象”和“地域无知”。

比如浙江代表菜选了西湖醋鱼,本地网友普遍认为这仅是杭州部分餐厅的“网红菜”,实际浙江人日常食用频率低,金华火腿、宁波汤圆等更具代表性。

江苏代表菜选了扬州炒饭,江苏网友调侃“十三太保应有十三道菜”,南京盐水鸭、无锡小笼包、阳澄湖大闸蟹等未被提及,被质疑选菜敷衍。

甘肃代表菜写了“兰州拉面”,当地人强调传统名称应为“兰州牛肉面”,“拉面”一词被指商业泛化后的错误用法。 山西代表菜选了木须肉,网友认为过油肉、刀削面、糖醋丸子更贴近山西饮食特色。

北京代表菜选了京酱肉丝,网友认为烤鸭、炸酱面更具代表性。 山东代表菜选了油爆双脆,被指冷门且制作复杂,九转大肠、葱烧海参更符合鲁菜认知。

辽宁代表菜写了“锅巴肉”,网友称这疑似“锅包肉”的笔误或混淆。 这些错误反映出节目组对各地饮食文化的了解太过浅薄,没有做好基本的功课。

节目对部分菜品的文化解读以及地域饮食文化的处理也存在问题。 如淮扬菜发源地存在淮安与扬州的争议,节目中未作说明直接以扬州为背景呈现,引发淮安网友不满。

将“辣子鸡”归为四川代表,重庆网友指出该菜实为重庆江湖菜代表作,模糊了两地饮食文化边界。 这种对历史渊源的不严谨处理,激化了地域矛盾。

周晓燕不是一般人,他是《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这些纪录片的美食顾问,也是中国淮扬菜领域的泰斗级人物,拥有不一般的学术背景和权威地位。

他在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担任教授,长时间做烹饪教学和研究工作,培养出不少专业的厨师人才。 周晓燕还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深耕淮扬菜技术几十年,在刀工、火候控制这些方面的成就都是比较突出的。

这次他作为国家级赛事评委出席综艺节目,是在专业领域保持着相当严谨的态度。 但周晓燕否定全进华的白切鸡后,没少引来网络上的热议,问题并不完全出在他身上,主要是不同的人,对美食的评判标准不一样。

岳云鹏早年在餐厅担任厨师和服务员,对厨房的卫生问题比较重视,于是他参加《百厨大战》综艺节目,就比较强调这方面的问题。 他甚至因为灶台不整洁,淘汰掉了做饭口味出众的非属传承人,表示灶台整洁度也是厨艺的一部分。

岳云鹏还曾在节目上帮选手炒饭,被调侃“捡回厨师老本行”,是有点烹饪基础在身上的。 于是他参加这档综艺节目,不完全是官方考虑节目娱乐效果,也是看重了他的专业素养。

岳云鹏也没有辜负节目组的期望,他非常擅长从普通吃饭人的角度评价一道菜的味道,他认为能推荐给朋友、想再吃一碗的美食,才是真正的美食。

但他的口味比较偏好家常口味,反对过度精致的摆盘,他和中餐泰斗周晓燕,在节目上有很多不谋而合的地方。 就像这次全进华在节目上做白切鸡,岳云鹏也因为他做的鸡肉质比较紧,不是特别看好。

情商高的他还不忘在节目上打圆场,很认真地全进华做的,可能是当地的味道。 全进华对于自己被淘汰这一点,没什么介怀,但对于周晓燕和岳云鹏说自己做的白切鸡不够嫩滑,却有很大的不满。

全进华表示,在广东的白切鸡都是讲究皮脆肉紧的,像周晓燕说嫩滑的白切鸡,用的都是30天,60天的童子鸡,这种鸡虽然口感很嫩,但有一股腥臊味,他们广东人吃,都不会吃。

他们广东人吃的白切鸡至少都是养了6个月以上的鸡,他这次来参加比赛用的鸡也是特地从广东老家带来的,就是想让评委们尝一尝广东本地的正宗白切鸡,没想到却遭到了评委们的一致差评。

全进华还直接当着镜头的面嘲讽评委:“不懂吃的人,只能吃三十天或者六十天的鸡了! ”这一期节目播出后,浙江卫视的评论区很快就沦陷了,全都是一些ip地址为广东的网友骂节目组和评委们不懂吃的评论。

舆论来势汹汹,吓得浙江卫视直接把评论区还关闭了,不让网友们评论了,但在关闭之前评论区已经有3.3万条评论了,全都是站全进华的。

就连一些外地网友也都是站全进华的,觉得周晓燕作为一个专业厨师,和一个评委,连人家地方特色菜都不懂,似乎也不怎么专业。

浙江卫视的评论区关闭后,不少网友直呼浙江卫视玩不起,敢发过来给网友们看,问网友们的意见,却不敢让网友们畅所欲言发表意见。

于是网友们又涌入了周晓燕的评论区开骂。 有网友猜猜为什么粤菜能走出国门? 有网友想问问这位大师是在哪里吃到水份足的白切鸡,好让我避坑。

有网友说全网的广东人都怀疑你没吃过广东白切鸡。 有网友问周晓燕是什么专家? 自封的专家吗? 只有吃饲料鸡的命。 周晓燕的评论区基本上被广东网友攻陷了。

有骂他不懂白切鸡的,也有说他专家评委的名头是假的,总之在网友们眼里,周晓燕不懂吃广东白切鸡,就不配当美食专家。 周晓燕能被节目组请来当评委,还是有实力和名声在外的。

他是著名的淮扬菜大师,是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院长,是中式烹调高级技师,是餐饮业职业技能竞赛国家级裁判员,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是中式烹饪国家一级评委,是全国餐饮业名店名师认定师,是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命题专家。

这一大串头衔,不管哪一个拿出去都很唬人,都是不得了的成就,但却因为不懂广东白切鸡而被全网质疑。 周晓燕的格局比浙江卫视要大一些,他没有关闭评论区,也没有回复网友,就让网友在他的评论区发泄情绪。

而这也是他开通账号后最火的一次。 全进华则在节目播出后,发了一条他在家里做白切鸡的教学视频,并十分开心的和网友们互动。

很显然他也是看到了网上都是支持他的声音,所以乐坏了,看他在家里做的白切鸡的确很有食欲,不少广东人都认证这是正宗的白切鸡。

这场争议其实反映了美食评价体系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在餐饮界,米其林指南与黑珍珠餐厅指南被视为全球与中国本土最具影响力的两大评价体系,但两者在评价逻辑、文化视角与价值导向上存在显著差异。

米其林指南的评审标准植根于欧洲餐饮传统,强调可量化、可复制的“技术理性”,核心维度包括食材质量、烹饪技艺、风味融合、稳定性和性价比。

其匿名评审模式与多次暗访机制,确保了评价的客观性,但也因过度强调“全球统一标准”被诟病为“西餐中心主义”。

黑珍珠指南则以“中国味蕾”为核心,构建了一套融合文化认同与场景体验的评价体系,关注文化传承、地域特色、体验设计、本土创新和可持续性。

评审团由美食家、文化学者与消费者共同组成,既保留专业性,又纳入大众视角。 这种差异本质上反映了文化话语权的博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专业体系内的标准,不一定能衡量地方菜丰富多样的口味。 很多时候综艺节目起到的效果偏娱乐,参赛者和观众需要理性对待。

来源:头号小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