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外乡人指路,村井现白骨:夜里总是能听见梳头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7 20:08 1

摘要:井水又凉又甜,村里人都靠它活着。老辈子传下话来,说这井里住着“井仙”,保佑我们村风调雨顺,但千万不能得罪。

我们村口有口老井,也不知道是哪辈子打的,井口让井绳磨出了一道道深沟。

井水又凉又甜,村里人都靠它活着。老辈子传下话来,说这井里住着“井仙”,保佑我们村风调雨顺,但千万不能得罪。

规矩也多:不准往井里扔脏东西,不准女人披头散发靠近井口,最要紧的是——绝对不准清井底!

为啥?老人说,井底连着地脉,一动底泥,就会坏了风水,惊了井仙,要出大事。

这么多年,大家都守着这规矩,井水一直好好的。

87年夏天,老天爷像是破了洞,雨下个不停,井水都快漫到井口了,浑浊不堪,没法喝。村里人都愁眉苦脸。

这时,村里来了个外乡人,干瘦干瘦的,穿着雨衣,说是地质队的,路过避雨。他看见这井,围着转了好几圈,跟当时的村长李大胆说:“这井淤塞了,得赶紧清淤,不然水质坏了,容易闹瘟疫。”

李大胆是个二愣子,仗着姓李人多,当上了村长,其实没啥真本事,就爱干点“政绩”。他一听,觉得这外乡人说得在理,就想组织人清井。

几个老人听说,拄着拐棍来拦:“大胆!使不得!老规矩忘了?井底动不得!要惹祸的!”

李大胆把眼一瞪:“啥年月了?还讲迷信?清了井,大家有水喝,这才是正事!一个外乡人的话,比咱老祖宗的话还管用?”他指着那外乡人。

那外乡人也不急,慢悠悠说:“老哥,我也是为你们好。看这井的走势,下面怕是堵了不少淤泥烂叶,清干净了对谁都好。有些老规矩,也得讲科学不是?”

这话更给李大胆壮了胆。他不顾老人阻拦,硬是叫了村里几个愣头青,准备工具,就要下井清淤。

老人们气的直跺脚,连说“要招祸!要招祸!”,摇头叹气地走了。那外乡人看着人们忙活,嘴角似乎翘了一下,也没多留,踩着泥水走了。

清井那天,围了不少人看热闹。

下井的是个叫二牛的光棍汉,胆子大,力气也足。他系着绳子下去,一筐一筐地把井底的黑泥烂叶往上运。

泥浆运上来,腥臭扑鼻,里面还夹杂着些烂树叶、破瓦片,甚至还有几枚生锈的铜钱。

眼看井水渐渐变清,李大胆脸上有了光,在井口吹嘘:“看看!啥事没有!老脑筋得换换了!”

就在这时,井底下的二牛突然“嗷”一嗓子,声音都变了调:“妈呀!这……这是啥?!”

上面的人赶紧问咋了。

二牛的声音带着哭腔,哆哆嗦嗦:“骨头……人骨头!”

人们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把他拉上来。二牛脸白得像纸,瘫在地上,指着井底话都说不利索了。

大伙儿壮着胆子,把最后那筐淤泥拉上来,倒在地上一看——全场鸦雀无声!

那筐泥里,赫然混着一具完整的人骨!白骨森森,头骨上还沾着黑泥,两个黑窟窿直勾勾地对着天。更怪的是,那头骨长长的头发,乌黑乌黑的,沾着泥浆,缠在骨头上,看着格外瘆人!

井边看热闹的女人孩子吓得尖叫起来,连连后退。

李大胆也傻眼了,头皮发麻。他强装镇定:“怕……怕啥!不知道哪年掉下去的倒霉鬼!收拾了埋了就是了!”

他让人找来席子,想把骨头卷走埋掉。

可是,怪事就从这天晚上开始了。

先是李大胆家。夜里,他老是听到院子里有“哗啦……哗啦……”的水声,像是有人从水缸里撩水。起来看,有啥都没有。

接着,他家窗户纸晚上老是被人捅破,湿漉漉的。窗台下,总留下几个湿脚印,小小的,像是女人的脚。

然后,村里好几户参与清井的人家,都听到了怪声。不是水声,就是那种“沙沙……沙沙……”的,像是有人用木梳子慢慢梳头的声音,深更半夜,听得人心里发毛。

二牛病得最重,躺在床上起不来,高烧说明话,一会儿喊“别梳了!”,一会儿又喊“井里冷!”。他家里人晚上守夜,隐约看见他床边有个黑影,低着头,手里拿着啥东西,一遍遍梳头……

恐慌像瘟疫一样传开。大家都说,是清井挖出了那女人的尸骨,惊扰了她,她回来找麻烦了!

李大胆吓坏了,想去把那尸骨好好安葬,可发现那卷破席子竟然不见了!不知道被谁拿走了!

村里开始鸡犬不宁。夜里的梳头声越来越清晰,有时候好像就在你家门外梳。井水也变得冰凉刺骨,打上来喝,带着一股说不出的腥气。

更吓人的是,有晚归的人看见,井口边上,坐着个模模糊糊的白影子,低着头,长长的头发垂下来,手里一下一下地,好像在梳头……

那人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跑回家,病了好几天。

李大胆成了全村人的罪人,人人见他都躲着走,背后指指点点。他去找当初那个外乡人,早就没影了。

他实在没办法,拎着厚礼去求村里最年长的瞎眼阿婆。阿婆年轻时是神婆,后来眼睛瞎了,就不问事了。

阿婆听他说完,沉默了很久,干瘪的嘴唇动了动:“孽障啊……那井,是那么好动的吗?”

“阿婆,我知道错了!现在咋办啊?那……那东西天天晚上出来梳头,吓死人了!”

阿婆叹了口气:“那可不是一般的东西。泡在井底那么多年,靠着井仙的阴气和水脉养着,已成气候了。你们把她挖出来,又随意丢弃,她怨气更深了。”

“她……她为啥老梳头?”李大胆颤抖着问。

“唉,那是个苦命人。”阿婆喃喃道,“早年间,好像是清末的时候,村里有个姑娘,跟个外乡书生好上了,怀了孩子。

那书生跑了,村里人觉得她丢了族的脸,逼得紧。她一时想不开,就在一天夜里,对着井口梳好了头,跳了下去……可怜啊,一尸两命。

老一辈人怕晦气,也没好好打捞,就任她沉在井底,请人做了法事,封了井,定了那些规矩,就是想让她安息,也别出来害人。这么多年,本也相安无事……你们倒好,一把给她掏了出来!”

李大胆听得冷汗直流:“那……那现在……”

“现在?她怨气未消,又受了惊扰,这是要找替身,或者要报复当年逼死她的人的后代哩!”阿婆摇头,“梳头,那是她死前的执念!她要在拉人下去之前,梳好头见人呢!”

李大胆扑通跪下:“阿婆!救命啊!救救全村吧!”

阿婆摸索着站起来:“试试吧。能不能成,看造化。准备东西:要三尺红布,五色线,一面新镜子,还有……当年逼死她那家人的后代,得出一个,在井边磕头谢罪!”

最后这一条,可难住了李大胆。年代久远,哪还说得清是谁家后代?就算知道,谁肯承认?

果然,没人愿意站出来。事情就这么僵着,村里的怪事却越来越凶。

终于出事了。

一天早上,发现参与清井的一个后生,昏死在自己家门口,浑身湿透,手里紧紧攥着一把缠满了长头发的旧木梳!怎么都掰不开。

人们还在那口老井边上,发现了一只女人的旧绣花鞋,湿淋淋的。

这下,全村人都崩溃了。再这样下去,真要死人了!

最后,还是李大胆,作为村长和始作俑者,硬着头皮,在几个老人的见证下,代表全村人去井边磕头谢罪,承诺一定找到尸骨,好好安葬,年年祭祀。

阿婆让人用红布包了那绣花鞋,用五色线捆了,把新镜子镜面朝下压在井口上。又让她徒弟(一个信这些的妇女)在井边唱了一夜安抚亡魂的调子。

说也奇怪,那晚之后,梳头声和水声就渐渐消失了。

后来,人们在那外乡人最初出现的地方附近的一个废弃窖洞里,找到了那卷席子和尸骨。那外乡人根本没走远!看来这一切,说不定就是他搞的鬼,不知和那苦命女子或是村里有什么渊源,来报复的。

人们请阿婆主持,将那具白骨仔细清洗,置办棺木,吹吹打打,隆重地葬在了村外山坡上,坟头朝着她老家方向。

井口也请人用石板暂时封了,另找了地方打口新井。

李大胆辞了村长,没多久就举家搬走了,据说后来过得一直不顺。

我们村那口老井,再也没人敢打开。只是偶尔有半夜路过的人说,好像还能听到井石板下面,传来极轻微的、像是叹息又像是梳头的声音……

而关于那个神秘的外乡人,再也没有人见过。

本文为民间故事:内容纯属虚构创作,旨在丰富读者业余生活。故事中涉及的人物、情节均为艺术加工,与任何封建迷信思想无关。

我们讲述这个故事,是为了传承民间文化中的积极元素,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而非宣扬或传播任何不符合科学精神的观念。

来源:经典民间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