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农民朋友过日子,最愁啥?地里的活儿不好干——自家的地东一块西一块,一亩地拆成三四处,播种收割来回跑,累得腰酸背痛;村里的环境不舒心——老房子挤在一块儿,街道窄得错不开车,下雨满街污水流,出门都得踮着脚;想在家门口找份活儿——村里没块像样的地建厂,年轻人只能背
咱农民朋友过日子,最愁啥?地里的活儿不好干——自家的地东一块西一块,一亩地拆成三四处,播种收割来回跑,累得腰酸背痛;村里的环境不舒心——老房子挤在一块儿,街道窄得错不开车,下雨满街污水流,出门都得踮着脚;想在家门口找份活儿——村里没块像样的地建厂,年轻人只能背井离乡去打工。这些难题像“绊脚石”,堵着农村发展的路,也让咱农民心里不是滋味。
不过别着急,现在国家正大力推进一项“大工程”,能把这些难题一并解决,它就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简单说,就是以乡镇为单位,把整个区域的土地当成“一盘棋”来下,在保证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不少、质量不降的前提下,重新规划布局——让碎地变整块,让乱村变新村,让闲置地变产业地。
这不,近期北京等多个省市都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跟着“千万工程”的经验走,这项整治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推进。
虽说这工程牵扯的人和事多,推进起来不容易,但对咱农民来说,那可是实实在在的“福利包”,好处一抓一大把。
先说种地的事儿,以后再也不用“东奔西跑”了。
以前咱农民种地,谁家没个三五块零碎地?东边一亩种玉米,西边三分种大豆,浇水得扛着水管跑半村,收割机进了地还得绕着田埂转。
全域土地整治一搞,整个乡镇的土地先“打乱重排”,把零散的小块田拼成大块田,整治完了再按原来的面积分给村里、分到各家。
到时候,每户就一块整整齐齐的地,播种、施肥、收割全是机械化操作,省下来的力气能多歇会儿,还能多打点粮食,你说划算不?
再看住的地方,以后咱也能住上“洋气”的新农村。
原来的小村庄,房子盖得乱七八糟,有的挨着猪圈,有的堵着路口,下雨天污水顺着墙根流,夏天蚊子苍蝇到处飞。
整治的时候,会把小村子并成大村子,选在交通方便、风景好的地方重新盖房。
新村里街道宽得能过消防车,房子盖得整整齐齐,公园里有健身器材,超市、学校、医院就在家门口,晚上吃完饭还能去广场跳个广场舞,这日子不比城里差!
更让人高兴的是,村里要建产业园,以后打工不用“背井离乡”了。
以前村里想办个加工厂、建个采摘园,可耕地不能动,老村庄的地又零零散散,凑不出大块地。
现在整治村庄,把原来分散的集体建设用地集中起来,腾出来的地就能规划成产业园区,引进企业搞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
到时候,村里年轻人不用再去外地打工,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既能挣钱又能照顾老人孩子,年底还能拿村集体的分红,钱包肯定越来越鼓。
还有农田的“升级改造”,以后种地就是“轻松活儿”。
有些地方的田,好几年没修过水利、没铺过新路,收割机开不进去,天旱了浇不上水,下雨了排不出涝,种地全靠“看天吃饭”。
整治的时候,会同步建高标准农田——田块方方正正,土壤肥力足,水渠连成片,道路通到田埂边,旱了能灌溉,涝了能排水,连地里的污染都得治理干净。
到时候,种地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坐在家里就能通过手机控制灌溉,机械化作业省劲儿又高效,产量还能往上涨。
想想以后的农村,大块的田地连成片,整齐的新村亮堂堂,产业园里机器响,农民笑着把钱赚,这画面多让人期待!现在不少地方已经开始试点,有的村整治完,土地亩产量涨了20%,农民年收入多了好几千,村里的年轻人也陆续回来了。
老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咱农民积极配合,跟着政策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肯定能让农村变个大样。
其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只是改改土地、盖盖房子,更是给农村发展“插上翅膀”,让咱农民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最后也想问一句:看着这即将变样的农村,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盼着这一天早点来?
来源:咖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