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18年,成吉思汗征服了哈喇契丹,并且接触到“好斗”的花刺子模算端摩诃末。成吉思汗曾派遣使节到花刺子模王国缔结通商贸易协定,摩柯末竟然杀害了蒙古外交使节,杀害使节的行为一直被蒙古帝国所恨恶。
1218年,成吉思汗征服了哈喇契丹,并且接触到“好斗”的花刺子模算端摩诃末。成吉思汗曾派遣使节到花刺子模王国缔结通商贸易协定,摩柯末竟然杀害了蒙古外交使节,杀害使节的行为一直被蒙古帝国所恨恶。
出使蒙古的柏朗嘉宾对蒙古人有这样的记载:鞑靼人有一种习俗,他们从不与杀死其使者的人缔结和平,直到他们报了仇为止。正是因为摩柯末犯了蒙古人大忌,给整个中亚带来了毁灭,并且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灾难。
1219年,成吉思汗率领军队进攻花刺子模,正式开始西征。1221年蒙古军攻占花刺子模国,夺取花刺子模大片土地。在追捕花刺子模国王过程中,远征范围继续向西扩大,到达高加索地区,攻击了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翻过高加索山脉,1222年出现在南俄草原。蒙古人到达北部的诺夫哥罗德和西部第聂伯河一线,尝试攻击不里阿耳,蒙古人最终失败,第一次西征基本结束。蒙古人短暂的对俄罗斯攻击,立即引起了西方人的注意,但是此时的欧洲人认为蒙古人距离自己还很遥远,不会威胁自己,蒙古与西欧此时依然是在两个地区各自演绎着自己的角色。
成吉思汗死于1227年8月,他将庞大的帝国分给四个儿子,长子术赤在成吉思汗去世前已经死去,他的领地就留给了他的儿子拔都,范围包括花刺子模、西伯利亚西部的额尔齐斯河、咸海和乌拉尔山之间的草原。次子察合台分得了河中地区。三子窝阔台统治河中地区以东部分,在1229年忽里台大会上被选为大汗,成为了整个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四子拖雷继承了蒙古本土。
成吉思汗的死并没有影响蒙古人继续西征,他的继承者窝阔台在其统治时期不仅巩固了成吉思汗统治下蒙古的领土,并且进一步扩张。1235年,窝阔台召开第二次忽里台大会,决定讨伐俄罗斯人、阿兰人以及拔都营地接壤的不里阿耳人,开始了第二次西征。蒙古军队占领钦察草原,不里阿耳城的陷落使俄罗斯的很多城市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然而俄罗斯并不是蒙古入侵的唯一牺牲品。征服匈牙利才是蒙古此次西征的重要目标,因此蒙古人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并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执行。
匈牙利人的抵抗在蒙古军队面前不堪一击,1237年匈牙利的多明我会士于连(Julian)曾经到达蒙古帝国的最西部,也就是今天的巴什科尔托斯坦,于连作为教皇在匈牙利的使节,在他给教皇的报告中记载了蒙古人作战威猛以及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已经屈服蒙古。
当时于连向教皇做的报告是有价值的,他不仅介绍了蒙古人的习俗以及他们种族的起源,最吸引西欧教皇的就是介绍了蒙古人的军事动向:蒙古人已经慢慢逼近西欧,会对西欧会产生威胁。于连还亲自目睹蒙古人残忍地杀害俘虏,并且详细地记载了蒙古人的扩张进程,通过自己所见推断出蒙古人的终极目标是统治整个欧洲以及亚洲。在他的报告中还附录一封拔都给贝拉四世的一封信,这是一封蒙古对匈牙利的最后通牒的信件。
连带回西欧的信息使西欧教皇、君主们极为震惊。直到窝阔台汗去世,蒙古军队才停止第二次西征,西欧暂时脱离危机。13世纪初的西欧与蒙古,都分别在自己的领地上演不同类别的史剧。但是随着蒙古帝国的第二次西征到达匈牙利——欧洲文明边缘的地域,使西欧不得不重视这个他们眼中的蛮族。蒙古人的出现给整个欧洲带来了惊恐和震惊,他们需要尽快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这个野蛮的民族,强悍的帝国。
虽然在蒙古帝国之前,欧洲与中亚大陆之间有过交往历史,但是蒙古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是独特的,不同于以往欧洲的交往对象;此外,欧洲国家也未曾面临来自遥远地区的如此强大的民族。因此,这一时期西欧与蒙古帝国的交往呈现的特点与以往欧洲与亚洲国家的交往是不同的。首先,面对蒙古人的巨大威胁,西欧人对其却一无所知。因此在西欧与蒙古帝国早期交往过程中,西欧是主动、迫切的一方。
在欧洲,最早认识并且描述蒙古人的应该是罗斯人。1223年遭到蒙古人袭击后,蒙古人带给罗斯人的印象在《诺夫哥罗德编年史》中的叙述是这样的:由于我们的罪孽招来了这样的异教徒,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从哪里来,说什么语言,……听说他们侵占了很多国家。1238年,叙利亚的亦思马因人曾经遣使到法国和英国的宫廷,劝说路易九世和亨利三世采取行动,同他们合作一起抵御这些来自亚洲草原的凶猛的异教徒,如果他们不被阻拦,他们就会直达地中海,威胁基督教世界,欧洲国家对此不屑一顾,事实上两年后,蒙古人征服范围确实靠近基督教世界了。
而西欧,蒙古人的形象最早是由玛修·巴里(MatthewParis)叙述的:蒙古人是没有人性的,他们的本质是怪物,是杀人狂;完全与人类文明相隔绝,这一点也是欧洲人对于蒙古族完全无知的重要原因。蒙古人这样的形象与欧洲历史上被称为“上帝之鞭”的匈人阿提拉是相似的,西欧人甚是恐惧,在他们眼里,蒙古人应该是上帝派来惩罚那些有罪的基督徒的。
但是与这些相比较更可怕的是,他们对于眼前这样庞大的敌人的情况还是一无所知。因此以教皇为首的西欧对于了解中亚地区这个神秘的游牧部落的欲望十分强烈,最关键的是要清楚蒙古人的军事实力以及接下来的作战计划。教皇派遣一批传教士到达蒙古帝国,蒙古大汗在见到这些西欧使者的时候,表现的是对西欧国家以及教皇傲慢、狂妄的态度,这与西欧所表现的主动以及迫切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蒙古帝国的宗教宽容政策为西欧传教士进入蒙古帝国创造了条件。可以说,在欧亚大陆上统治的任何国家都不曾像蒙古帝国那样推行宗教宽容政策。此外,蒙古帝国中许多大臣,影响力较大的女人都信仰基督教,基督教这股宗教势力在蒙古帝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为使者们在蒙古宫廷中提供了便利。
吉思汗在1206年颁布的法典明确规定:成吉思汗命其后裔切勿偏重何种宗教,应对各教之人待遇平等;各宗派之教士、贫民、医师,以及其他学者,悉皆豁免赋役。蒙古统治者对所有宗教的宽容政策是空前的。虽然蒙古人信仰的宗教是萨满教,但是在蒙古族中根深蒂固的萨满教并不影响其他宗教在蒙古部落的传播,最早传入的就是起源于叙利亚、亚美尼亚的属于基督宗教的聂斯脱利教派。此外,伊斯兰教、儒教、道教、佛教等在蒙古人中间也很盛行。成吉思汗去世后,窝阔台继续遵循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且将成吉思汗对待宗教的态度正式形成宗教政策。
丹尼斯·赛诺认为,“蒙古人不仅看重自己使团使者的地位,同时也尊重外国使臣。教皇派遣的多明我会士阿思凌拒绝向拜住行跪拜之札,并且声称教皇比任何人类君主的地位都高,这使拜住很气愤,想把阿思凌和他的随员全部处死,甚至有人建议把阿思凌的皮剥下来,用草填充,送给教皇。但是拜住的妻子及将军野里知吉歹都劝说他,“这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如果大汗知道会怪罪下来,阿思凌这才幸免于难。可以看出蒙古帝国认为无论是出使外国的本国使者还是外国使者都拥有不可侵犯的豁免权。鲁布鲁克在到达蒙哥宫廷时,蒙哥汗在天气渐冷的时候,曾赏给他们三件豹皮袍子,并且询问他们的食物够不够吃。西欧教皇以及诸王听闻使者们在蒙古帝国受到如此优待,未来还会继续派遣使者来到蒙古宫廷进行交往。
西欧与蒙古帝国的早期交往,西欧传教士出使蒙古虽然没有取得让教皇以及西欧君主满意的成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西欧与蒙古帝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为进一步建立友好交往关系建立了基础。
来源:乾坤一局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