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代书法基因库,1部唐代史,6部世家姻亲圈!大唐书法世家第一话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7 10:20 1

摘要:唐代,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继东晋之后又一熠熠生辉的鼎盛时期,其书坛可谓群星闪耀,名家如林。彼时,诸多家族世代皆有人凭借精湛的书法技艺声名远扬,由此诞生了众多的书法世家。在众多书法世家中,学者们关注较多的仅有颜真卿家族与徐浩家族,其他诸多书法世家大多被历史的尘埃所掩

唐代,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继东晋之后又一熠熠生辉的鼎盛时期,其书坛可谓群星闪耀,名家如林。彼时,诸多家族世代皆有人凭借精湛的书法技艺声名远扬,由此诞生了众多的书法世家。在众多书法世家中,学者们关注较多的仅有颜真卿家族与徐浩家族,其他诸多书法世家大多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鲜为人知。

群芳竞妍的书法世家

在唐代这片书法艺术争奇斗艳的园圃之中,不仅诞生了诸多声名远扬的书法大家,更孕育出众多源远流长的书法世家。这些书法世家于唐代便已名震朝野,其光辉亦在后世史册中熠熠生辉。史书中备受赞誉的唐代书法世家,主要涵盖以下六家:

陆柬之家族

陆柬之,作为初唐书法大家虞世南(558 — 638)的外甥,自幼深受舅氏熏陶。“少学舅氏,临写所合,亦犹张翼换羲之表奏,蔡邕为平子后身。而晚习二王,尤尚其古。中年之迹,犹有怯懦。总章已后,乃备筋骨,殊矜质朴,耻夫绮靡。” 凭借精湛的书法技艺,陆柬之以工书知名,在唐高宗时期官至太子司议郎,于初唐书坛颇具影响力。唐代书法评论家张怀瓘对其书法造诣赞誉有加,评其楷书、行书入妙品,草书入能品。

陆柬之之子陆彦远,传承家学,时人称之为 “小陆”。陆彦远的从孙书法亦颇为不凡,“陆曾书惊波鱼跃,深水龙潜”,“楷、隶、行、草、分、篆、飞白,临诸家帖无不真者”。陆柬之的从孙陆景融,同样 “博学,工笔札”,“景融以博学工书擅名一时,行楷既实且美”。陆景融的曾孙陆岘,精于书学,名噪当时。

陆景融的四世孙陆希声(?— 895),不仅博学多才、善作文章,论著颇丰,且仕途顺遂,初被征召为右拾遗,唐昭宗时官拜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陆希声之祖,风流儒雅,精于正书,重振家学。由此可见,自初唐陆柬之起,至唐末陆希声止,陆柬之家族书法一脉相承,世代皆有贤才,绵延二百余年。

殷仲容家族

殷仲容(633 — 703),乃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声名远播的书法家。他不仅擅长书画,于人物、花鸟之写生更是精妙绝伦,“善书画,工写貌及花鸟,妙得其真,或用墨色,如兼五采”。同时,其书法造诣极高,“奕世工书,尤善书额,官至礼部郎中。书汴州安业寺额,京师褒义、开业、资圣寺,东京太仆寺,灵州神马观额,皆精妙旷古”“殷氏擅声题署,代有其人”

追根溯源,殷仲容之父殷令名便擅长书法,“普济度寺,即令名手踪,皆为后代程式”,唐都长安济度尼寺寺额即为其所题。不仅如此,殷仲容的曾祖殷英童 “善画,兼楷、隶”,祖父殷闻礼在武德初年任中书舍人、赵王友兼侍读、弘文馆学士,“书画妙过于父(殷英童)”。殷仲容家族世代传承,其子殷损之、殷承业同样擅长书法。

近年出土的《殷仲容墓志》,便是损之篆盖、承业书丹,足见其书法功底深厚。殷仲容另一子《唐殷玄祚书契苾明碑》,舒逸峻拔,别具一格。此外,殷仲容侄孙 “(殷)嘉绍尤工小篆,劲利绝伦”

蔡有邻家族

蔡有邻,身为盛唐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与韩择木(有《唐韩择木告华岳文》存世,可一窥唐隶风致)、史惟则、李潮并称为有唐 “隶书四家”。“善八分,本拙弱,至天宝之间,遂至精妙”,其书法技艺之精湛,“出于人意,乃近天造”

盛唐著名书法评论家、《法书论》的作者蔡希悰,乃蔡有邻的从侄。蔡有邻的从侄蔡希逸、蔡希寂 “并深工草隶,颇为当代所称也”。蔡有邻家族在唐朝至少有两代人以书法闻名,且 “历世皆传儒素,尤尚书法”,堪称名副其实的书法世家。

蔡有邻的五代祖陈度支尚书蔡景历(字茂世)、四代祖陈中书令蔡徵(字希祥)皆善书,唐人《述书赋》赞曰:“翩翩济阳,茂世、希祥,任朴无闻,适俗不忘,父轻而迅,子凛而刚”。唐肃宗乾元年间(758 — 760),唐朝内府藏有蔡景历行草书三纸、蔡徵草书二纸。蔡有邻的十四代祖晋成都王掾蔡克(字子尼),《述书赋》称:“子尼简约,片目孤峰,千岁之后,森森古容”。乾元年间,唐朝内府亦藏有其草书一帖四行。

徐浩家族

徐浩(703 - 782)活跃于唐肃宗与唐代宗时期,与颜真卿齐名当世,素有 “颜徐” 之美誉。他年少时便通过明经科考试,擅长草隶书法。唐肃宗在位时,徐浩被召入朝中拜为中书舍人。当时天下事务繁杂,众多诏令乃至于一代名相的《唐张九龄阴堂志铭》皆出自徐浩之手。因其文辞丰富,且工于楷隶,深得肃宗赏识,故而加官兼尚书右丞。徐浩书法造诣极高,“书法至精”,唐代宗时又再度被召回任中书舍人。

徐浩之父徐峤之,其书法亦造诣不凡,“正书入妙,行书入能。遒媚有楷法,姚崇母之墓、湖州孝义寺碑,皆合作者也”。而徐峤之的父亲徐师道同样 “精于翰墨”,徐浩家族能世代以书法名家,徐师道之功不可没。正如宋人所称赞:“峤之父师道已精于书,峤之复以善书称,且以法授其子浩,故浩又杰然为一家法。自师道至浩盖三世矣,是亦熟于翰墨之场者也”

实际上,徐浩家族以书法闻名于唐代远不止三代。徐浩的长子徐璹,“幼勤学书,在于真、行,颇知笔法,使定古迹,亦胜常人”;次子徐现 “又善工于行、草”。徐浩之孙徐倚(徐现之子)也擅长书法,近年出土的《徐漪墓志》便是徐倚为其从祖父徐漪(徐浩幼弟)书丹。徐浩侄孙徐偁同样善书,近年出土的《徐顼墓志》即为徐偁为其父书丹。由此可见,从徐浩祖父徐师道,历经其父徐峤之,再到其子徐璹和徐现,直至其孙徐倚和侄孙徐偁,徐浩家族先后有五代人以书法著称于唐代。

颜真卿家族

颜真卿(709 - 785)出身于琅邪临沂的名门望族。自南朝起,其家族 “上祖多以草、隶、篆、籀为当代所称”。南齐著名山水诗人谢朓 “草书甚有声”,颜真卿十代从祖颜延之 “亦善草书,乃其亚也”。九代从祖颜竣(颜延之子)的书法,具独特风格,“大令典则,中散气调,薄首孔肩,体格惟肖,如惊弦履险,避地膺峭”;九代祖颜腾之 “善草隶书,有风格。梁武帝《草书评》云:‘颜腾之,贺道力,并便尽牍,少行于代’”。颜真卿八代祖颜炳之 “以能书称”。六代祖颜协 “博涉群书,工于草隶、飞白”,在萧梁时期声名远扬,“荆楚碑碣皆协所书”。

颜真卿五代祖颜之推,自称 “幼承门业,加性爱重,所见法书亦多,而玩习功夫颇至,遂不能佳者,良由无分故也”。颜之推历经三次朝代更迭,先后在梁、北齐、北周、隋四朝为官,是南北朝时期的大儒。他虽称自己书法 “不能佳”,实则为谦辞。颜之推本人留下的书迹极少,风格只能从《颜氏家训》的自述及零星记载中推想——结字宽博、笔意沉稳,属北朝后期“篆隶遗韵”一路。

颜真卿曾祖颜勤礼 “工于篆籀,尤精诂训”,在唐初先后担任崇贤馆和弘文馆学士、秘书省著作郎。颜真卿祖父颜昭甫是贞观年间晋王、曹王的侍读,“工篆籀、草隶书,与内弟殷仲容齐名,而劲利过之”

颜昭甫育有颜元孙和颜惟贞二子。颜真卿伯父颜元孙 “尤善草隶”,其父颜惟贞 “特以草隶擅名”。颜氏家族书法传承至颜真卿这一辈,更是人才辈出。除颜真卿卓然冠绝一代外,其仲兄颜允南 “有清识,工诗,人多诵其佳句,善草隶”,堂兄弟 “(颜)曜卿工诗,善草隶”,“(颜)旭卿善草书”。颜真卿之子颜頵 “书画端正,殊有父风”

仅在唐朝,颜真卿家族就有五代人以书法闻名于世。而琅邪颜氏家族十代人传承家风,以书法名世,这在中国书法史上实乃罕见。

我们将唐殷玄祚书契苾明碑、《唐韩择木告华岳文》、《唐徐浩张九龄阴堂志铭》精确复制,作为极其重要的“法帖3.0”藏本以飨书友!请注意,“法帖3.0”出品是原汁原味、无限接近原件超精复制品,不是网上通行的严重调色的低精度图片印刷形态!

欲购专业级唐殷玄祚书契苾明碑、《唐韩择木告华岳文》、《唐徐浩张九龄阴堂志铭》超清复制件的书友,可点击下面商品卡,品鉴与激赏!

1

来源:大成国学堂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