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20日,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宁电入湘”工程)正式竣工投产。这条迄今我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将宁夏的清洁能源以0.0054秒的闪电速度直送湖南,每天可输送1亿千瓦时电量。
烈烈塞上风,璀璨江南灯。一条蜿蜒1616公里的“电力高速公路”,正在改写中国的能源版图。
2025年8月20日,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宁电入湘”工程)正式竣工投产。这条迄今我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将宁夏的清洁能源以0.0054秒的闪电速度直送湖南,每天可输送1亿千瓦时电量。
“宁电入湘”工程额定最大送电能力达到800万千瓦,相当于湖南省第一大火电厂长安益阳电厂装机容量的2.07倍,其供电能力达湖南用电负荷的1/6。
01 工程规模,281亿打造电力超级工程
“宁电入湘”工程起于宁夏中卫市中宁换流站,途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止于湖南省衡阳市衡阳换流站,线路全长1616公里,总投资达281亿元。
工程配套建设电源1764万千瓦,其中新能源1300万千瓦,包括风电400万千瓦、光伏发电9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70%,创下同类工程新高,新能源电量占比也不低于50%。
这项工程是宁夏电力外送的第三条通道,使宁夏电力外送总规模达到2000万千瓦。全面投运后,每年可向湖南输送电量超过360亿千瓦时,约满足湖南1/6的用电需求。
02 绿色转型,塞上风电点亮三湘灯火
宁夏作为国家级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是“沙戈荒”新能源开发的主战场。这里的新能源利用率达到97.5%,居西北第一。
对湖南而言,这项工程填补了电力供需的硬缺口。湖南虽地处中部,但在全国能源与电力网络结构中处于末端,缺煤无油乏气,能源对外依存度长期维持在80%左右。
“宁电入湘”工程投产后,湖南清洁能源占比将实现大幅度跃升。经估算,工程每年输送的电量可等效减排二氧化碳1600万吨以上,相当于10亿棵成年云杉的年固碳量,或长沙市机动车停驶3年的减排量。
03 保供关键,今夏湖南用电“无感”的背后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宁电入湘”工程已提前发挥关键作用。工程于6月29日完成168小时试运行,在迎峰度夏高峰来临前形成400万千瓦送电能力。
整个度夏期间,该工程一直保持300万千瓦以上高功率运行,平均输送功率接近湖南全省负荷的十分之一,累计输送电量超过35亿千瓦时。
7月12日湖南全省负荷创历史新高时,该工程单日送电量达7200万千瓦时,相当于长沙市两天半的居民用电总量,对湖南电力保供发挥了关键作用。
04 技术创新,突破特高压建设难题
“宁电入湘”工程穿越复杂地理环境,翻高山、穿峻岭、跨黄河、过长江,攻克了高海拔重冰区、喀斯特溶洞等一系列阻碍。
作为典型的“北电南送”特高压工程,与我国“西电东送”特高压线路发生11次立体交叉,规模之大在全球属首次。
面对这些挑战,建设团队创新应用了大量新技术。湖南段机械化施工实现革命性突破,塔基机械化组塔率提升至95%。
架线环节引入集控可视化牵张设备,“无人放线”技术让导线在崇山峻岭间自主穿梭,既高效又安全。
在甘肃段,全球首创“异倾角全钢群螺旋锚基础”——56根特制钢桩如“定海神针”旋入湿陷性黄土16米深。传统基础需28天养护期,新技术仅72小时即可承载万吨铁塔,施工效率提升9倍。
05 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与环保同行
这条“能源动脉”的延伸之路,不仅与技术突破紧密相关,更与生态环保始终同行:穿越25处生态敏感区、11处水源保护区。
在秦岭朱鹮自然保护区,铁塔披上红黄警示色,导线密布防鸟刺;朱鹮繁殖期,全线停工的同时,建设者放弃机械运输,改用骡马驮运建材,将施工噪声严控在45分贝以下。
在重庆长江跨越段,重达268吨的铁塔需承载1307米跨江导线的拉力。工程师创新设计方案,将传统五档跨越压缩为三档,减少两基铁塔的同时,降低对黄金水道的影响。
06 经济赋能,千亿投资带动产业发展
“宁电入湘”工程不仅是一条输电通道,更是一条产业大走廊。工程带动了相关产业投资约1000亿元,让这条能源大动脉同时成为产业大走廊、开放大通道。
工程将湖南的装备制造业推向了世界前沿:衡阳换流站14台高端换流变压器全部实现“湖南造”,特变电工衡变公司特制的±800千伏换流变压器绝缘材料耐受电压达1800千伏,创造国产换流变压器容量纪录。
醴陵华鑫电瓷的334支特高压交流支柱绝缘子,弯曲负荷达16千牛,可承受14级强风;金杯电工的150公里阻燃电缆通过90分钟燃烧试验。
对宁夏而言,工程经初步测算,在宁夏拉动投资将超过700亿元,有效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07 未来展望,湖南从“硬缺口”到“紧平衡”
“宁电入湘”工程是湖南能源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终点。目前,湖南共建成跨省跨区特高压通道4条。
两回落点特高压直流分别为“宁电入湘”工程和2017年投运的祁韶直流(从甘肃酒泉送入湖南);两回特高压交流为荆潇线与潇江线,分别与湖北、江西电网联络。
这些能源“立交桥”使湖南接受外电能力跃升至2000万千瓦,成为湖南用电的重要支撑,助力全省电力供应实现从“硬缺口”到“紧平衡”的历史性转变。
湖南还在进一步推动疆电入湘第三条直流、湘粤背靠背直流联网工程等。未来,湖南具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接受外电条件,可在大半个中国调度电力入湘,电力供应末端的基本省情有望彻底改变。
“宁电入湘”工程只是中国特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十四五”以来,国家电网已累计建成投产特高压工程线路长度超1.8万公里。
截至目前,累计建成投运特高压工程41项,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超过3.5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2.7亿千瓦提升了30%。
如今,60%以上的特高压工程都从清洁能源基地出发,接入的新能源规模已超过13亿千瓦。这张以西北西南区域为送端,华北、华东、华中为受端的“西电东送”电网已经成形。
来源:时刻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