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双碳"目标喊了这么多年,新能源汽车满街跑,连小区充电桩都开始排队时,突然听说"甘肃投产两台百万千瓦级燃煤机组",你第一反应是不是:"疯了?这不是开倒车吗?"先别急着敲键盘,这事儿要是真这么简单,甘肃电投那帮搞能源的估计早被唾沫星子淹死了。但事实是,9月6日
当"双碳"目标喊了这么多年,新能源汽车满街跑,连小区充电桩都开始排队时,突然听说"甘肃投产两台百万千瓦级燃煤机组",你第一反应是不是:"疯了?这不是开倒车吗?"先别急着敲键盘,这事儿要是真这么简单,甘肃电投那帮搞能源的估计早被唾沫星子淹死了。但事实是,9月6日常乐电厂5号机组刚通过168小时满负荷"大考",6号机组正憋着劲儿年底前投产——两台加起来200万千瓦的"大家伙",烧的是煤,干的活儿却可能比你家屋顶的光伏板还重要。
一、西北的新能源,其实一直在"闹脾气"
甘肃这地方,老天爷赏饭吃。河西走廊的风,一年能刮300天,号称"世界风库";敦煌的太阳,晒得人睁不开眼,光伏板往那儿一铺,发电量噌噌涨。截至2024年底,甘肃风电、光伏装机加起来超过65%,也就是说,每发10度电,6度半来自风光。听起来挺美?但新能源这东西,脾气比女朋友还难伺候。
你见过大中午光伏板"集体加班"吗?夏天12点到下午3点,太阳最毒的时候,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能冲到装机容量的90%,电网调度员看着屏幕上的曲线往上飙,手心直冒汗——发太多了,本地用不了,往东部送,特高压线路容量就那么大,送不出去怎么办?只能把一部分光伏电站"摁暂停",这就是传说中的"弃光"。去年夏天,甘肃某地区弃光率一度摸到8%,相当于每天扔掉200万度电,够一个县城用一周。
再看风电,更像个"情绪不稳定的年轻人"。春天刮沙尘暴,风速超过25米/秒,风机得紧急停机怕被吹坏;冬天没风,叶片转得比老太太散步还慢。去年12月寒潮,甘肃用电负荷冲到历史峰值,偏偏那几天河西走廊风平浪静,光伏又赶上阴天,结果电网差点拉闸限电——最后还是靠省内几座老火电厂"临时加班"才稳住。
这就是新能源的"甜蜜烦恼":发得多,但不一定用得上;想用的时候,它又不一定有。就像你买了台顶级咖啡机,结果要么咖啡豆多得发霉,要么想喝的时候机器罢工,急不急?
二、百万千瓦燃煤机组,现在是新能源的"充电宝"
常乐电厂这两台1000MW机组,放在十年前,确实是"主力选手"——那会儿电网缺电,火电就是顶梁柱,开机就得满负荷干。但现在不一样了,它们的新身份是"新能源的充电宝"。
怎么当"充电宝"?简单说,就是"新能源大发时我歇着,新能源不够时我顶上"。比如中午光伏发太多,电网消纳不了,火电厂就降负荷,少烧煤多喘气;到了傍晚,太阳下山光伏出力暴跌,用电高峰又来了,火电厂就立刻把负荷拉满,100万千瓦的电"哗哗"往电网里送,补上缺口。这种"调峰"能力,目前新能源自己还做不到——风电光伏能"发多少"看天,火电能"发多少"看调度,哪个更靠谱?
更关键的是,这两台机组不是"傻大黑粗"的老古董。现在的百万千瓦级燃煤机组,早就进化成"科技狠活":超临界参数,热效率能飙到48%(老机组也就35%),烧同样多的煤,多发1/3的电;超低排放技术,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控制在5mg/m³、35mg/m³、50mg/m³以下——什么概念?比天然气机组的排放标准还低!你家炒菜的油烟都比这浓度高。
还有"灵活性改造",这才是核心技能。以前火电机组从启动到满负荷要10个小时,现在常乐这种新机组,2小时就能从20%负荷拉到100%,跟新能源的"过山车"出力完美匹配。就像以前的老火车掉头要半小时,现在的高铁说走就走,这效率谁不爱?
三、西电东送的"硬菜",缺了火电还真不行
甘肃不只是自己用电,还是"西电东送"的重要枢纽。每年通过特高压线路往江苏、浙江送的电,超过1000亿度,相当于两个上海市的年用电量。这些电里,风光电占大头,但光有风光电够吗?
东部兄弟要的是"稳定电"——夏天空调不能停,工厂生产线不能断,你总不能跟人家说"今天风大,多送点;明天没风,少送点"吧?这时候就得靠火电"兜底"。常乐电厂的电,一部分供甘肃本地调峰,另一部分会和周边的风电场、光伏电站打包,组成"风光火储一体化"基地,一起通过特高压送出去。就像你点外卖,光有奶茶不够,还得配个汉堡才能吃饱——风光是清爽的奶茶,火电就是顶饱的汉堡,缺一不可。
而且这两台机组的选址也有讲究。常乐电厂在甘肃酒泉,离河西走廊的风电基地、敦煌的光伏基地都不远,直线距离不到300公里。电发出来直接就能就近并网,不用长途跋涉,损耗比从新疆送过来低10%。相当于在新能源"产地"旁边建了个"加工厂",把不稳定的风光电"加工"成稳定的交流电,再打包外运——这算盘打得,新疆都听见了。
四、能源转型不是"一刀切",务实比口号更重要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说:"就算火电现在有用,以后新能源+储能成熟了,不还是要淘汰?"这话没错,但"以后"是多久?五年?十年?在储能真正能大规模、低成本应用之前,火电还得继续当"过渡选手"。
现在的储能技术,抽水蓄能靠谱但受地形限制,甘肃哪来那么多水库?锂电池储能成本高,1度电的储能成本比火电发1度电还贵,谁用得起?氢储能还在实验室里打转。就像你想买辆自动驾驶汽车,但现在的技术只能在高速上用,市区还得自己开——这时候,传统汽车是不是还得留着?
更重要的是,能源转型得看"家底"。甘肃煤炭资源虽然不如山西多,但省内靖远煤业、华亭煤业的优质动力煤,足够这两台机组烧30年。与其舍近求远买高价天然气,不如把本地煤炭"吃干榨净",还能带动煤矿、运输、设备制造一整条产业链——一个百万千瓦电厂,从建设到运营,能直接间接创造上万个 jobs,对甘肃这种欠发达省份来说,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民生。
五、别再骂火电"不环保",它正在悄悄变绿
最后聊聊"双碳"目标。很多人觉得"双碳"就是"消灭火电",这是典型的"非黑即白"思维。碳中和不是"零碳",而是"净零碳"——只要排放能被抵消(比如种 trees、搞碳捕捉),就不算超标。
常乐电厂未来可能还会玩"新花样":掺烧生物质(秸秆、木屑),甚至搞"煤电+碳捕集"(CCUS)。现在国际上最先进的CCUS技术,能捕捉90%以上的二氧化碳,捕集来的CO2可以注到油田驱油,或者做成干冰——既减排又赚钱,何乐而不为?
说到底,能源转型不是"跑步比赛",而是"搭积木"——新能源是新积木,火电是旧积木,储能是连接件,怎么搭得稳、搭得高效,比扔掉哪个积木更重要。甘肃这次扩建火电,看着像"开倒车",其实是给新能源搭了个更稳的"戏台"——没有这个戏台,新能源再能唱,也怕"舞台塌了"。
写在最后:能源不是单选题,而是多选题
都2025年了还烧煤?没错,但烧煤的方式早就变了。从"傻大黑粗"到"清洁高效",从"主力选手"到"调峰备胎",火电正在和新能源组队,一起往碳中和的终点跑。
别再用"环保"当唯一标准苛责火电,也别把新能源捧上神坛。能源从来不是单选题,而是"风光为主、火电为辅、储能补位、多能互补"的多选题。甘肃常乐电厂这两台百万机组,投的不是"高碳票",而是"务实票"——毕竟,能让电网稳定、电价便宜、老百姓用电不愁的能源,才是好能源。
下次再听说"建火电厂",别急着骂,先想想:是不是新能源又在"闹脾气"了?
来源:倪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