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日迎来了白露节气,白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标志着暑热渐退、秋意渐浓,此时早晚温差逐渐增大,尤其是北方,凉意已十分明显。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总会讨论白露这天是下雨好还是晴天好,民间流传的一些农谚或许能给出答案。
今日迎来了白露节气,白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标志着暑热渐退、秋意渐浓,此时早晚温差逐渐增大,尤其是北方,凉意已十分明显。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总会讨论白露这天是下雨好还是晴天好,民间流传的一些农谚或许能给出答案。
“白露宜晴不宜雨”,这句简单的话语直接表达了人们对白露天气的期望。晴天在白露节气似乎更受欢迎,有农谚为证。
“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此农谚意味着如果白露节气当天是晴天,当年的稻谷大米品质会很高,像银一样白。这背后有着实际的农业生产道理。进入白露节气后,多种农作物生长进入后期,晴天为主的天气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以南方晚稻为例,白露期间基本处于孕穗期到破口抽穗期,晴朗天气能让晚稻正常孕穗抽穗。相反,若遭遇长时间降雨,孕穗抽穗就会受影响,导致秕粒增多,进而降低产量和品质。所以,白露晴天或预示后续天气适合农作物后期生长。
“白露晴,有米无仓盛”,从字面看,如果白露节气是晴天,当年稻米会丰收,粮仓都装不下。这里的“米”泛指各类农作物。这体现出白露晴天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收获,能提高粮食的产量和品质。在农作物生长末期,晴朗天气有助于光合作用,使植物充分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还能促进稻谷等谷物灌浆和成熟,让籽粒更饱满,是种植户们期盼的结果。
然而,也有一些关于白露雨的农谚,虽然说法较少且多表达不利影响。“白露水,恶过鬼”,用比喻和夸张的说法表明白露节气的雨水不受欢迎。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白露时节庄稼多到了收获阶段,雨水会增加收割难度,还可能导致作物霉变。像“白露田间和稀泥,红薯一天长一皮”虽说明雨水对红薯生长有一定促进,但总体而言,白露时节过多雨水对大多数农作物的收获和储存不利。
“白露没日头,来年坟头起”,从字面理解,如果白露持续阴雨天,下一年可能坟头遍布。在古代,粮食稀缺,丰收时勉强能吃饱,一旦粮食减产减收,上交后所剩无几,尤其冬天缺少粮食,人们生存就会面临困境,死亡人数可能增多。
综上所述,从众多农谚来看,白露节气晴天相对更好,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收获和储存,预示着粮食丰收,保障人们的生活。当然,天气变化复杂,农谚只是经验总结,不能完全精准地预测,但其中蕴含的农业智慧值得我们重视。
来源:乡土小郝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