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镇:茶香浸润的生态富民新范式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7 09:09 1

摘要:在黄海之滨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有一片被北纬36度黄金产茶带眷顾的土地——海青镇。这里是“南茶北引”的历史地标,绘就了一幅传统农业镇向现代化生态新城跨越的壮美画卷。当我们循着茶香深入这片土地,会发现这里正在书写的,是一部关于乡村振兴、产业融合与文化传承的时代篇章。

鲁网9月7日讯(记者 葛万彩 实习记者 闫昊)在黄海之滨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有一片被北纬36度黄金产茶带眷顾的土地——海青镇。这里是“南茶北引”的历史地标,绘就了一幅传统农业镇向现代化生态新城跨越的壮美画卷。当我们循着茶香深入这片土地,会发现这里正在书写的,是一部关于乡村振兴、产业融合与文化传承的时代篇章。

茶香为媒:从一片叶子到全链发展

作为“北茶之源”,海青镇3.5万亩茶园年产干茶260余万斤,全产业链产值达16.55亿元 。但海青的茶产业早已突破传统种植模式: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共建智库团,培育出北茶36、东方紫婵等4个国家级茶树新品种;引进乐茶科技、茶多酚啤酒等深加工项目,开发出茶啤酒、抹茶馒头等衍生产品,让一片茶叶的价值倍增 。

在北茶商街乡村振兴综合体,“521”共富模式正在创造奇迹:镇级党校累计培训茶农2万余人次,茶食工坊年营收超70万元,带动10余名农村妇女家门口就业。通过“党支部+专业公司”的市场化机制,茶企与900余户茶农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从茶园到茶杯的全链条品控体系,让“海青茶”品牌价值攀升至8.83亿元 。

生态筑基:从环境整治到价值转化

海青镇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实施甜水河15公里流域治理,清理淤泥杂草120吨,打造出“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生态景观带 ;推进“绿美海青”专项行动,建成15个省市级美丽乡村,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8%,形成“一村一韵”的和美乡村格局 。

生态价值的市场化转化令人瞩目: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森林康养综合体,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收入突破5000万元 ;甜水河畔的“海青上品”旗舰店,整合青日潍三地160余种特色产品,试运营期间月销1100单,成为区域农产品展销新窗口 。这种“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径,让海青镇在2023年入选西海岸新区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

文旅融合:从茶乡小镇到全域旅游

当茶文化遇上现代消费场景,海青展现出独特的吸引力。占地2000亩的北茶文化博览园,集茶史展览、制茶体验、茶道研学于一体,成为江北最大的茶文化IP ;甜水河公园的“沉浸式”体验餐厅,将“海青八大碗”等传统美食与茶元素结合,年接待食客超10万人次 。

创新跨界融合不断催生新业态:与青岛西海岸足球俱乐部合作开创“茶旅+体育”模式,通过4.2万球迷流量带动线上销售;举办“海小青”音乐啤酒季、环山骑行赛等活动,将茶山变为天然运动场 。2025年茶文化节首创“云端采茶+商圈市集”模式,单日吸引市民游客3万余人次,实现线上线下交易额超千万元 。

文化铸魂:从非遗传承到时代创新

海青镇将非遗作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内核。“海青绿茶种植加工技艺”传承人李传村,40余年坚守传统工艺,带动50余名村民参与标准化生产,辐射茶园3600亩 。坳里村的抹茶花馍工坊,将非遗技艺与现代食品工业结合,产品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年销售额突破70万元 。

在北茶商街非遗集聚区,游客可以体验茂腔皮影、宋代点茶等10余种传统文化项目,年均接待研学团队2万人次 。与保利文化合作建设的五洲工匠传承基地,将打造国内首个非遗产品线上线下贸易中心,推动海青文化走向国际舞台 。

数字赋能:从传统农业到智慧乡村

海青镇在数字化浪潮中勇立潮头。“数字新农人”计划通过AI技术搭建政策宣讲、农技推广、电商直播平台,已培育出10余名乡村网红,带动茶叶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120% 。中仓智慧农业示范园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年产高品质番茄50万斤,产品直供高端商超。

“茶乡绿道”串联起30公里彩色旅游公路,沿途布设5G智慧导览系统,游客扫码即可获取茶园历史、非遗故事等深度信息 。这种“数字+文旅”的创新模式,让海青镇在2024年入选山东省数字乡村试点单位。

海青镇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变革。当我们站在潮河岸边,看茶山叠翠与现代厂房交相辉映,听非遗戏曲与数字浪潮同频共振,会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正在发生的质变——这里不仅是茶香四溢的“北域江南”,更是乡村振兴的实践高地、产业融合的创新典范。海青的故事告诉我们:传统农业镇的转型之路,既要守住文化根脉,更要拥抱时代浪潮,方能在生态文明与共同富裕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来源:鲁网青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