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要赚钱,得有资源、有技术,或者是“能说会道、懂门道”。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要赚钱,得有资源、有技术,或者是“能说会道、懂门道”。
但湖南岳阳的林浩,35岁,初中学历,无背景、无技术、不直播、不带货,却靠一个连大多数人都叫不出名字的小玩意,一天出200单,月流水6万+,利润近3万。
这个“很多人都没听过名字的小玩意”,叫:“封口夹”。
是的,你没听错,就是那种用来夹住袋口封口的小塑料条,很多人只见过却不知道这玩意儿叫啥。
但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物件,林浩靠它做出了一门低成本、高复购、可复制的生意。
下面我们就来拆解这个冷门暴利副业,讲清楚:他怎么做的?为什么别人不赚钱他却能月入3万?这种东西普通人能不能复制?
一、什么是封口夹?99%的人用过但叫不出名字
“封口夹”是什么?
就是你买零食、米粉、粮油之后,袋子开封但一次吃不完,用来夹住袋口防潮的小工具。
以前都是用橡皮筋、夹子或者胶带,现在很多人用这种一按即封的塑料封口夹,使用方便、可以反复使用,特别是对家庭主妇、小吃摊主、小包装零售店,特别实用。
而且,这东西——
• 成本低:1根不到0.2元
• 卖价高:一套5个,售价6~9元
• 轻便好邮寄,一封快递能装100套
• 耗损快、复购高,属于消耗性生活小物件
关键是,很多人平时用得上,但从来没主动去买过。但一旦看到有人卖、且便宜又实用,往往一买就是三五套。
林浩抓住的就是这种——“用户知道自己会用,但从来没主动搜过”的产品空档。
二、他是怎么发现这个“没人抢”的细分类目?
林浩一开始并不做这个产品。
他原来卖的是厨房一次性用品:手套、保鲜膜、油纸,但市场越来越卷,利润被压到几毛钱,出单又慢。
有一天他送货去一个熟食摊,老板正在用保鲜袋封口,弄得满手是油。
他说:“你这个袋子没封好,容易串味。”
对方说:“唉,要是有那种可以封起来又不漏气的夹子就好了。”
林浩当时灵光一闪——是不是有种“夹子”可以专门用来封袋口?
他上网查了一圈,发现这种叫“封口夹”的小东西,1688一大把,成本低得惊人,平均单个不到2毛钱。
但奇怪的是,这东西几乎没人做成品牌、没人大规模推广,电商平台上也都是杂牌散卖。
“这不就是个信息差嘛?”
他立刻下单采购1000套回家打样,试卖。
第一天,发朋友圈,只写了4句话:
家庭实用封口神器,一夹即封,防潮防串味,零食、米袋、厨房通用,一套5个,今天6块包邮,限量50套。
当天卖出37单,他意识到这玩意爆点在于“视觉演示+生活场景”,不是靠讲参数,而是靠“你家也有这种麻烦吗?”这种共鸣。
于是他正式决定:不再什么都卖,只做“封口夹”这个冷门单品,打穿一个小领域。
三、他靠这款小玩意,每天出200单,是怎么做到的?
他打造这款产品的方式非常有逻辑,完全可以复制。
我们拆解他“日出200单”的完整生意模型:
第一步:打造有记忆点的“小品牌+场景感包装”
别人的封口夹都是透明塑料袋装,他却设计了一个自己的场景标签袋:
• 【封口神器】家庭装 5支装
• 标语:“再也不怕米袋串味了”
这比单纯“产品袋”更有记忆点,客户拍照晒圈时也更容易传播。
而且他在包装上印二维码,引导加微信/视频号,形成私域客户池。
第二步:朋友圈+社区群+视频号,三位一体打爆“单个产品”
他不靠开网店,而是从三个低成本渠道发力:
1. 朋友圈:每天固定发2条,一条图文介绍产品使用场景,一条是客户反馈截图+库存倒计时;
2. 社区群+本地群:进入小区家政群、宝妈群、厨房生活用品群,用“限量体验装+包邮”吸引首单;
3. 视频号短视频:他拍了一个“手抓米袋用封口夹封住”的演示视频,一夜爆了3万播放,直接导流加了300+人。
这三套组合拳,每天都能稳定拉来新客户,而这个产品只要试过一次,就极容易形成复购。
第三步:打“低价组合套餐”,提升单客利润
最开始他只卖“5支装”,后来发现很多客户会说:“家里有好多袋子,能不能来点多的?”
于是他推出了:
• 10支装:9.9元
• 20支装+赠送保鲜袋:16.9元
• 30支+带赠送款式混搭:22.8元
用户选择多了,平均客单价从最初6元,提升到现在的12.6元/单,利润空间翻倍。
第四步:锁定人群+复购循环,构建“月入3万”的稳定结构
封口夹属于轻工具,复购不一定高,但赠品带动+产品组合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这样搞:
• 给老客户发“家庭厨房小工具优惠券”
• 推出“厨房用品组合包”:封口夹+冰箱贴+硅胶碗盖
• 增加“赠送朋友”礼包(买20支送5支)
很多客户买完后直接推荐给亲戚朋友,还主动帮他拉进群里。
现在他维护3个高活跃客户群,做团购、裂变、拉新活动,每月可带来4000单以上。
按平均毛利1.5元/单计算,月纯利润约2.8万~3.2万之间。
四、一个“名字都叫不出”的小玩意,为啥能爆卖?
这玩意为啥能爆,核心是四点:
1)场景明确:袋装食品封口问题,人人都有
你想想——家里有米袋、薯片袋、干果袋、麦片袋,只要一开封,就得用东西封口。
以往大家用夹子、皮筋、铁丝,不方便还容易坏。
而封口夹:
• 耐用、塑料材质、反复使用;
• 一夹即封、防潮防串味;
• 用在厨房、零食、调料袋,实用性强。
这不是一个“好看但无用”的小玩意,而是低价刚需。
2)使用演示视频极具“转化力”
林浩拍的短视频不是介绍产品,而是展示痛点:
• 撕开的米袋撒了一地 vs 一夹即封的整洁厨房;
• 家里老妈用橡皮筋包不住,换封口夹秒搞定;
• 烧烤摊老板天天封酱料袋,封口夹一夹完事。
看了就有画面感,很多人自动转发,“我家也要整一套”。
3)客单虽低,但成交门槛极低,出单快
• 单价低,客户无需犹豫;
• 发货快、轻便邮寄成本低;
• 不易退货(没人退一个8元的封口夹);
• 售后无压力,适合个人操作。
适合一个人操作、打爆一个细分类目,不卷平台、不靠直播。
五、这种生意,适合普通人怎么入局?
如果你也想做这种“小产品大市场”的生意,下面是可操作路径:
✅第一步:找产品
• 去1688、拼多多批发区、一次性用品展找这类冷门“生活小工具”
• 产品特征:轻便、低价、复购高、有演示感、家庭场景明显
像:封口夹、冰箱除味盒、硅胶碗盖、微波炉防溅盖……都是宝藏品类。
✅第二步:打样+包装+视频演示
别用原始塑料袋包装,哪怕自己贴标签也好,形成自己的记忆点。
拍一条“使用痛点+演示转化”的小视频。
✅第三步:发朋友圈+本地群+私域群
一开始先从自己圈子开始卖,不打广,只卖“试用装”。
然后通过赠送、客户转介绍、进群操作,逐步扩大。
✅第四步:组合产品,提升利润
别只靠一个产品,客户进来后,要做组合搭配,卖厨房日用、收纳、清洁小件,一套打包卖,利润才能做大。
六、写在最后:
你有没有发现——
现在赚钱的很多小项目,不是靠什么新技术、也不是靠流量玄学,而是靠:
• 找到“大家都用却没人专门卖”的产品;
• 把“生活中小痛点”打造成“细分类目第一”;
• 利用最简单的渠道,做稳定出单。
林浩靠“封口夹”这款不起眼的小玩意,从日入几十,到一天200单,从月入3千,到月入3万。
他说:“我不需要爆富,也不想打鸡血,我只想每天能卖得稳、客户信得过、能睡个好觉。”
现实社会里,这样的小生意,才是普通人真正的逆袭路。
你以为不起眼的小物件,可能正是你改变人生的机会。
来源:阿妹财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