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澜释法】开学第一课 | 识破网络“陷阱”守护少年“清朗”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7 14:15 1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涉未成年人的网络乱象不断翻新,为此,中央网信办持续五年开展“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网络是把双刃剑,该如何安全使用?今天“开学第一课”就让同学们跟随“莎姐”检察官,走进【雨澜释法】直播间,一起学习网络安全知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涉未成年人的网络乱象不断翻新,为此,中央网信办持续五年开展“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网络是把双刃剑,该如何安全使用?今天“开学第一课”就让同学们跟随“莎姐”检察官,走进【雨澜释法】直播间,一起学习网络安全知识!

识破网络“陷阱” 守护少年“清朗”

1.数字化时代,未成年人网络使用面临怎样的新问题?

通过卡牌、动漫等孩子们喜欢的新载体,虚构不良情节,美化不良文化,误导孩子们的认知,以“博眼球”为名行牟利之实;通过网络平台鼓动孩子们模仿“窒息挑战”等危险行为,可能进而导致线下身体伤害;实施网络欺凌甚至“隔空猥亵”,给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这些问题都凸显出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的复杂性与严峻性,要进一步筑牢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防线。

2.“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哪些问题?

五年来,专项行动聚焦整治历年突出问题,从筑牢基础防线,净化学习与娱乐空间,到靶向治理“饭圈文化”,重构网络价值观;从打击网络暴力,完善平台防护机制,到规范算法推荐,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从着力防控AI伦理风险,到精准打击新型侵害,深化对未成年人的全链条保护。专项行动的工作模式也从“被动治理”转向“主动预防”,从“单点突破”升级为“系统重构”,逐步为未成年人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保护体系。

3.利用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又有哪些类型?

最高检近年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显示,成年人利用电信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呈现较快上升趋势,未成年人实施的“两卡”犯罪情况也有明显上升。利用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危害大却难发现、难取证、难处理,案件多发于:①严重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的网络欺凌类犯罪;②以虚假退款、虚假交易等手法瞄准未成年人的网络诈骗类犯罪;③“隔空猥亵”未成年人、通过线上联系实施线下性侵等网络性侵类犯罪。

4.检察机关如何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营造安全清朗的网络环境?

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四大检察”职能,全方位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始终坚持“零容忍”,依法从严惩处;对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及时提供司法救助、心理疏导和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针对网络平台监管漏洞,依法制发检察建议,推动源头治理。同时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作为重点工作,与网信等部门建立工作机制,常态化走进学校、社区开展普法,逐步形成“检察推动、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新格局。

5.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未成年人应该如何防范这些陷阱呢?

未成年预防网络陷阱,关键在于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到“七个不、一及时”:不轻信陌生信息,不透露个人信息,不随意加群加好友,不随意开启屏幕共享,不点击陌生链接,不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参与高风险网络活动,遇到威胁要及时向家长或老师求助。同时牢记“三个原则”:不贪小便宜、不泄露信息、不随意转账。只要保持清醒头脑,遇到问题勇于沟通,就能在第一时间筑起网络安全防线。

从左至右:主持人曾安琪,重庆市人大代表张义清,重庆市沙坪坝区检察院徐周、杨柳青

来源:重庆市人民检察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