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3年,梁启超先生应《清华周刊》邀约,为即将出国的清华学校留学生开列《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其中就有这两本书。或如钱穆先生所说,这两本书,我们今天每一个知识分子,每一个读书人,也应该常常读。
《易经》《老子》——每个中国人都该读读这两本中华原典。
1923年,梁启超先生应《清华周刊》邀约,为即将出国的清华学校留学生开列《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其中就有这两本书。或如钱穆先生所说,这两本书,我们今天每一个知识分子,每一个读书人,也应该常常读。
本次活动特邀《易经导读及译注》作者寇方墀教授,探寻《周易》与《老子》两部经典跨越时空的智慧共鸣及深刻启迪。寇方墀教授亲炙余敦康先生教诲十余载,于易学方面造诣很深,义理纯熟且兼知象数,作品《易经导读译注》由陈鼓应和寇方墀共同著作,是二人在北大校园中长达三年多交流讨论所诞生的智慧成果。
主题:《周易》与《老子》——跨越时空的智慧对话
嘉宾:寇方墀(中国周易学会理事、国际易学联合会学术部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诸子研究院研究员、中华女子学院女子国学教育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北美术学院老庄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华夏文化促进会专家)
时间:2025年9月9日 19:00
直播平台:
相关图书
《易经导读及译注》
《易经导读及译注》由陈鼓应和寇方墀先生共同著作,二人在北大校园中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来讨论和写作这本书。
寇方墀教授亲炙余敦康先生教诲十余载,于易学方面造诣很深。《周易》主要有义理和象数两个方面,陈鼓应先生一向是侧重在义理方面的研究。寇方墀先生义理纯熟且兼知象数。
陈鼓应先生在本书前言中说:
本书的着眼点,在于探寻《周易》经文原貌,揭示《易》《老》内在学脉关联,钩沉哲学思想与人文意识从未显题化到显题化的发展脉络。
同时,对卦爻辞中明显的儒家思想及其他学派思想也进行了赏析和讨论,还有一些与考古新材料和新关成果有关的议题,也予以积极吸收采用。为此,每卦一章,均由导读、正文、注释、译文及赏析五部分组成。
本书的文笔力求简洁,不作繁冗的训诂和引用,以利广大普通读者阅读。
《老子导读及译注》(新订本)
《老子》五千余言,字句简质而理蕴幽深。
《老子导读及译注》(新订本)是陈鼓应先生研究《老子》数十年的潜心之作,集原典注释、翻译与赏析为一体,释读《老子》的文本,并译为流畅的白话文,再以简洁通俗的语言分析阐释其蕴含的哲学思想。
书中,陈鼓应先生由字句入手,解析老子哲学道法自然、尚柔贵谦、守雌无为等思想之下蕴含的和平主义与民本思想,揭示儒与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两端,相反相成、同源异流的复杂关系。
《老子导读及译注》(新订本)是一本非常适合古代哲学爱好者的普及读物。
来源: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