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钙蛋白与利钠肽是ASCVD风险增强因子,有较高预测价值!Circulation文章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7 22:11 1

摘要:目前,临床针对ASCVD的预防主要依据传统心血管风险因素(如血压、血脂、年龄等)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来指导药物治疗的选择与强度。尽管指南已推荐妊娠并发症、炎症性疾病、低踝肱指数、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脂蛋白(a)升高、冠状动脉钙积分增高等“风险增

Circulation发表的一项重要提议称,应将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与利钠肽(包括BNP和NT-proBNP)提升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增强因子”,并建议在中风险人群治疗决策不确定时,将这两类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纳入风险评估体系。

目前,临床针对ASCVD的预防主要依据传统心血管风险因素(如血压、血脂、年龄等)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来指导药物治疗的选择与强度。尽管指南已推荐妊娠并发症、炎症性疾病、低踝肱指数、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脂蛋白(a)升高、冠状动脉钙积分增高等“风险增强因子”,用于中低风险人群的风险再分层,且最新的“心血管疾病事件风险预测方程(PREVENT方程)”也纳入了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优化风险评估,但仍存在局限性。

随着ASCVD可改变风险因素新型治疗手段的涌现,同时,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心衰发病率攀升。识别出更易从强化治疗中获益的高风险人群,成为提升ASCVD防控效率的关键,而hs-cTn与利钠肽,正是这一领域的潜在“突破口”。

文章提议将hs-cTn与利钠肽升级为ASCVD风险增强因子是基于4项坚实的科学证据。

其一,在多项基于人群的研究中,这两类生物标志物与ASCVD发病、心衰发病及全因死亡均存在稳定且强效的关联,且这种关联独立于传统风险因素。

一项涵盖28个队列的荟萃分析显示,NT-proBNP与ASCVD、心衰及死亡的关联强度在所有生物标志物中居首,而hs-cTnT、hs-cTnI与心衰的关联强度均显著高于已广泛应用的hs-CRP。

其二,与当前指南推荐的多数风险增强因子相比,hs-cTn与利钠肽对ASCVD事件的预测能力更强。

在一项纳入近41万名无ASCVD、无糖尿病人群的大型分析中,hs-cTnT和NT-proBNP是预测ASCVD发病风险最强的生物标志物之一;另一项针对6749人的研究则发现,hs-cTnT检测不到的人群的ASCVD风险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0分的人群相当(发生率分别为5.2/1000人年和5.0/1000人年)。

其三,临床研究数据表明,这两类标志物可精准识别出能从预防性治疗中获益更多的人群。

在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随机对照研究二次分析中,无论患者基础风险因素如何,hs-cTn或利钠肽能够识别出风险更高的人群,这类人群接受预防性治疗后,可获得更大幅度的绝对风险降低。因此,在存在传统风险因素的人群中,hs-cTn和利钠肽有助于进一步细化风险分层。

其四,目前,临床已有广泛可用且准确的hs-cTn和利钠肽检测方法,检测平台成熟、成本可控,部分标志物(如NT-proBNP)在不同检测平台间的校准一致性较高,具备临床普及的条件。

文章也指出,在ASCVD风险评估中的常规检测hs-cTn与利钠肽仍需解决三大核心问题。首先,两类标志物同时预测ASCVD与心衰,但临床应用场景需区分,对于ASCVD,它们是“风险增强因子”;对于心衰,它们是B期心衰的诊断标准,未来需针对两种疾病制定差异化的评估算法。其次,检测阈值与复查频率尚未明确,研究显示hs-cTn“可检测到即有风险”;利钠肽则呈现“浓度越高风险越高”的连续关联,且复查间隔仍需更多研究界定。此外,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筛查策略,以及“除传统风险因素干预外,如何基于标志物水平进一步降低风险”,也需后续探索。

文章呼吁,应率先认可两类标志物的ASCVD风险评估价值,并将其纳入指南,同时,加速开展针对性研究,明确检测规范与干预路径。值得关注的是,鉴于两类标志物的预测价值已超越现有“PREVENT方程”中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HbA1c,未来更新该风险评分模型时,也应优先考虑纳入这两类标志物。

目前,hs-cTn与利钠肽已被纳入心衰和糖尿病管理指南,其升高是B期心衰的重要诊断依据。基于大量循证证据,文章建议,应进一步将其纳入ASCVD风险预测与预防体系,并写入血脂、血压管理指南,这将彻底改变ASCVD中风险人群的分层模式,即从“依赖传统因素的模糊评估”转向“传统因素+生物标志物的精准定位”,让高风险者得到更积极的干预,低风险者避免过度治疗。

来源:A Proposal to Elevate the Status of Troponin and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s as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Enhancers. Circulation. 2025, 152(9): 567-569.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相关推荐