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一定要注意,否则容易违法甚至构成犯罪!
接下来我们就说一说,在网上瞎说话可能构成的5种犯罪。
根据刑法第291条之一第2款的规定,有两种行为可能构成犯罪:
第1种是故意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网络上传播的。
第2种是明知上述信息是虚假信息,还在网络上散布、传播的。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仅限于险情、疫情、灾情、警情这4种情形。前几年疫情期间,这个罪名有很多人触犯。
编造其他的,并不会构成本罪,但不排除会构成其他犯罪,下文详述。
寻衅滋事罪规定在刑法第293条之中,该条以列举的方式规定了寻衅滋事的4种行为:
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传统的寻衅滋事都发生在线下、现实生活中,但是在网络上瞎说话,也有可能会构成寻衅滋事:
第一种是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的行为。
根据两高《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一款的规定:
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按照上述第2种情形处罚(辱骂、恐吓)。
第二种是在信息网络上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起哄闹事的行为。
根据《解释》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按照上述第4种情形处罚(起哄闹事)。
刑法第246条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法条上并没有说是线上还是线下诽谤,但是线上诽谤一样也是可以构成犯罪的。
《解释》第一条规定了属于线上诽谤的三种情形:
一是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二是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三是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敲诈勒索罪规定在刑法第274条之中。
同样,法条并没有规定敲诈勒索是在线上还是在线下。
那么,利用信息网络同样可以构成敲诈勒索犯罪。
《解释》第6条规定:
以在信息网络上发布、删除等方式处理网络信息为由,威胁、要挟他人,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实施上述行为的,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
这个与第一种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编造和传播的是虚假恐怖信息,而不是普通的信息。
根据刑法第291条之一第1款的规定,如下情形构成本罪。
……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
来源:法海拾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