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七年陪跑,每次都被“冠军”两个字甩在后头,何广智自己都说“习惯了”。
七年陪跑,每次都被“冠军”两个字甩在后头,何广智自己都说“习惯了”。
可就在上周六,《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决赛,他一把把奖杯抱回家,弹幕瞬间刷爆:这回真轮到他了。
现场灯一亮,他第一句还是老样子:“大家好,我是那个一直没拿第一的何广智。
”底下哄笑,没人再觉得这是自嘲,反而像老友打招呼。
七年里,他从郓城小城的工厂流水线一路讲到上海最挤的开放麦,段子里的主角永远是那个租过十平米隔断、被老鼠吵醒、吃泡面算奢侈的自己。
观众笑完才反应过来:这不就是我吗?
他拿冠军不靠炸场,也不靠网络热梗,全靠把生活里那些小到不能再小的破事拆给你看:外卖迟到、地铁被踩、相亲翻车。
别人拼命加包袱,他把包袱拆开,露出里面的心酸,再顺手撒点糖。
评委席的李诞后来发微博:“他赢在不装。
”一句话,戳破了当下脱口秀最尴尬的那层泡沫——大家都在比谁更炸,他却用安静赢了比赛。
夺冠当晚,后台走廊里,他跟工作人员说奖金先不急,想先办个线下工作坊,专收那种“讲五分钟就被轰下台”的新人。
他说自己太懂那种被嘘的尴尬,所以想给后来人留盏灯。
消息一出,群里报名的不是几百,是几千。
有人调侃:广智这是要把自己吃过的苦批发出去,结果大家都抢着买单。
节目播出后,热搜第一不是“何广智夺冠”,而是“何广智段子像偷窥我生活”。
点进去,全是观众贴的日常截图:加班到凌晨、被房东涨租、相亲对象嫌自己没房。
大家突然发现,原来笑完之后,心里那块堵了多年的石头松了。
脱口秀不是逃避,是把伤口晾出来晒晒太阳。
业内也在悄悄变风向。
以前拼语速、拼梗密度的俱乐部,现在开始排“生活流”专场。
主持人开场白直接抄广智:“今天不讲热搜,讲咱们自己的破事。
”观众买账,票房反而更好。
一个行业被一个人拉回地面,这事听起来像童话,但数据不会撒谎:上海开放麦报名人数比上季度涨了四成,主题清一色“我的普通一天”。
有人问广智,七年值不值。
他挠挠头,说:“值啊,至少我现在租的房子没老鼠了。
”说完自己都笑。
七年里,他搬了六次家,从青旅到合租到整租,唯一没换的是那个写着“别怂”的便利贴,贴在每次演出的笔记本第一页。
现在便利贴还在,只是旁边多了张冠军合影。
最后一轮投票前,他临时改稿,把原本准备好的“夺冠感言”撕了,改成一句:“谢谢你们让我相信,老老实实讲自己的故事,也能被听见。
”说完鞠躬,全场安静三秒,然后掌声炸了。
那一刻,没人再关心谁是第二第三,大家只记得有个山东小伙把狼狈活成了勋章。
奖杯会落灰,段子会过时,但那天晚上他证明了一件事:真诚永远有市场,坚持永远算数。
来源:梅园踏雪寻香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