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画舫斋面前,香港三大收藏都是弟弟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7 12:13 1

摘要: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小画舫斋,它是台山华侨黄亚福在新加坡发家致富后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广州所建的岭南园林,其子黄兆镇(黄子静)、其孙黄秉章雅好古籍书画,历年大量购藏,成为近代粤港收藏界的翘楚。从历史来说,小画舫斋算得上是北山堂、虚白斋和至乐楼的老大哥。19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小画舫斋,它是台山华侨黄亚福在新加坡发家致富后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广州所建的岭南园林,其子黄兆镇(黄子静)、其孙黄秉章雅好古籍书画,历年大量购藏,成为近代粤港收藏界的翘楚。从历史来说,小画舫斋算得上是北山堂、虚白斋和至乐楼的老大哥。1999年后,黄家后人先后多次将小画舫斋藏品400多件套捐赠给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小画舫斋,现在是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得知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要办《岭海墨林——黄氏家族百年珍藏》展挺久了,展览之前的一个星期我还专门跑去荔枝湾畔的小画舫斋瞻仰了一番。在展览的一开始,我就被黄家几位捐赠人的前言感动到了,他们不仅回顾了家族历史,还谈到了黄秉章先生与利孝和先生在英国留学时就是好朋友,而现在这个展的展厅恰是文物馆新建的“利孝和陆雁群伉俪展厅”。而文物馆另一大捐赠来自利孝和的弟弟利荣森的北山堂。正是这些藏家的无私捐赠,我们才得以在博物馆欣赏这些文化瑰宝,感谢他们。

展品非常多,还是只能挑一部分来说。

明,文徵明《落花诗书画卷》

其实是分成了两卷,上卷有文徵明书画及沈周款书法,下卷有彭年、张凤翼书法及唐寅款书法,现场只展了文徵明、彭年、张凤翼的书法。文徵明的画我从官网找了图,应该不真。文的书法结字看着挺像的,但是偏潦草,以文徵明的性格不至如此,存疑。沈周和唐寅的书法没展,我找图看了,学得也很像,造这件东西的人真有点东西。

文徵明款的落花诗非常多,中大文物馆自己就还有一件是北山堂的小楷。香港艺术馆的虚白斋也有一件书画卷是伪作,正在三大收藏展里展出。

元,赵孟頫(款)《小楷道德经册》

馆方定为明代黄彪的伪作,不知道是哪位专家考据出来的。当然这是仿得比较一般的赵书,用了赵孟頫大字的写法来写小字。前面的老子像也画得不好。

南宋,胡元质编《左氏摘奇》

乾道九年(1173)胡元质姑孰郡斋刻本,传世孤本。1956年黄兆镇把广州家中藏书518种4901册捐给政府,现藏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此本是黄家后人2023年捐给中大文物馆的。

明,陆深《行书五十生朝自寿诗》

明,李应祯《行楷书致刘昌札》

明,徐霖《行书致伯循札》

明,桑悦《草书秋日咏怀》

明,顾璘《草书论诗札》

明,徐有贞《行草书太和登祀赋及送夏提点诗稿》

明,钱溥《行书奇花歌》

明,倪谦《行书求竹帖》

明,王鏊《行草书致陈璚札》

明,陈鉴《行楷书练氏衍庆堂记》

明,张弼《草书石鼓歌》

这半套《三吴墨妙册》其实之前见过两次,一次是在苏州博物馆的《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当时连故宫博物院那半册也借来合璧了;另一次则是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三吴墨妙——近墨堂藏明代江南书法》展。

这套东西是王世贞的旧藏,原本是手卷。其中李应祯《行楷书致刘昌札》不全,另半札现藏近墨堂,杭州那次也是合璧展了的。张弼的几开草书极好,比北山堂那件更好。

明,文伯仁《云山图卷》

比较少见的文伯仁云山图,按自题是追摹米友仁的《大姚村图》,可惜题跋未展。从细节来看应该是对的。

明,李流芳《山水图卷》

这卷画在绢上,笔墨非常好,不愧是画中九友。

明,邵弥《花卉竹石集锦册》

其实第一开没有展。画中九友的山水很多,花卉则比较少见。

明末清初,佚名《水浒英雄全像卷》(局部)

实在太长了,只看一半吧,画了一百零八将及十个侍从,人物顺序与角色在小说中的出场次序大致相同,熟悉的可以辨认一下分别是谁。画是传统的吴道子式白描,但线条粗细有别,颇见功力,但有的开脸不是很好。其实它的创作时间跟陈洪绶的《水浒叶子》差不多,相比也可见陈洪绶的夸张与创新。

明,吴彬(传)《白描罗汉图卷》

跟吴彬的距离还是很明显的,特别是开脸古怪,应该是清人作品,本身也只展了后半段,看两个局部好了。

清,陈字《石松原像卷》

陈字是陈洪绶儿子,此作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酷似其父,画中人物作魏晋高士高卧状。

明晚期,仙人乘槎犀角杯

清中期,爵形螭龙纹犀角杯

上图画中人拿的就是类似的犀角杯,这是用以搭配的展品,也说明明末人的奢靡。

清,朱珏、陆薪《老莲遗意图卷》

很长的手卷,可惜也只展了一部分。陈洪绶的弟子以严湛和陆薪比较著名,当然还有儿子陈字。但这位朱珏则基本上连资料都查不到。从各段画风看与老莲都很像,尤其是最后那个仕女,在他的作品中经常能见到,也可见老莲晚年作品其实有许多是弟子或儿子代笔,或者是以工作坊的方式合作完成,这方面已经有专家研究。

清,吴历等《风阿山房图册》

为侯大年所绘,侯氏一门于明清鼎革之际死难者众多,如侯峒曾及其二子即因守城而卒。侯大年所筑凤阿山房于峒曾殉难之荷花池边。上海博物馆藏有吴历《凤阿山房图轴》,纯墨笔,创作于1677年,比此册要早。吴历在此跋也说“怀昔曾图宣纸幅”。

清,恽寿平《箬庐图卷》

也是别号图,初应该是一开册页,是恽寿平为赵封初所绘。按徐枋《箬庐记》,赵封初是苏州的一位大夫,箬即竹子,赵封初因为仰慕南朝以伐樵采箬为生的隐士朱百年,所以将宅邸命名为箬庐。徐枋亦有《箬庐诗赠赵封初》,但不在此卷。

清,王鉴《仿倪瓒山水图》

作于1670年,比倪瓒要繁密。

清,华嵒《竹雀图》

清,汪士慎《墨梅图》

两件扬州八怪作品都很好。

清,金俊明《梅花图卷》

金俊明是遗民画家,画梅著称。后面这个吴树萱的题跋很明显是学唐寅的字,他还是乾隆时期的进士。

明末清初,蓝瑛《兰竹石图册》

蓝瑛山水画比较多,花卉少见。

明,项圣谟《净墨山水图》

按款识是为杨彦冲所绘,此人董其昌在某个观跋中也有提及,应是同一交游圈的。

清,朱耷《瓜果图及行书陶广文湖口兼致洁士年翁诗》

应该是两个册页改裱的轴。

清,朱耷《行草书临二王帖卷》

最得董其昌临字心法的可能是八大山人,说是临,其实全是自家面貌。

清,郑旼《墨竹图册》

郑旼是渐江弟子,作品也是山水居多,此册墨竹少见。

清,戴熙等《松下鸣琴图卷》

画中人物乃是广州富商、海山仙馆的主人潘仕成,人像的作者不知道是谁,背景则是戴熙以沈周的风格画成。

民国,余绍宋《小画舫斋图卷》

余绍宋出生在广州,1935年回广州扫墓时,在小画舫斋住了一个多月,黄兆镇不但让他遍览收藏,还带他到广东四处游玩。余绍宋回杭州后画成此图寄送黄兆镇。从图上看,小画舫斋是个比较大的园林,可惜现在只剩下一个小院子了。

民国,李研山《摹石涛东坡诗意图册》

李研山是广东国画研究会成员,抗战时期赴港获黄兆镇接待,李临摹了许多小画舫斋收藏,此即其一。从摹本可见石涛原作质量极高,可惜不知道是否还存世。

1954年,黄兆镇《古木竹石图》

仿倪瓒,画得比许多职业画家都要好。

1942年,黄秉章《拟吴镇山水图》

黄秉章解放前曾在上海经商,闲暇时亦习画,与吴湖帆、邓散木等名家多有接触。

就看这些吧,篇幅所限,还有非常多展品未能提及,推荐各位去现场看。展览会一直展到明年3月,但到10月19日就会撤掉一个大展厅,应该是古代部分,请留意好时间。

来源:火心月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