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小麦最怕啥?不是旱涝,而是眼看要丰收,一场风就把麦子吹倒了!倒伏的小麦不仅收割难,产量还得折半。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只需一步 —— 正确喷施多效唑。今天就把农业专家验证过的 “多效唑使用全攻略” 整理出来,附表格、带数据,哪怕是刚种小麦的新手,照着做也能让小麦
种小麦最怕啥?不是旱涝,而是眼看要丰收,一场风就把麦子吹倒了!倒伏的小麦不仅收割难,产量还得折半。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只需一步 —— 正确喷施多效唑。今天就把农业专家验证过的 “多效唑使用全攻略” 整理出来,附表格、带数据,哪怕是刚种小麦的新手,照着做也能让小麦抗倒伏、多增产!
别以为多效唑只是 “控旺药”,它对小麦的好处远超你的想象。农业农村部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试验数据显示,合理使用多效唑,能给小麦带来 3 大关键提升:
抗倒伏能力翻倍:多效唑会抑制小麦茎秆的 “徒长”,让茎基部节间从原来的 10-12 厘米缩短到 5-7 厘米,茎壁厚度增加 20%-30%。就像给小麦茎秆 “加粗钢筋”,田间倒伏率直接从 35% 以上降到 15% 以下,降幅超50% 。有效分蘖多 3-5 个:它能把小麦的营养从 “长叶子” 转移到 “长分蘖” 上,单株有效分蘖数可增加 15%-20%,原本 1 株只长 3 个有效穗,喷完能长到 4-5 个,成穗率提高 10%-15%。抗逆性更强:喷施后小麦叶片更厚、叶绿素含量更高,不仅耐旱、耐低温,后期还不容易早衰,为灌浆期 “攒足力气”。很多人种小麦喷多效唑没效果,甚至把麦子喷 “僵”,问题全出在 “没抓准关键细节”。下面 3 张表,把最关键的时间、剂量、操作方法列得清清楚楚,建议收藏对照着用!
小麦生长阶段判断标准最佳喷施时间错误时间的后果过晚(拔节期后):基部节间已定型,控旺无效,还会影响穗分化
注意:不同地区时间有差异,黄淮海麦区一般在 3 月上中旬,长江流域麦区在 2 月下旬 - 3 月上旬,具体看小麦实际生长情况,别只看日历!
麦田类型小麦生长状态每亩用药量每亩加水量核心原则高肥力田生长旺盛,叶片宽大、颜色浓绿,有旺长趋势40-50 克30-40 公斤旺苗多用药,弱苗少用药中等肥力田生长正常,叶片舒展,颜色翠绿35-40 克30-40 公斤不旺不弱用中间量低肥力田生长瘦弱,叶片窄小、颜色偏黄,分蘖少30-35 克30 公斤弱苗减量,避免抑制生长晚播麦播种晚,苗情差,生长缓慢30 克30 公斤适当减量,优先保生长提醒:如果用的是 25% 多效唑悬浮剂,剂量要减半(每亩 20-25 克),别按相同重量用,浓度太高会伤苗!
操作环节正确做法常见错误错误后果天气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风速<3 米 / 秒),喷施后 24 小时内无降雨雨天、大风天、高温强光(中午 12-2 点)雨天:药液被冲淋,无效;大风:药液漂移,对周边作物(如油菜、蔬菜)产生药害喷雾方式用背负式喷雾器,喷头向下倾斜 45°,对准小麦基部叶片喷雾,确保药液均匀覆盖叶片正反面喷头过高,只喷上部叶片;漏喷、重喷漏喷:没喷到的地方继续旺长,后期倒伏;重喷:局部浓度过高,麦苗畸形、穗小喷雾器清洗喷施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喷雾器 3-4 次,重点清洗喷头、药箱、管道不清洗直接喷其他作物残留药液会对水稻、大豆、棉花等作物产生抑制,导致作物矮化、不结果问:多效唑能和杀虫剂、杀菌剂一起喷吗?可以,但要注意 “搭配”:能和吡虫啉(防蚜虫)、戊唑醇(防纹枯病)等中性、弱酸性药剂混合,但不能和碱性药剂(如石硫合剂、波尔多液)混合,也不能和叶面肥里的 “控旺成分”(如缩节胺)重复用,避免药害。问:喷完多效唑后小麦叶子发黄,正常吗?
轻微发黄(1-2 天内恢复)是正常的,是药物抑制生长的暂时反应;如果发黄超过 3 天,叶片发脆,就是剂量太高了,赶紧喷清水稀释,同时叶面喷施 0.3% 磷酸二氢钾 + 0.5% 尿素溶液,缓解药害。问:年年喷多效唑,土壤会有残留吗?
多效唑在土壤中残留期约 6-12 个月,连年使用可能导致后茬作物(如玉米、大豆)生长受抑制。建议交替使用,比如今年喷多效唑,明年喷烯效唑(残留期短,控旺效果更温和)。
小麦种植不难,关键在 “细节”。把多效唑的用法掌握好,不仅能避免倒伏,还能让每亩多收 100-200 斤,这可是实打实的收益!你在种小麦时,喷多效唑遇到过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交流解决!
来源:农家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