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镇BA”:“篮球火”与“最镇海”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6 20:23 2

摘要:8支参赛队、144名草根球员,在31场近1300分钟的鏖战中挥洒汗水与激情。2.2万名观众走进现场助威,85.25万人次线上观战,让“镇BA”的精彩传遍城市每个角落。

八九月间的镇海,篮球热潮席卷全城。

8支参赛队、144名草根球员,在31场近1300分钟的鏖战中挥洒汗水与激情。2.2万名观众走进现场助威,85.25万人次线上观战,让“镇BA”的精彩传遍城市每个角落。

图为球迷们为钟爱的球队加油助威

街头巷尾,球迷们对着手机资讯、社媒热点讨论比赛,还在朋友圈里晒起了票根;运动场里,少年们彼此招呼、以球会友,矫健的身影越聚越多;食肆商超,店家应景地增添了篮球元素,看着络绎不绝的人流喜上眉梢……

体育为媒,“镇BA”赋予镇海无穷活力。这场“接地气、聚人气”的篮球盛宴,生动诠释“最镇海 等你来”的城市热情,更串起了拼搏精神、文化传承与民生烟火。

拼搏是最燃的“镇海底色”

“唰”地一声入网,“光头哥”刁海润投入了庄市队在决赛中的第一记三分。这位MVP私下里笑容可掬又有些腼腆,但只要上场便换了另一副面孔:目光如炬、拼抢勇猛。“看着这么多球迷、观众为我们加油,就有满满的动力。”这场决赛,刁海润拼到受伤。

决赛夜里,骆驼队队长廖寅磊被重点盯防,但他顽强地用突分为队友创造机会。作为一家科技企业的助理工程师,廖寅磊总是与电路板打交道。在他看来,电路板从设计到组装需要一丝不苟,与球场上的技战术配合如出一辙,“赢球要不断磨炼,付出多少才能得到多少。”

图为“镇BA”决赛现场

刁海润、廖寅磊是“镇BA”参赛球员的代表。这些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球员聚在一起集结成队,在赛场上斗智斗勇、倾尽全力,用“拼到最后一秒”的狠劲、“输了一起扛”的义气、“赢了一起狂”的率性,捍卫球队和家乡的荣光。

他们中,有的在“浙BA”与“镇BA”两头跑,尽己可能地为球队战斗;有的在拼抢中挂彩,上不了场也要在看台上为伙伴加油;有的向实力更胜一筹的对手发起挑战,付出更多体能在攻防两端紧咬不放,力竭抽筋也在所不惜。

图为庄市队庆祝夺冠

拼搏是最燃的“镇海底色”。“镇BA”的每一场比赛都碰撞出了炽热的火花。大家的比拼,既是通过竞技彼此见证“更好的自己”,也是和一群同样炽热的人一道把篮球的魅力推向极致,让“镇BA”变成整座城市的节日。

篮球架下的“文化展陈”

“镇BA”的欢腾,带来了不少“文化彩蛋”。你有招宝山上的威远城、我有甬江畔的青春学府,你有神仙鸡外酥里嫩、我有翠冠梨清甜多汁……比赛尚未开打之时,各队就已在场外展开了“文斗”,下战书、斗诗歌、AI创作,每个镇街都不遗余力地展示特色。

比赛中,“秀”的不只有球技,还有文化和艺术。这厢,省级非遗“澥浦船鼓”的表演者们肩扛船形大鼓、手持锦鲤跃入场内,鼓点如浪,舞姿似帆。那厢,蛟川走书的说书人身着长衫立于场中,以抑扬顿挫的腔调讲述镇海人文典故。中场时间,各镇街带来了舞龙、武术、唱跳、拉拉操、国风舞蹈、威风锣鼓等60多场表演,每一次都把气氛推向高潮,体育赛场由此成为地域文化的展演舞台。

图为“镇BA”中场表演

本土味道在加油呐喊中飘香,勾人馋虫。既有“镇街严选”——咸鸭蛋、虾稻米、手剥笋、甬优葡萄;也有“匠心手作”——群众自发采买制作的冻米糖、灰汁团、米馒头。这些赛场边的“投喂”,皆是镇海地道的舌尖美味,更是市民群众的味蕾记忆和情感密码。

作为各支球队的吉祥物,镇街文旅IP大火了一把。龙九九、骆驼侠、鳌宝、船宝、梨宝……这些IP卡通人偶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但却自带萌感和喜感,每次出现都逗得人捧腹大笑。通过在“镇BA”亮相,这些“萌物”破圈出圈,成为所属镇街与大众之间的连接纽带。

图为文旅IP“鳌宝”(左)与“船宝”(右)

在“镇BA”,篮球从不是孤立的竞技符号。聚光灯下,传统艺术、烟火美食、二次元潮流等在此交织,共同织就镇海独有的文化篮球图谱。

从赛场到商圈的“消费热浪”

在镇海渡的一家砂锅店里,市民包凯良坐到了靠近荧幕的位置上,荧幕里正在直播“镇BA”赛事。服务员端来一碗呲呲作响的砂锅,他边吃砂锅边看球。比赛紧张胶着,包凯良停下筷子,眼睛注视着荧幕。

这一场景,是球赛期间不少餐饮门店的常态。“镇BA”的影响力,以惊人的速度向消费市场渗透。餐饮店家不仅通过播放赛事“引客”,还适时推出“镇BA”套餐、“镇BA”特色单品,让顾客“就着球赛下饭”。

图为泰格广场上的人流

“镇BA”的溢出效应,辐射更多场景。在澥浦镇泰格广场,市民们聚集在广场中心大屏幕前,乘风凉、看比赛,尽情享受夏夜时光。为把“流量”变成“留量”,广场联合商家推出专属折扣、满赠、积分加倍等福利。一位老板告诉记者:“营业额有了显著增长。”

来自商务、文旅等部门的数据显示,赛事期间,镇海“四大商圈”吾悦广场、1902万科广场、开元广场、爱琴海日均人流量突破20万人次,同比增长32.5%。住宿业实现环比增长9%。15万元专属文旅消费券累计撬动消费83.56万元,实现了赛事经济“乘数效应”。

图为市民群众通过A-BOX观看赛事直播

当体育遇见经济,当赛事邂逅城市,人们对赛事的热情,让商圈、门店不再是单纯的消费场所,而是广大球迷的“另类观众席”。镇海正在从中发现“赛事经济”的规律——抓住这份热爱,让消费变成有温度、有故事的共鸣。

每个人都有“人生赛场”

“镇BA”是我区最大的一次群众性体育赛事,还首次尝试“全开放售票+线上直播”模式,迈出了市场化运作的关键一步。随之而来的是,繁重的保障任务。300余名各类工作人员,为了让为期28天的“镇BA”顺利、高效,付出的汗水并不比球员们少。

你可能想象不到,上一场比赛在场边飞奔、为图片直播寻找各种拍摄角度的摄影记者,下一场比赛会带上人偶套装,扮演起了“龙九九”“骆驼侠”……“镇BA”的赛场,对场地布置、物资保障、医疗救助、新闻报道等各项工作,都是一次“极限测试”。这也是他们的“人生赛场”,刻度是专业、坐标是责任。

图为医护人员治疗伤员

“我们要时刻关注裁判的眼神,得到提示后立刻上前拖地、擦地。”区职教中心学生陈宏毅、陈子豪是决赛中的场地清洁志愿者,身着橙色背心、拿着拖把和抹布的他俩眼神里满是兴奋。200多名来自不同招募渠道的志愿者,承担了引导、保洁、秩序维护、中场礼品分发等工作,没有报酬、只有热忱。

篮球不只是球员的独角戏,广大的球迷是“镇BA”最不可或缺的力量,为这场盛夏狂欢描绘出最热血的色彩。嘶哑的呐喊、巨大的TIFO、激情的鼓点、飘扬的旗帜,球迷们的到来就是所有球员不懈拼搏的意义。守候在线上的网友们,也用弹幕和评论进行助威,让“镇BA”获得更大关注。

图为场地清洁志愿者在工作

一场“草根”联赛,为何能让整座城“燃”起来?因为它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连接情感的纽带,每个人从“看客”变成了“主角”,成为“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幸福注脚。“镇BA”像是镇海人热爱生活的缩影,让我们感受到“生活在镇海、越来越温暖”。

1.

2.

镇灵通客户端记者:陈巍、汤越、林晓艳、余可歆

编辑、一审:邵欣羽 二审:庄灵

三审:徐幼蕾 终审:刘晨

来源:镇灵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